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62例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

2017-01-15 20:13陈佳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安全检查精神科资料

陈佳丽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62例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

陈佳丽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62例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精神科出现的62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作为研究资料,收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资料,并分类统计各类型不良事件占比情况,作统计学分析,并基于统计资料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中各类型事件构成比:自伤为40.32%、安检不严19.35%、意外跌伤8.06%、医嘱执行有误6.45%、吞服异物4.84%、发错药4.84%、供应室差错6.45% 外跑3.23%、伤人3.23%,其他3.23%;其中,自伤构成比最高(40.3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不良事件(P<0.05);安检不严构成比为第二(19.3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除自伤外)不良事件(P<0.05);意外跌伤(8.06%)构成比第三。结论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多样复杂,应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尤其应做好自伤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防范工作。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对策;自伤;护理风险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违背护理目标、扰乱护理计划或护理过程不希望发生的负性事件,而事件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负性影响。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行为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因而不能有效配合完成护理工作,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其他科室显著升高,导致潜在巨大的护理风险[1]。为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水平,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精神科出现的62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作为研究资料,收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类型及原因,从而为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精神科出现的62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作为研究资料,收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相关临床资料。62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共涉及62例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14±18.26)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21±2.85)年,精神科住院时间1~3个月,平均时间(2.01±1.25);疾病类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0例,精神分裂症3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8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例,其他3例。

1.2 研究方法:收集62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相关临床资料,依据《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由院内专人负责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及经过、结果、后果,从而确定导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及涉及的护理人员或步骤;分类统计各类型不良事件占比情况,作统计学分析,并基于统计资料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2例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中各类型事件构成比:自伤为40.32%(25/62)、安检不严19.35%(12/62)、意外跌伤8.06%(5/62)、医嘱执行有误6.45%(4/62)、吞服异物4.84%(3/62)、发错药4.84%(3/62)、供应室差错6.45%(4/62) 外跑3.23%(2/62)、伤人3.23%(2/62),其他3.23%(2/62);其中,自伤构成比最高(40.3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不良事件(P<0.05);安检不严构成比为第二(19.3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除自伤外)不良事件(P<0.05);意外跌伤(8.06%)构成比第三。

3 讨 论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也称非正常的护理事件是影响临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卫生领域对于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社会大众对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关注度也不断增加,如何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2]。精神科是潜藏各类护理风险的重点科室,经过本次研究调查发现,精神科护理中存在自伤、安检不严、医嘱执行有误、意外跌伤、吞服异物、发错药、供应室差错、外跑、伤人等多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其中,自伤构成比最高(40.32%),安检不严构成比为第二(19.35%),意外跌伤(8.06%)构成比第三,可知精神科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点,必须制定有效的护理防范对策,故本院基于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3.1 多方面控制患者自伤行径:从本次研究来看,自伤构成比最高(40.3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不良事件(安检不严19.35%、意外跌伤8.06%、医嘱执行有误6.45%、吞服异物4.84%、发错药4.84%、供应室差错6.45%、外跑3.23%、伤人3.23%,其他3.23%),可知较多精神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自伤倾向,必须严格控制患者的自伤行为。护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精神病知识,注意鉴别患者的危险行为和异常心理倾向,如头撞墙、砸碎玻璃划伤等;强化日常工作中的护理巡视,增加巡视次数及检查强度,及时发现患者的自杀、自伤;对于出现自杀、自伤倾向者,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急性期患者强化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尽快控制患者病情,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等,稳定患者情绪;对于严重自杀倾向者,应实施24 h监控,使患者不脱离护理人员视线[3]。

3.2 强化安全检查:本次研究中,安检不严构成比为第二(19.3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除自伤外)不良事件(P<0.05),而安全检查不严也与意外跌伤、吞服异物、外跑等不良事件密切相关,强化安全检查将大幅度降低各类不良事件。完善精神科安全检查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定检查项目、方法及人员情况,要求护理人员统一学习熟练掌握安全检查方法。在安全检查中,要注意安全防护设施、环境布局中的危险因素,避免地面湿滑、遗漏细小物品等情况遗留安全隐患[4]。同时,检查好房间门锁等设施,预防患者外跑、走失。

3.3 完善日常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提示了护理流程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完善护理流程及细节,切实防控护理风险。首先,应完善护理人员护理班次,实施弹性排班,改进交接班次数,增加护理巡视次数,使工作效率优化;其次,实施岗位责任制,明确每项护理工作责任人,出现工作失误可直接追责,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再次,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及治疗操作,尽快稳定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最后,协调好相关科室,任何工作交接时均需要仔细核对,并签字确认,控制差错事故[5]。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多样复杂,应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尤其应做好自伤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防范工作。

[1] 姚光茹,龚亚娟,李亚娟,等.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62例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5(14):483-484.

[2] 肖爱祥,林建葵,韦红梅,等.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2,5(11):11-13.

[3] 谢文菊,杨志彩,董翠锋.38例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5,2(19):102-104.

[4] 杨金花,王世茹,陈慧雯.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20):175-177.

[5] 赵琼仙,李斌,胡振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理大学学报,2016,10(2):79-82.

R473.74

B

1671-8194(2017)16-0252-02

猜你喜欢
安全检查精神科资料
注重实效 强化责任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安全检查员
从机场的安全检查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