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等化视域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新探索

2017-01-14 06:13侯凤芝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农民工

侯凤芝

摘要:如何为农民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社会融合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群体均等化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宁波市北仑区农民工“文化加油站”等模式为例,从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搭建文化服务平台、社会力量参与三方面具体分析,探索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大城市在经济、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形成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城镇就业的盆地聚集效应,从而形成了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截至2015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1]农民工受学历、技能等的限制,一般所从事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不高。此外,他们的城市意识、城市观念相对滞后,在经济与社会地位、生活方式、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等方面,农民工群体与所在城市居民均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受到某些偏见和歧视,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匮乏,往往处于城市生活的最底层,缺乏归属感,很难真正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

一、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在政府主导下,以税收和财政投入方式为主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过程。[2]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则是指政府及其公共部门要为全体公众平等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党和政府确定的我国在文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3]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表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城乡均等,二是区域均等,三是群体均等。[4]如何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和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提升文化素养,消除文化隔阂,促进社会融合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群体均等化的重要议题。

公共文化服务的难点在农村,弱点在基层。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提供“适销对路”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当前各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工作。党和政府在促进农民工群体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实践和探索。

各地政府部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补足硬件短板,加快软件建设。加大各文化场馆对农民工群体免费开放的力度,使其平等享受市民权利。同时,不断强化乡镇、社区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服务的功能,通过广场文化活动等形式为农民工提供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通过组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文艺团队,为农民工提供展现艺术才能的舞台,通过“菜单式”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切实需要的技术培训,通过文化礼堂等载体将本地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到农民工群体。

二、“文化加油站”力促农民工文化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

目前,宁波市北仑区户籍人口39.5万,流动人口42万,外来人口常年超户籍人口,其中大多数为农民工。农民工由于所处阶层较低,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也较小,文化生活的匮乏致使他们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如何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务工者提供“适销对路”的公共文化服务,一直是北仑区文化部门的中心工作。

(一)借力“互联网”,使农民工享受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北仑区推出的“文化加油站”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秉承“共享同一片蓝天下”的均等化服务理念,把服务送到农民工身边,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文化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包容、和谐的氛围,增进42万外来建设者对第二故乡的认同与融入。

1.“文化加油站”整合资源,实现区域内文化资源联动共享。北仑区文化加油站是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领导,各乡镇、街道、社区、村、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以“菜单”预约形式向基层群众提供培训、讲座、展览、演出等最广泛、最便利、最贴心的线上、线下同时运作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针对农民工工作和居住地比较分散的情况,北仑区现已在各村、社区、企业和农民工集中居住地设立了78个文化加油站分站点,并在区文化馆建立总站。总站统筹全区各站点的申请、设置和布局,制定工作计划和可行性方案,管理和更新资源平台,接受分站点的预约申请,并做好每月的服务配送,统一协调处理日常其他问题等。分站设管理员,负责各分站点的管理和服务,收集站点的需求信息,并及时提出所需要的服务申请,做好活动期间的组织、服务、建档和信息报送等相应工作。

2.“文化加油站”按需输送,提高服务精准性。北仑文化加油站数字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总站服务、站点服务、资源平台、配送公示四大板块十几个子项目。“总站服务”以区文化馆为主要阵地,每星期定期推出美术、音乐、舞蹈等多门类常规培训课程,面向全体市民开发,市民可在网上直接报名参加。“站点服务”以各村、社区、企业和农民工集中居住地为阵地,各分站点搜集群众文化需求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在网上自行“点单”预约,总站根据分站要求按时配送。“资源平台”则将全区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一站式、数字化、协调性管理,供全区基层单位及个人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时选择和租借。“配送公示”每月定期对总站开展的培训项目课程和各分站点配送计划进行网上公示,让群众及时预先掌握区内各类文化动态,就近选择站点参与感兴趣的活动项目,从而实现了文化馆与群众文化服务的供需对接。

北仑文化加油站依托互联网的互动性与共享性,实现与群众的零距离无缝对接,“菜单式”的服务让基层单位和群众根据自身情况按需“点单”,也可以由分站收集群众文化需求,并个性定制自己的菜单,由总站来为他们调配口味合适的“文化餐”,这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基层服务机制,同时也为不同群体提供了针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的问题,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

(二)搭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农民工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搭台唱戏”

1.定期举办“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增进他们对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迄今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三届,基本形成了了两年一届的办节传统,并选在企业文化月(五月份)期间举办,活动地区以中心城区为主辐射到周边乡镇街道,以及外来建设者比较密集的企业、社区等,一般持续时间长,活动地域广。外来建设者作为文化艺术节的主角,通过举办经典电影下乡镇(社区)、优秀节目慰问演出、外来建设者唱家乡戏、唱家乡歌、说家乡情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身艺术才能的舞台,满足其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为基层业余文艺团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海享大舞台”,真正实现全民同乐。“海享大舞台”成立于2009年,以基层业余文艺团队为主要演出力量,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群众自发参与的形式,集中优秀文艺团队每周五定期在影剧院广场演出,为拥有文艺表演特长的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目前全区的“海享大舞台”保持着每年100—200场的演出场次,演出费用均由财政支出,演出向所有群众敞开,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同乐的良好氛围。各街道、乡镇还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八方来音外来人员风采大奖赛、明日之星少儿才艺大赛等活动,为辖区所有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三)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农民工的“文化梦”助力

1.加强与企业的联络与合作,为农民工提供“对味”的文化活动和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建立“文化俱乐部”,根据俱乐部的硬件设施规模、活动开展情况、农民工参与度等综合情况进行年度的星级评定,并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或表彰奖励。从2010年起,北仑区逐步推进“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目前全区已建立百余家企业文化俱乐部,多以大型企业为主,并对企业文化俱乐部实行等级制度,其中达到二级以上的有69家。政府给予创建合格的企业文化俱乐部每年5–8万元的奖励补贴,同时还加大了对团队的日常经费补助,并对购买的音响、乐器、道具等实行50%的补贴。

将政府主导的技能培训向企业转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讲师团,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社区实行活动积分制,鼓励基层群众多参与各类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凡参加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均给予一定积分,职工可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并优先享受社区免费开办的暑期放心班、新华书店购书券、赴外资深造培训或健康体检等优惠服务。

2.与学校、培训机构等建立校企合作,为农民工再教育和子女教育提供便利。北仑大港社区作为全国首创的一个没有居民、不设居委会的纯工业型社区,创造性地采取“按需配单”模式,对辖区内企业的一线员工、白领、蓝领、企业家进行分类施教,每月聘请相关专家开展培训,让员工主动走进“大学堂”。大港社区先后与北大、浙大、台湾建峰管理学院等12家院校及培训机构建立校企合作,每年举办培训、讲座百余场,受教育人次达万人。

北仑区作为宁波市第一个率先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的地区,借助“积分制”这个杠杆,分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并在流动人口中间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引导进城务工农民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良好信誉、积极参政议政,加快向市民转化。

三、结语

北仑区依托“文化加油站”这一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将区、乡镇(社区)、村等各级文化资源聚合起来,通过健全文化服务阵地、搭建文化服务平台,创新文化服务品牌,并充分发挥群众文艺团队、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作用,借助“文化+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公共文化配送服务网络,把文化惠民活动项目摆在全区所有群众面前,实现自主选择和“点单”服务,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问题,同时积极调动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改变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服务主体模式,多方合力为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和再教育等素质提升活动提供便利,较好地实现了农民工群体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02/29/content_5047274.htm.

[2]陈祥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N].光明日报,2014–12–09(第07版).

[3]肖希明,完颜邓邓.以数字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8):5–10.

[4]杨志今.从三方面着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EB/OL].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5/20150121/zy32475/Document/1392931/1392931.htm.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农民工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地级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