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7-01-15 20: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消毒液器械门诊

董 航

(锦州市口腔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

董 航

(锦州市口腔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观察并探究在口腔门中应用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具有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来我院口腔门诊接受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则应用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部卫生、消毒液标准以及器械设备的使用合格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口腔门诊中,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充分保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全面护理管理模式

临床在对口腔疾病患者展开诊疗时,主要在口腔颌面展开各项操作,当医护人员的手及牙科器械接触到患者的唾液或血液后,就有可能引发感染[1]。倘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就容易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此种情况下,为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加快病情的康复,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基于此,本文以106例口腔门诊患者为例,对其应用全面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口腔门诊接受治疗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段为8~75岁,平均(42.6± 1.5)岁;21例拔牙,17例清洁牙齿,15例补牙。病程为3~15 d,平均(6.8±1.2)d。观察组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段为10~76岁,平均(43.4±1.6)岁;22例拔牙,16例清洁牙齿,15例补牙。病程为4~18 d,平均(7.1±1.3)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不采取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①建立规范的护理管理体制:以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建立起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符的护理管理规范体制,并严格执行与落实。同时建立起专门的督察小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定期检查与考核。在每个季度末,还应展开空气培养操作,对医护人员手部以及物体表面的细菌数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与整改。②医疗器械管理:在口腔门诊中,应用到的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各类拔牙钳、充填器以及多功能治疗椅等。由于涉及到的器械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就应当将各种器械的数量及型号详细记录下来,在严格杀菌消毒的同时,充分保证器械一人一用。消毒结束后还应妥善放置好,做好领用与归还的记录,对老旧的器械设备进行及时更换或维修,以确保正常使用。③药品管理:酒精、碘伏、碘酚以及甲醛甲酚等为口腔门诊常应用到的几种药物。考虑到药品安全与患者的健康有着紧密联系,因而护理人员做好药品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接收药品时,护理人员应对使用期限及生产厂家进行仔细检查,并对科室的药品进行定期的检查、清点及补充。此外,口腔门诊的药品大部分具有挥发性及腐蚀性等特点,因而需注意避光保存;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药品储存的规定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严格遵循规定将药品存放在适宜的容器中,为避免药品出现变性或挥发的情况,还应查看瓶盖是否完好。④诊疗室管理:护理人员需加大对口腔门诊诊疗室的管理力度,并进行定期打扫与消毒,为患者创设良好的就诊环境。诊疗室每天通风换气两次,待打扫干净后用三氧消毒机消毒,对于诊疗室的墙面、地面、治疗台以及门把手等地方,则需采用浓度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做好定期细菌培养工作。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手部卫生、消毒液标准、器械设备的使用合格率等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来统计并分析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χ2来检验组间的构成比,当组间存在的明显的差异,也即P<0.05时,则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有2例出现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8%(2/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14/5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中,49例(占92.5%)消毒液符合标准,48例(占90.6%)空气质量合格,50例(占94.3%)手部卫生合格,49例(占92.5%)器械使用合格;对照组中,36例(占67.9%)消毒液符合标准,34例(占64.2%)空气质量合格,32例(占60.4%)手部卫生合格,38例(占71.7%)器械使用合格。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科室内卫生指标评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其口腔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口腔科患者的就诊率。分析相关资料得知,在接受口腔治疗过程中,80%以上的牙科患者会发生牙龈出血[3]。此时,当医护人员的手以及口腔器械在沾到患者的血液或唾液时,就有可能感染乙肝、丙肝以及艾滋病等经体液传播的疾病。因此,为确保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加大口腔门诊的院内感染管理力度具有重要意义[4]。

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而作为四大菌库中的一种,口腔细菌具有种属多、数量大等特点,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聚集在牙龈沟内或牙面的牙菌斑。由于口腔专科医疗工作比较特殊,给口腔门诊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由于口腔通常处于湿润的状态,其湿度、温度等为多种真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上长期存在机械性刺激,当医护人员对患者展开面对面的口腔诊疗时,就同意引发交叉感染。此外,口腔治疗需应用到多种公用的药物及器械等,稍有差池就容易导致交叉重复感染;在展开超声波洁牙、应用牙钻牙等操作时,产生的气雾与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非常容易引发院内感染。现阶段,将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咋口腔门诊中,以预防院内感染已成为众多医学工作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观察组展开建立规范的护理管理体制、医疗器械管理、药品管理以及诊疗室管理等全面护理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任何护理管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而手部卫生、消毒液标准以及器械设备的使用合格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严红专[5]的研究报道相吻合。

综上所述,通过将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口腔门诊中,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基础上,为其身体健康提供充分保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1] 毕惠惠,许云,黄敏丹.口腔科护理中预防措施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9(1):256-257.

[2] 洪增霞.护理干预措施对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181-182.

[3] 吕国新.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规范化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3):13-14.

[4] 沈琦.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89-190.

[5] 严红专.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4,1(7):3-4.

R473.78

B

1671-8194(2017)16-0215-02

猜你喜欢
消毒液器械门诊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门诊支付之变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84消毒液
消毒液上锁(大家拍世界)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