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指标和效果分析

2017-01-15 05:58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2期
关键词:肾癌局限性根治术

张 凯

(朝阳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指标和效果分析

张 凯

(朝阳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指标与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92例,将手术方式的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7例,以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常规组45例,以常规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正常活动天数、镇痛剂使用情况和术中出血量,于治疗1年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使用镇痛剂(10.64%)、术后正常活动天数(7.54±3.29)d和术中出血量(96.78±27.54)mL显著低于常规组(P均<0.05);腹腔镜组病死率、复发率和转移率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腹腔镜组并发症率(23.40%)显著低于常规组(44.44%)(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应用于局限性肾癌的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正常活动时间、减少镇痛剂的使用,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创伤小、疗效高的临床术式。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局限性肾癌;临床指标;效果

局限性肾癌指的是第6版《美国癌症联合会肿瘤分期手册》[1]中T1~T2N0M0(即Ⅰ、Ⅱ期)的肾癌,即早期肾癌。临床治疗局限性肾癌多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切除局限性肾癌的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切除范围通常包含患侧肾脏、患侧肾周脂肪囊、肾上腺与肾杰氏筋膜等[2-4]。常规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往往因为创伤太大,对患者康复造成一定负性影响,而伴随科技发展,腹腔镜等微创治疗理念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一定进展,在医患中产生良好口碑。本研究即针对腹腔镜技术与常规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在血清炎性表达、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加以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5]:①入选者均达到国际卫生组织对于局限性肾癌的诊断准则[6],且经CT、彩超、实验室检测等多方面确诊;②患方对研究方案知情,签订《知情同意书》;③年龄70岁以下,对本研究所用术式有良好耐受性;④入选者均为单发性肿瘤,对侧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②有机体其他手术史,尤其是后腹腔手术史者;③合并其他内外科重大病变者。从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选出92例,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组,常规组45例,均为使用常规开放式肾癌根除术治疗的患者,腹腔镜组47例,均为使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常规组年龄41~67(均54.72±4.96)岁,男女比26∶19,肿瘤直径2.27~3.76(均3.38±0.63)cm,病程0.67~2.39(均1.43±0.56)年;腹腔镜组年龄43~69(均56.81±5.06)岁,男女比25∶22,肿瘤直径2.31~3.64(均3.42±0.71)cm,病程0.48~2.26(均1.35±0.7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程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常规组采取开放式肾癌根除术,手术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入选者均采取平卧位腰部垫高的体位,操作者在局限性肾癌患者患侧第11肋间或第12肋下侧切开,切口长度约为18 cm,逐层剥离,沿腰大肌分离肾周脂肪囊背侧与肾脏的连接,结扎肾动脉,推开结肠至肾门水平,游离输尿管并切断结扎,再结扎性腺静脉,之后完全显露肾蒂,以肾蒂钳剪断,取出肾癌标本,用双7号丝线结扎肾癌周边组织,再用单7号丝线进行缝扎,去除肾蒂淋巴结和肾脂肪囊,缝合切口。腹腔镜组体位、麻醉方式与常规组相同。腹腔镜组第一操作孔位于第12肋下与腋前线交界处前,只切开2 cm切口,用大弯血管钳分离组织,剥开腹膜后,置入自制扩张气囊,灌入300 mL氯化钠溶液。同时取第二操作孔,在第11肋下与腋前线交界前,用以放置5 mm穿刺套管。之后做第三操作孔,作为观察镜孔,切口位置在髂嵴和腋中线交界后2 cm,放置10 mm穿刺套管。三个操作孔建立完毕,于第一操作孔放置12 mm穿刺套管,以双7号丝线缝合锁窄切口,以防套管脱落或漏气情况。建立CO2气腹,之后在第三操作孔置入30°观察镜,第二操作孔置入直角分离钳,第一操作孔置入超声刀。以超声刀去除腹膜外脂肪,进入腰大肌,分离肾周筋膜背侧组织,结扎离断肾动静脉,并向Gerota筋膜下分离至髂血管水平,向上分离至膈肌,第一操作孔扩大至7 cm,然后术者将第二操作孔和第一操作孔配合操作,以直角分离钳和超声刀共同分离搏动的肾动脉,贴近心脏的部位用塑料Hem-o-Lock夹夹闭肾动脉和肾静脉,并相继剪断,再以同样手法找到输尿管,夹闭,之后剪断。找到肾门水平去除整体病变肾脏组织,检查周围组织有无活动性出血,并从第一操作孔中取出,逐层缝合。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镇痛剂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正常活动天数,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1年内局限性肾癌患者预后情况(包括复发、转移、死亡和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作为数据处理程序,术后正常活动天数等计量结果表达式(-x±s),样本间两两比较行成组t检验,组间比较行配对t检验,镇痛剂使用情况等计数结果表达为率(%),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腹腔镜组使用镇痛剂者有5例(10.64%),术中出血量(96.78±27.54)mL,术后正常活动天数(7.54±3.29)d,常规组使用镇痛剂者12例(26.67%),术中出血量(183.65±41.28)mL,术后正常活动天数(13.47±4.15)d,两组术后正常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镇痛剂使用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

2.2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腹腔镜组死亡11例(23.40%),复发7例(14.89%),转移4例(8.51%),常规组死亡12例(26.67%),复发8例(17.78%),转移6例(13.33%),两组转移率、复发率、病死率差异不显著(P均>0.05),腹腔镜组并发症11例(23.40%),常规组20例(44.44%),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肾癌为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类疾病,其发病部位通常在肾实质中各个泌尿小管,其发病率约为全部肾肿瘤的85%,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由于肾癌危害严重,致死率高,故早期诊治肾癌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因而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尤为重要[7]。本研究通过分析常规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疗效,研究发现,腹腔镜组复发率、病死率及转移率与常规组差异不显著,说明腹腔镜手术可达到常规手术的治疗水平,但在镇痛剂情况、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天数方面,腹腔镜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且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腹腔镜组患者损伤恢复时间更快,术中对各个器官伤害更小,手术更为安全。同时,本研究也说明局限性肾癌病情的恶化不会随手术成功而完全消失,手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局限性肾癌的危害,更好的治疗方法仍需随着临床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完善。综上所述,局限性肾癌患者可采用腹腔镜微创肾癌根治术,其可以降低患者恢复时间和出血量,疼痛度较低,并发症较少,但在远期复发、病死及转移的预后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1] 杨军,陈志朋,马强,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2):183-186.

[2] 李茂章,廖锦先,周晓波,等.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3):16-18.

[3] 莫金水,冯建华,王晶.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比较与选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24-1025.

[4] 王冬,张征宇,葛京平,等.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3,19(11):2071-2073.

[5] 曹友汉,庞国富,陈平锋,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和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597-1598.

[6] 朱圣亮,陈洪波,胡小晖,等.后腹腔镜下局限性肾癌根治术36例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3,12(3):3653-3654.

[7] 梁舸.局限性肾癌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3,11(3):251-252.

R737.11

B

1671-8194(2017)32-0124-02

猜你喜欢
肾癌局限性根治术
“拯救大地”理论的内在逻辑、局限性与改进思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汉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视角
做个B超就能及早发现肾癌
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
基于反身性理论对公共行政学实践教学局限性的解读与探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自噬与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