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调查概况Δ

2017-01-14 21:05李永乐石志强奥晓静白雅雯刘晓辉张孝阖李紫慕李舒扬董秋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

李永乐 石志强 奥晓静 董 平 白雅雯 刘晓辉 宿 敏 张孝阖 李紫慕 李舒扬 董秋梅* 乌 兰

(1.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调查概况Δ

李永乐1石志强1奥晓静1董 平1白雅雯1刘晓辉1宿 敏1张孝阖1李紫慕1李舒扬1董秋梅1*乌 兰2*

(1.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目的:通过开展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以初步摸清各盟市旗县区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存续现状。方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制定统一纳入排除标准,采用实地调查法、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以及滚雪球法等方法开展内蒙古地区各盟市、旗县区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实地调研。结果:全区各累计收集项目144个,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级审核的有113项。同时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认识到广泛临床应用是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得以传承的重要基础、旗县农村基层是其得以存续的重要环境、师徒与家族式传承方式相结合更易促进中蒙医传统知识的有效延续与推广、特色民族医药知识是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内蒙古地区蕴含类型丰富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急需加强宣传保护的目的与意义,加快调查、整理、建档、保护工作开展,以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与开发利用。

中医药传统知识;内蒙古;调查研究

中医药传统知识是基于中华各民族传统的、世代相传并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或潜在防治疾病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医药卫生知识[1],是中华大地上历经千年验证的科学知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年设立了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通过广泛调查、建立档案、编制名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国家数据库,以期进一步实现对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的防御性保护,为未来的对于此类传统知识的利用与惠益分享提供技术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设有12个盟市,102个旗县区,是蒙汉相互融合、聚集的区域,同时还有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很多区域、民族均有自身特色一些传统医药知识,蕴涵着丰富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资源。为了能够更好摸清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存续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专门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子项目。现将此次摸查调研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更好实现区域性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奠定基础。

1 调研基本过程与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前期通过参加国家中心、华北分中心培训,掌握项目技术规范以及工作平台与数据库模块的操作运行方法,在此基础上与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在2014年7月共同组织对全区各盟市、区、旗县调查员近百名进行调查研究技术培训。在通过各旗县级基层调查员发放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表,对当地蒙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初步摸排的基础上,项目组技术骨干与12个盟市的调查员一同深入基层展开调研,收集项目具体信息,严格按照工作手册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申报项目进行排查。在调研过程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项目的持有人、传承历史、技术特点、应用情况、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并根据已制订的立档规范进行整理;同时在此过程中积极采用滚雪球法,向受采访的持有人积极了解是否在周边存在相关项目,以不断拓展调查范围与数量,最终完成对内蒙古地区各盟市、旗县区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初步摸查。

2 调研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项目组通过组织自治区级评审专家,对全区范围内申报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项目进行审核与筛选,对项目的传承历史、技术特点、应用情况、价值等方面进行逐一核查、综合评价,将符合“在特定地域应用与传承超过三代人或五十年”、“不同于公知公用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具有独特性”、“至今仍在传承应用,具有活态性”以及“具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或经济价值”特点项目予以初步确认,排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使用经典方剂加减应用”的项目。最终全区各旗县区累计上报144个项目,初步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级审核的有113项,其中巴彦淖尔地区8项、包头地区3项、呼和浩特地区5项、鄂尔多斯地区13项、乌兰察布市10项、锡林郭勒盟9项、呼伦贝尔市20项、兴安盟11项、通辽市18项、赤峰市1项、乌海市5项、阿拉善盟10项。其中涉及传统诊疗技术34项(30.09%)、中药炮制技艺2项(1.77%)、单验方69项(61.06%)、传统制剂方法2项(1.77%)、养生方法2项(1.77%)、其它4项(3.54%)。

3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存续现状初步分析

3.1 广泛临床应用是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得以传承的重要基础。通过对12个盟市地区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摸底调查可以看到,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整体情况是喜忧参半,既有将原有传统技术、知识扩大影响的,也有正处于逐渐失传的窘境。中医药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又回归应用到临床实践,因此中医药传统知识能够在临床实践发挥良好疗效,得到不断的推广应用是其产生、发展、传承的重要基础。而通过此次调研不难发现,在针对一些疑难病症,由于中西医的治疗均比较局限,而一些独特的中医药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缓解作用,体现出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认可,在不断的临床推广应用中为这样一些技术得以传承提供了良好土壤。而一些传统中医药治疗技术,治疗过程较为痛苦、或药物口干较差等影响,反而在临床应用逐渐减少,传承、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3.2 旗县农村基层是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得以存续的重要环境。通过对12盟市调研,可以发现有66.37%(75/113)的项目位于旗县农村地区。这与在旗县农村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附近具有中蒙医传统知识持有人的医术信任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居民群众对于传统中医技术的认可,求治于中蒙医成为治疗临床疾病的一种必然选择,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不断传承提供了生存环境,因此,有超过一半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分布于旗县农村基层。

3.3 师徒与家族式传承方式相结合更易促进中蒙医传统知识的有效延续与推广。传承是中蒙医传统知识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而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家族式传承是其主要形式。而此种传承因仅局限于家族内部,掌握技术的人员较少,在长期的流传过程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失传的风险。师徒传承有助于优良技术从家族内部拓展到社会,扩大影响,造福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此次调查不难发现很多项目并不是家族祖辈自创,也是通过偶得或师徒方式从他出学习而使技术、验方等传统中医药知识得以延续。因此,将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二者结合起来是中医药传统知识得以有效传承和不断推广的重要形式。比如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三空李氏正骨技术,传承9代300余年,既有家族式的传承方式,也广收门徒,使三空正骨技术得到发扬光大,使此项技术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4 特色民族医药知识是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之一,是蒙古族聚集地区,蒙医药知识在该地区流传久远、影响到全区、乃至全国各地。在此次调研过程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可谓遍布各盟市,其中东西部的蒙古族聚集地区相对较多,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阿拉善盟等地。蒙医药学作为蒙古的文化遗产之一,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吸收了藏医、汉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此次调研,共收集传统蒙医药项目48项,涉及蒙医药学的灸疗术、针刺术、推拿术、外敷法、泡浴法等传统技术,以及传统蒙医药物,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蒙古族之外,还有满族、达斡尔族、藏族、鄂温克族、朝鲜族等,均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知识,此次收集到中满医结合项目,体现了该地区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

4 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传承与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强化意识。通过此次调研,内蒙古地区累计上报项目百余项,但是民间仍有一些好的医药项目没有纳入调查范围。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很多基层调查队员积极进行了项目的推广,有关知识的普及,以及向各项目持有人说明了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但仍有很多持有人不能理解,甚至将其理解为“献方献药”。同时部分基层调查队员对于此次项目的调查意义认识不足,对于民间传统中医药资源的不断流失以及这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质认识不够。因此,我们急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强化调查员与项目持有人的思想意识,深刻理解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目的与意义,提高调查保护工作的配合度要深入基层乡村开展调查,收集优秀项目,加快内蒙古地区性医药传统知识的调查、整理、建档、保护,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与开发利用保驾护航。

4.2 加强历史传承考证。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能够将其项目的传承谱系、文献实物填写完整的单位或个人相对较少。个别单验方没有留存临床应用该方的病例及统计数据,亦无旁证证实,因此缺乏可靠性。只有不断完善信息,才能更有助于使散落在民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得到保护和抢救。

4.3 积极培养优秀传承人。传承人是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主要载体,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传承人才能将独特的技术、知识完整的传承,因此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不仅是保护技术、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保护传承人,使优秀项目得以延续,实现此次调查研究的真正意义。在调研中发现,虽然部分传统诊疗技术操作比较传统、简便异行,但由于学习过程较为复杂、费时,经济效益较低,目前正面临后续乏人的窘境,很有可能使一项优良技术消失。因此,能够服务于大众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若要得到传承和发展,需要传承人的努力协作,也需要社会的认知和保护。

5 小结

中医药传统知识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衍、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此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中蒙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工作,初步了解了内蒙古地区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分布区域、分布类型以及存续现状,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与开发利用。但由于中医药传统知识具有无形性和可无限复制性[2],基层调查员与项目持有人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此次调查研究可谓仅是拉开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的序幕,急需继续加强宣传中蒙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目的与意义,收集优秀项目,加快开展调查、整理、建档、保护工作。

[1]柳长华,苏刚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5:29.

[2]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1-53.

R291.2

B

1006-6810(2017)04-0068-03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内蒙古地区选拔赛获奖名单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万岁!中蒙友谊(男女声四重唱)
Cataract in diabetes melli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