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和纠正训练中打骂犬产生的后遗症

2017-01-14 20:08
中国工作犬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训导所求警犬

纪 捷

训练·行为

如何缓解和纠正训练中打骂犬产生的后遗症

纪 捷

在警犬训练中严禁打骂犬,是作为一条铁律要求训导员必须遵守的,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打骂犬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一是影响训导员与犬的“亲和”关系;二是在某个科目训练中打骂犬,这一科目的条件反射暂时消失,并使其他科目条件反射弱化;三是受训犬被动或逃避训练;四是受训犬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极为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便胆颤心惊;五是严重影响训导员心情,对训练失去信心,产生郁闷焦虑 徨忐忑等消极情绪;六是中断训练,延误训犬进程,严重的报废受训犬,以失败告终。

训练中打骂犬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人的角度讲,缺乏修养,情绪失控,不遵循训犬原则,操之过急,求胜心切,把来自生活家庭事业中的压力和苦恼转嫁发泄到犬身上。从犬的角度讲,自由散漫,作业出错,不服从指令,自动解除科目效应与其它犬玩耍、追咬家畜行人或到处嗅闻,随意排除大小便。发生打骂犬现象,归根结底责任在于人而不在于犬,因为人始终是整个训练过程中的主导者,犬只是被我们驭使的工具,它只有第二信号系统,没有语言没有思维,只能对现实的具体事物产生反应,不像人那样可以“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犬犯的所有错误都是人造成的,是人在平时的管理训练中调教无方,缺乏预见性。

从理论上分析,训练中打骂犬之所以会产生后遗症,是因为犬产生了超限抑制,即由于刺激强度超强或过分频繁单调,超过了神经细胞的机能限度,因而产生了抑制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强调人和犬要相互配合,这种配合是否默契,取决于人正确的指挥和犬的良好效应,理想的模式应该是:训导员发出口令或手势——犬执行指令做出正确的效应动作——训导员下“好”的口令、抚拍犬并给予奖食——解除科目的同时抛物衔取进一步奖励犬。但如果训练中训导员打骂了犬,则破坏了这一模式,良性互动断链,原本的平衡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犬惊恐万分,或沮丧或挣扎或逃避,训导员也懊恼不已,后悔莫及。

训犬是很有学问的,与其他专业相比,掌控的难度要大得多,一方面训导员要动手动脑,另一方面,训导员驭使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工具,它不像其他仪器性能是固定的,训犬的可变因素比较多,出现打骂犬现象从某个角度来讲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可以理解不等于可以放任,打骂犬原本就是违反纪律的行为,该处罚就得处罚。那么,处罚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呢?听之任之、中断训练、淘汰受训犬都是消极的态度,最重要的是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救,尽最大努力缓解和纠正后遗症,下面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第一,训导员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查找犬出错的原因,这是最根本的措施。比如犬自由散漫、追咬家畜行人、是不是平时对犬放任自流、“亲和”关系没到位、服从性科目训练缺失;气味作业犬出错、是不是没做计划、训练条件过高提升过快、对犬的能力估计不足、固定所求物位置、经常暗示犬示警反应造成依赖性不良联系、选择的训练环境干扰因素太多、环境锻炼不够易受外抑制影响、有没有所求物残留气味误导犬示警反应等。

第二,立即停止训练,逗引犬玩耍,利用多种奖励手段修复“亲和”关系,使犬在轻松愉悦的自由活动中迅速恢复常态。

第三,降低训练条件,从基础能力培养从头做起,逐步恢复和提高犬的作业兴奋性。比如采用鉴别罐模式,除所求物之外其它配物不放置气味,让犬嗅闻迅速找到目的物,并给予充分奖励,以重新建立犬对作业的自信心,淡化和消除因打骂而产生的后遗症。

第四,训导员要深刻反思,吸取惨痛教训,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决不能再犯同样错误。

第五,一定要做到训前有计划,训后有总结,增强对训练状况的前瞻性,预计训练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事先拟定应对措施,做到训练既科学规范又灵活机动,一切从训犬实际出发,确保训练成功率。

训犬是一项既有趣又劳累的工作,有窍门但没捷径,其严谨性、规范性、科学性不亚于其他任何职业,不管你过往的经历如何不平凡,只要一踏进警犬技术工作这一门槛,便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真正的训犬人,任何坐享其成或嗟来之食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唯有 起袖子埋头苦干,开动脑筋,细心揣摩,虚心求教,创新理念,总结得失,才能在警犬的实际训练中寻觅无穷乐趣,并在事业中收获丰硕果实,谱写人生绚丽篇章!

(作者单位: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330100)

(编辑:颜 勤)

猜你喜欢
训导所求警犬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无所求
黑子,对不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军犬黑子
军犬黑子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