蟾蜍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开发与应用

2017-01-14 16:00何宝国齐齐哈尔医学院1610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蟾蜍消肿蝌蚪

何宝国 (齐齐哈尔医学院161000)

丁丽艳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61005)

蟾蜍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开发与应用

何宝国 (齐齐哈尔医学院161000)

丁丽艳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61005)

蟾蜍,俗名癞蛤蟆,两栖动物纲,目前有两个属17个种和亚种,其中中华大蟾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次是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蟾蜍全身都是宝,可加工成干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传统名贵中药,有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等作用,对治疗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具有非常高的开发价值。

1 蟾蜍的生物学特征

1.1 蟾蜍的形态特征

蟾蜍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成年蟾蜍体长6~80mm,头宽而短,吻端呈圆形,颊部向外侧倾斜,上下颌间无齿,背面大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并布满一层大小不一的疣粒,腹面为乳白色,无斑点,前肢粗短,外掌大而圆,内掌小而色浅,后肢短,雌性疣粒较少,雌性背面浅绿色,花斑酱色,疣粒上也有红点;头后背正中常有浅绿色脊线,上颌缘及四肢有深棕色纹,趾间有脚蹼,雌蟾蜍有声囊;雄性皮肤粗糙,雄性背面多呈橄榄黄色,有不规则的花斑,疣粒上有红点,雄蟾蜍无声囊。

1.2 生活习性

蟾蜍喜欢潮湿、黑暗、温度适宜环境。蟾蜍白天穴居在泥土中或栖居于石下、草丛及土洞中,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成蟾蜍在水底泥土或烂草中冬眠,其幼体为蝌蚪,喜欢成群结队游动,冬季多在水底泥中,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蚊子、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气温下降以10℃以下进行冬眠。气温回升到10℃以上结束冬眠,在水池朝阳面的浅水区或岸边,昼伏夜出,傍晚觅食。

1.3 繁殖特性

蟾蜍为雌雄异体,产卵于浅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变态前在水中生活,变态后主要在陆地生活。蟾蜍一年繁殖一次,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夏季4~7月份,当水温达12℃以上,在静水或流动不大的溪边水草间产卵,卵呈黑色,卵带缠绕在水草上,每只产卵 2000~8000粒, 水温 18~24℃经3~4d孵出蝌蚪,孵化率约为50%,而蝌蚪的存活率仅有20~30%。

2 蟾蜍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蟾蜍全身都是宝,药用价值非常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2.1 蟾衣

蟾衣是蟾蜍自然蜕下的角质衣膜,薄而几乎透明的皮,俗称 “蟾衣”。蟾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抗感冒、病毒的功效,并对肝腹水、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有显著效果,还能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功能。

2.2 蟾酥

蟾酥是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体分泌的白色呈乳状液体物质加工而成的传统中药材。蟾酥内含有甾体物、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增加白血球的作用,能够治疗冠心病。中国用蟾酥生产出六神丸、心宝、梅花点舌赃、华蟾素、天力蟾衣胶囊等药物。

2.3 蟾皮

活蟾蜍将皮完整剥下,烤干研末,制作成丸或装入胶囊内,做成药品。蟾皮含有三羟丙基蝶日素,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胀,能够治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各种癌症 (直肠癌、结肠癌、食道癌、肝癌、淋巴癌等)。

2.4 干蟾

制作干蟾前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制作成干蟾。干蟾味辛苦,有毒,具有消肿解毒,止痛,利尿作用,可用于慢性气管炎,痈疖疔疮,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疾病的治疗。

2.5 蟾蜍内脏器官

蟾蜍头能够治疗小儿腹胀、身体干瘦、昏沉多睡、毛发干枯、食欲不振等疾病;蟾蜍肝脏具有解毒、拔疔消肿、治疗蛇咬伤和麻疹等;蟾舌晒干,研磨成粉末,涂于患处,能够解毒拔疔疮;蟾蜍胆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咳嗽。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实验动物专项基金,项目编号PC06S09。

猜你喜欢
蟾蜍消肿蝌蚪
海里的巨头蝌蚪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蟾蜍是谁?
蟾蜍是谁?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从蝌蚪到青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星云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