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7-01-15 00:07张晨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共同性直肌斜视

张晨曦

手术矫正是共同性外斜视有效的治疗手段[1], 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 使患儿双眼视轴平衡,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时机选择尤为重要[2-4]。现回顾性分析5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 1月~ 2016年1月来本院诊治的5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儿, 其中男 31例, 女19例;均符合以下条件[5]:①除外知觉性外斜, 均为初次斜视矫正术;②手术年龄≥12岁;③ 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患儿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7岁;外展过强型12例, 基本型20例,集合不足型 18例。恒定性外斜视31例, 间歇性外斜视19例;术前双眼裸视或矫正视力≥0.8;术前有融合功能25例, 无融合功能25例。

1.2 方法 首先明确手术适应证, 手术量根据患儿眼球大小、年龄、术中肌肉特点综合考虑[6-9]。单眼低视力不足型外斜视应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术;双眼视力平衡、斜视类型为基本型及外展过强型外斜视均首选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大度数外斜 ≥40°选择双跟外直肌超长量后徙术;小度数外斜10~20°考虑选择单眼外直肌后徙术。12岁患儿在局部麻醉下手术, 适当调整手术量, 坐位观察眼位, 术毕保持轻度过矫 ≤5°[10], 术后 1~3 d内开放点滴抗生素眼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患儿术后随访1周作为近期疗效追踪时间, 6周作为远期疗效的追踪时间, 正位:术后斜视度≤±5°;改善:6~10°;失败:≥±10°。并观察眼球活动度。

2 结果

2.1 疗效 近期随访正位40例(80.0%), 改善7例(14.0%),失败3例(6.0%)。远期随访正位38例(76.0%), 回退2例(4.0%)。

2.2 眼球活动 出现轻度外转不足者(大度数外斜视≥40°)4例(8.0%), 余均正常。

3 讨论

共同性外斜视其进展快慢、迟早均与患儿的融合功能非常相关, 大多从间歇性外斜视发展到恒定性外斜视, 对年龄偏小的患儿应特别谨慎因融合隐藏的外斜度数。

共同性外斜视发生欠矫的原因有 :①术前检查误差 :大度数斜视角有时难以引出最大斜视角, 当斜视角>45°时, 无法准确观测;大度数外斜视可能伴有眼外肌的继发性改变,导致矫正效果不佳; ②患儿就诊年龄偏大, 术后弱视眼仍然发生偏斜, 弱视治疗无效;③由于双眼单视功能破坏, 术后一段时间眼位有分离趋势。

临床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正确计算术前基础手术量, 根据基础手术量行斜视手术, 术中设置活动的可调节缝线, 进一步精确调节手术量, 使眼位保持轻度过矫(≤5°)[11]。②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反复用视野弧法、角膜映光法检查斜视角[12], 儿童术前有弱视者先行弱视治疗。③合理的术式 :小度数外斜(10~20°)考虑选择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当双眼视力平衡时, 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单眼低视力, 弱视训练无法矫正的患儿, 考虑行弱视眼的外直肌后徙 +内直肌缩短。大度数外斜视选择双 眼外直肌超长量后退术[13,14]。④尽量给予患儿采取局部浸润麻醉, 避免过多使用调节和辐辏。

总之, 对共同性外斜视患儿尽早行手术治疗,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有利于双眼视功能恢复, 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1] 薛莉娜, 杨世民, 曹建民.手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实用防盲技术, 2015(1):19-21.

[2] 吴李鑫.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56例.医药, 2016(1):00226.

[3] 王欢, 柴松, 刘慧杰, 等.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观察.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6, 24(4):19-22.

[4] 刘娟, 牛洪明, 胡晶晶.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后视觉功能的恢复研究.世界中医药, 2017(A01):383.

[5] 张晖, 唐宁, 李燕利, 等.斜视矫正手术对双眼视觉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5):895-898.

[6] 闫玉梅.维视顿训练软件对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探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9):902-905.

[7] 何芳, 谭华霞, 杜玲芳, 等.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4(24):49-50.

[8] 李芬, 赵晋斌, 段善旭, 等.3种斜面月平均总辐射模型评估及光伏阵列最佳倾角研究.太阳能学报, 2015, 36(2):502-509.

[9] 许静, 化志娟, 尹洁.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的远期欠矫.现代妇女(医学前沿), 2014(7):65.

[10] 周效文.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的远期欠矫.健康大视野,2013(11):529.

[11] 王予伟.共同性斜视术后欠矫与过矫对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12):2185-2186.

[12] 冯珂, 熊凤枝, 陈鹏.局麻下术中调整缝线在斜视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2, 2(2):24-26.

[13] 乔珊丽, 陈静, 孙常峰.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临床效果观察.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3):290-292.

[14] 邬丹.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7):34-35.

猜你喜欢
共同性直肌斜视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目不斜视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形成的共同性、差异性原因
部分遮盖法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短期疗效观察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
思想、图像与风格——略论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直肌返折术治疗水平斜视60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