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2017-01-15 20: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性化出院

石 晶

(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临床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石 晶

(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探讨精神病房如何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法我院精神病科通过改善就医环境,转变护士服务理念,开展亲情教育和家庭访视工作,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来满足患者需求。结果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是护理模式良好转变的开端,也是必然结果,更是如今医疗改革环境下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内在需求。

精神病;患者;人性化护理

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中非常特殊的群体,其精神与行为出现异常,没有基本的自知力,治疗过程中难以配合,并可能受到社会各方的歧视[1]。近几年我科在精神病房的建设中,积极探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思路,努力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护理氛围,平等的对待和尊重患者,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 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

1.1 开放病房设置: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开放病房设单人间、双人间、普通间,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病房内配置了微波炉、电视机、空调、热水器等设施。

1.2 封闭病房设置:病区走廊及病房新增加了塑料盆栽和风景画,在病室的门、窗或墙壁上张贴不一样的图形图像,以便于智能较低的患者对个人房间的区分;活动室中悬挂和张贴相关的语录展板,开辟了专门的“护患亲情岛”空间,为患者提供展示才华以及倾吐内心想法的平台;在音乐室中配置音乐治疗椅、音响与DVD等基础设备,帮助患者在娱乐的过程中放松精神。

1.3 室外场所设置:院内活动场所添置篮球架、运动器材等,便于患者锻炼身体;室外种植花草树木,修建花园走廊、休闲桌椅。

2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人性化服务理念

2.1 规范护士的仪态: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着装与态度。在日常护理中一定要达到着装整洁、干净、言行文明、态度温和的要求。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认知,组织开展护士礼仪大赛等,加强训练和指导。医院管理部门加强对护士礼仪的监督,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服务流程,并定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护士的绩效中,深化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内涵。

2.2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对入出院流程进行公示,规定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主动迎接,患者出院时由护士长亲自送到医院大门口,护患关系更加密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

2.3 人性化的语言沟通:日常护理服务过程中,亲切地与患者打招呼。在患者接触过程中,固定使用合适的称呼,如“阿姨”、“先生”、“女士”等,从言行中体现出医院和护士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与爱心。

2.4 关注护理操作细节:会议期间,以患者的感受为主,从患者的角度调整操作流程与方法,重视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先充分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与方法,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等,如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刻予以安慰和关心,若出现反抗则应立刻停止,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恐惧与不安[2]。

3 提供人性化护理,满足患者需求

3.1 新入院患者:初入院的患者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角色的改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孤独感和陌生感,此时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感。尤其是行为异常的患者不能够独立完成生活中的各项事务,护理人员应予以协助,适当帮助患者进行更衣、进食、大小便等。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历练之后出现极度的紧张、兴奋和冲动现象,很有可能发生伤人、自伤、毁物以及逃跑等行为。护理人员要展示出良好的涵养,温和的与患者交流,减轻环境对患者造成的刺激。

3.2 住院期患者:耐心细心地向患者讲解各种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等,解释精神疾病的症状、治疗现状和预后情况等,让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以及正确发泄情绪的途径,直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放松身心、调整个人状态。

3.3 恢复期患者: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较为复杂,对家人、社会充满期待但是不可避免的对未来产生恐惧,担心社会对自己的偏见、家人对个人的看法以及疾病是否会复发等。这一阶段中,护理人员要,加强社会功能恢复锻炼[3]。同类患者开展互助活动,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组织患者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在劳动中找到个人的价值,促进社会功能康复。

4 寻求社会支持,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4.1 为患者提供免费的电话卡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多在封闭环境下进行,换成与家人之间的沟通联系较少。因此我科为患者提供电话卡,方便患者与家属进行联系,缓解患者的思念,并能够让家属及时掌握患者的动态。小小的电话卡成为家人和患者沟通的联系纽带[4]。

4.2 开展亲情教育。精神病患者发病时对亲人的伤害、反复发病,使家属对其失去了信心,甚至对患者产生敌意、漠不关心,不来医院看望,将患者终身关在医院等情况。因此,病区每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亲情教育,增加亲属来院探望次数,使患者主动与亲属交流,消除他们之间的不快,增强亲情。

5 做好康复之后的随访

患者出院后不代表护理工作就此完成,首先还要加强出院指导;其次要做好出院后的回访工作。在出院指导期间,充分分析患者发病的过程和原因,并指出患者性格中的优缺点,增强患者对个人的认知水平。鼓励患者在出院之后积极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调节人际关系。教会患者预防复发的措施,并介绍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起到预防复发、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5]。每一位出院患者都赠送连心卡,卡片中详细标注急救电话、咨询电话、对患者的美好祝福、以及出院后家属应当注意的问题。向家属说明出院后患者的任何病情变化可以随时拨打咨询电话进行咨询,若患者病情复发或者需要再次住院,同样可以与科室联系。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保持长期联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连续性的家庭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6 小 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护理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精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引进人性化护理干预是护理工作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是医院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必要途径,更是赢得更大医疗市场的基础保障。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指的是以患者为核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最终促进患者达到良好的身心状态,尽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6]。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有几项必要的要求:关心和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与隐私、尊重患者的情感和权利、尽可能满足患者个性化的要求。本院中,对精神病患者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的提高,对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1] 王菊华.如何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5(6):245.

[2]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8.

[3] 吴建红,梅红彬,张春娇.现代精神障碍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10.

[4]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

[5] 高汝兰,任静,李红霞,等.人性化护理对精神科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0,18(13):619.

[6] 江萍.注重人性化管理 增强竞争实力[J].中国护理管理,2009, 4(6):4.

R473.74

A

1671-8194(2017)16-0258-02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性化出院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精神病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都有精神病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