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7-01-14 04:38高明
教师·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品德创设

高明

尽管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已经产生了深远影响,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情境教学法也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对课程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和优化情境教学,这一领域还有待更进一步地深入实践和不断探索。

传统的直线式教学法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面对这一问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主体性的研究为应用重点,深入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应用及其效果,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下“润物无声”的思想品德情境教学

与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不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不仅以记忆和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为目的,也不是强化某种技能的应用能力,而是以注重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为目的。正是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的这一特性,传授知识的被动式教学法最不适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强化和调节功能,对思想品德课程来说,没有个体情感的充分共鸣和积极动力,就不会真正达到陶冶心性、触动内心的效果。理想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心扉、自然而然地受到触动,使学生健康的人格像绿色植物一样蓬勃生长。

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能形成共鸣的情境教学,在情境和内容的融合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内容中,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刘大铭的视频。刘大铭出生于1994年,从小患“成骨不全症”,经历了十二次大型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后通过坚强的毅力考入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被称为轮椅上的“玻璃娃娃”。学生们在课后上网查阅了更多刘大铭自强学习的经历,深深地受到了感染。

二、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中的活动、交流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和参与能力,强调通过给内容创设氛围良好的情境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情感。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有效的活动情境能最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和参与,“忘记”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通过“同化”和“顺应”达成知识和内容的意义建构。

在《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课中,笔者根据学校不少留守儿童的实情,创设了“打工父母和留守儿女的对话”这一活动,班上学生有的扮演在外打工的父母亲,有的扮演留守在家的学生,以课前准备为基础,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仿,进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和留守在家的“孩子”的对话,说出“他们”最想说的心里话。课堂上形成了逼真的活动情境,学生们被深深打动,有的学生流下了眼泪。这一课之后,班上的学生都非常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通过互相关心和帮助,促进了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也更深地理解了家庭、父母的爱、孝敬等的深刻含义。

三、让学生的目光投向身边的环境: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尽管也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要寻找到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连接的通道和桥梁。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情境,将理论和现实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认识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问题,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教师选取一部分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讨论,创设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安排学生以“我看见的兰州新区”为题,寻找新区环境中的美和丑,进行摄影或文字记录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由于展示的都是身边的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不同角度所展现出的美景令学生们赞叹,所发现的白色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现象也令人痛心。问题情境走向深入,学生们讨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污染?怎样才能有效制止类似污染?我们今后能做些什么?”通过分析这些由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识社会、思考现实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精选当下典型情境,升华学生内心情感

选择和创设的情境如果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便会成为教师一厢情愿的主观设计,使学生不会充分参与。因此,教师应从当地和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教学资源,利用鲜活的案例来创设情境。

只有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去创新探索,积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研究,精心创设和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才能营造“润物无声”的思想品德教学氛围,才能把鲜活的知识、丰富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根植学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新区中川中学)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思想品德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