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从三焦论治辨析

2017-01-15 14:46吴秋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水液水道三焦

吴秋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肝硬化腹水从三焦论治辨析

吴秋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臌胀是古代四大顽症之一,可与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相参。肝硬化腹水与三焦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上从通调三焦角度,纠正气、血、水相互搏结之患,治疗肝硬化腹水可取得良好疗效。

肝硬化腹水;三焦;气、血、水;辨证论治

臌胀是中医古籍所载“风、痨、臌、膈”四大顽证之一,其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甚则腹皮青筋暴露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与之相符合。臌胀的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证候变化多端,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缠绵难愈。臌胀的病因,医家认为大致分为情志所伤、酒食不节、疫毒侵袭、劳欲过度、虫毒感染、黄疸、积聚及他病迁延不愈等。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三者积聚而成臌胀,故多从肝、脾、肾论治。笔者认为臌胀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非肝、脾、肾三脏所能概括。三焦作为中医的主要脏腑之一,有着完整、统一的生理、病理特点,其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与肝硬化腹水极其相似。肝硬化腹水与三焦病联系密切,古代医家在三焦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臌胀的病机在于三焦决渎失司,气化无权,气、血、水的运行失常,导致气、血、水三者相互搏结,停聚于腹中。从三焦论治肝硬化腹水,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体现。

1 与三焦的关系

《难经·三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六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中藏经》有曰:“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本旨》认为三焦乃“水谷流行之关。”这些经典论述,阐明了三焦的生理功能: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机和气化;疏通水道,运行水液。《难经·三十一难》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者也。”《灵枢·营卫生会》篇进一步指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三焦之所出,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并胃口,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养生身……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可见三焦亦具有传化饮食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1]。

三焦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也是气化的场所。一身之气,通过三焦方能输布至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故人体气化有赖于三焦通畅。三焦具有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以通为用”。若三焦闭塞不通,上下出入之通道壅塞,气机阻滞不行,则津液运行不利,停聚于腹中而成腹水。《金匮要略》曰:“血不利则为水”。瘀血阻于肝脾脉络,水道不通,致水气停聚,而成血臌。三焦为水液升降出入之通道,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人体之水液代谢要正常地升降出入,须以三焦为道路,以气化为动力。如三焦水道通利,则水液代谢通畅;若三焦水道不利,则水液运行受阻,水液停聚于腹中,而成腹水。若三焦谷道失于调畅,则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于濡养,肝脏失于滋养,肝血不足,无以既济肾阴,终成肝肾两虚。气虚无以推动,津液无以输布,则湿聚为水,气虚则血行不畅而凝滞,形成瘀血。

综上所述,三焦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关系密切。三焦为水液、气机、水谷的通道,三焦功能正常,则气、血、水运行得宜,反之则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机制形成,产生多种疾病。三焦是水液、水谷、气机的通道,是从三焦论治肝硬化腹水的理论基础。

2 从三焦论治的机理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不仅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其关键在于气、血、水相互搏结,三焦不利,气滞血瘀水停。气滞是先导,三焦的功能是主持诸气、通行水道。肺居上焦,主气司呼吸,为水之上源,具有通调水道、宣发和肃降功能,能调节水液的输布、运行和代谢。肺气郁闭或亏虚,通调失职,则水液停聚体内,既可致水肿,也可致水停腹中而成臌胀。脾居中焦,主运化水液,脾失健运,水液不能正常吸收、运输与布散,蓄积腹中则成臌胀。肝肾同居下焦,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疏泄失职,则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滞不行,血行不利,水聚腹中而成臌胀。肾主水液,体内水液的分布及排泄均赖肾气的开阖,气化失常则开阖不利,水液停聚,蓄积腹中终成臌胀。

三焦具有主持诸气、通行水道之功,而臌胀的形成机理,多是气滞在先,血瘀在后,终成水聚。欲使三焦气机调达、水道通畅,应调气机、化血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水去,水去则臌胀自消。故治疗臌胀应以通利三焦为主。

气、血、水互结为患,而成肝硬化腹水,三者互为因果,病程日久正气益衰,臌胀益甚。《医门法律·胀病论》曰:“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腹水以气滞血瘀为本,水停为标。气滞为血瘀之先导,化瘀是行水之关键,行气又为化瘀之关键,二者相互影响。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行气要从上、中、下三焦同时着手。《医学传真·三焦》云:“三焦者,上中下少阳之气所主也。”三焦总司诸气之转输,转输利则气机和,上、中、下三焦气机得以宣畅,三焦水道通利,则津液得下,腹水自除。故治疗臌胀,应通利三焦,调畅三焦气机,气机通畅,决渎正常,水液才得以通畅。宣利上焦,调畅中焦,通利下焦为肝硬化腹水的重要治法。若上焦不宣,则湿不易行,中焦不畅,则湿不易化,下焦不利,则湿无出路。在通利三焦同时,应配合益气扶正,以巩固疗效。此外,营血运行正常是三焦水道通畅的重要条件,故应重视活血类药物的运用。临床上通过调理三焦,纠正气、血、水三者之互结,使人体气血调和、水湿消散,从而治疗肝硬化腹水。

3 从三焦论治在临床的运用

3.1 通调三焦水道,化湿利水 《素问》曰:“中满者,泻之于内”、“下之则胀已”。三焦水道通利则聚水得下,水下则臌胀自消。故通调三焦水道,输布运化水液,化湿利水,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重要手段之一。肝硬化腹水早期,正气尚足,可用十枣汤攻下逐水,荡涤三焦水湿,使水湿从二便分消。本方主治三焦水道受阻,腹胀喘满、二便不利之肝硬化腹水实证。使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保养脾胃。《金匮要略》所载之己椒苈黄丸,主治肺失通调,三焦决渎失职,水饮内停,郁而化热,膀胱气化失常而外溢,蓄积胃肠而成的臌胀,同样适用于肝硬化腹水实证。

3.2 通利三焦气道,行气活血 《普济方》云:“论曰三焦有水气者,气滞不通,决渎之官内壅也,……治宜导气而行之,气通则水自决矣。”故治疗臌胀,应通利三焦气道,调达三焦气机之升降,以利水湿消散,配合活血利水,则气行血畅,腹水自消。疏调气机的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鳖甲煎丸等均可加减运用。

3.3 培补三焦谷道,调补脾肾 《医宗必读》云:“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势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肝硬化腹水晚期,病程迁延日久,以正气亏虚为主要病机特点,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宜培补三焦谷道,以濡养气血生化之源,调补脾肾固根本。治以益气养阴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八珍汤、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正如温病医家之心得,宣化三焦,则湿热之邪渐退,而药不灭毒毒自灭,药不扶正正自复。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应着重从三焦辨证论治,在临床中恰当运用这一治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可收到良好疗效。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性,52岁,农民,2016年1月20日就诊,主诉为腹大胀满、乏力,纳差1年余。查体巩膜黄染,面色黛黑,可见肝掌及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胃镜: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中度)。B超示:肝硬化腹水,胆结石,盆腔腹水35mm。实验室检查:HBsAg、 HbeAb、HbcAg均阳性,TBIL 84.5mmol/L。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中医诊断为:臌胀,辨证为肝脾血瘀。患者曾在外院性保肝退黄利尿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就诊后停用其他西药,以徒都子补气丸加减治疗,将丸药改为汤剂,药量减半,治疗14d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腹胀明显消退,食欲增强,乏力明显改善。查体: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B超检查提示腹腔无腹水。实验室检查:TBIL降至351mmo1/L,随访1年未再复发。

徒都子补气丸是治疗三焦病的代表方剂,主治三焦久病,腹满为水,腹胀不消,小便不利。药物组成:海蛤壳60g,茯苓、白芍、防风、大黄(炒)、莪术、大腹皮、黄芪、三棱、桑白皮、鳖甲(醋炙)、郁李仁、赤芍各30g。方中海蛤壳为君药,可清肝利胆、化痰软坚散结,并有制酸和胃之功。因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痰凝,且临床表现为面色黛黑、肌肤甲错、赤缕红丝,日久血瘀成块,腹大坚满,故治疗当以化瘀软坚、活血理气为主,佐以赤芍、白芍、三棱、莪术、鳌甲行气活血,破瘀散结之力更佳,三棱、莪术配伍增强破瘀散结之功,与黄芪等配伍尚有健脾养胃,不伤正气之功[2]。鳖甲具有养阴清热之效,是临床治疗肝脾肿大常用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诸药能够明显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纤维组织的供血供氧,抑制胶原生成,且有抗氧化作用[3]。该方利水消肿,上、中、下焦同治,使三焦气机通畅,水液生化有源,桑白皮、葶苈子均入肺经,泻肺气,利水消肿,功在上焦;大腹皮、郁李仁、茯苓入脾胃经,共奏理气宽中、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之功;汉防己入肾经,可利尿消肿。该方理气活血破瘀以治本,通调三焦、利水消肿以治标,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达良效。肝硬化腹水病位在肝,而病机为三焦功能紊乱,借鉴古代医家三焦病辨治的方法,对于指导现代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有重要意义。

[1]吴雄志,陈丹.三焦谷道论[J].陕西中医杂志,2002,23(1):92.

[2]刘士敬.浅论补脾方药研究的深化[J].北京中医,1995,4(2):121.

[3]吴嘉庚.中药抗纤方治疗肝炎肝硬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6):356.

吴秋霞(1976-),女,汉族,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E-mail:wqx0507@163.com

R249

A

1007-8517(2017)14-0071-03

2017-05-12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水液水道三焦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坎波斯盆地X油田Marlim组深水扇弯曲水道形态表征及其时空演化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小穴位 大健康
奇怪的封闭水道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