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2017-01-15 04:50孙锦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4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血脂血压

孙锦福

(辽宁省庄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孙锦福

(辽宁省庄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为例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30例)给予吲达帕胺及氨氯地平,治疗后,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81,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建议选择吲达帕胺及氨氯地平联合疗法,既可降低血压,亦可降低血脂,对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极为有利。

高血压;冠心病;吲达帕胺;氨氯地平;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由于高血压持续上升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因此,高血压患者多半会合并冠心病,并且,在老龄化社会逐步形成过程中,其发病率将呈现上升趋势,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1]。本文现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为例进行研究,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为例进行研究,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0~78岁,平均年龄为(62.5±7.3)岁,平均病程:(7.2±1.5)年。观察组3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2~76岁,平均年龄为(63.0±7.5)岁,平均病程:(7.3±1.8)年。以上所有患者中,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为42例,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为28例。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1次/天,持续6周。观察组给予吲达帕胺及氨氯地平:口服吲达帕胺1.5 mg,1次/天;口服氨氯地平5 mg,1次/天,持续6周。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舒张压与收缩压)、血脂指标(三酰甘油与总胆固醇)进行测定,并详细记录;治疗后,再次测量并记录以上治疗,随之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即各组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治疗对比[2]。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本次研究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设置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总有效为显效+有效,按“%”表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具体如下:显效: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次数减少;有效: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趋于正常,心绞痛发作频率有所降低,次数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未见变化,心绞痛时常发作,且次数增多[3]。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 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 果

2.1 血压对比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的舒张压为(102.9±18.2)mm Hg,对照组的舒张压为(103.6±17.3)mm Hg,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76.3±29.2)mm 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76.0± 28.7)mm Hg,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为(83.2±14.3)mm Hg,对照组的舒张压为(94.8±15.8)mm Hg,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2.98,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21.6±20.1)mm 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37.6± 22.9)mm Hg,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2.87,P<0.05)。

2.2 血脂对比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的三酰甘油为(3.56±0.60)mm Hg,对照组的三酰甘油为(3.52±0.51)mm Hg,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为(6.33±1.05)mm 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6.21± 1.08)mm Hg,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三酰甘油为(1.56±0.25)mm Hg,对照组的三酰甘油为(3.30±0.54)mm Hg,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6.01,P<0.05);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为(4.44±0.73)mm 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5.69±0.96)mm Hg,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5.67,P<0.05)。

2.3 临床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81,P<0.05)

3 讨 论

高血压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针对老年人,其高血压病程通常较长,病情较为严重,此时,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极大。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来院就诊时,在临床诊断上,可见冠心病症状。为此,我院主张对该类患者行早诊断、早治疗,以增强治疗有效性[4]。

在众多治疗药物中,寻找一种疗效显著的药物难能可贵。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所选择的便是其中一种临床效果十分理想的药物,即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其中,氨氯地平的优势在于,促进冠状动脉血流,并通过扩大外周动脉,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同时,氨氯地平还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L型钙离子通道造成阻碍。氨氯地平进入机体后,其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且作用时间持久,便于充分降低血压。而吲达帕胺属于利尿剂,其功效为钙拮抗以及利尿[5]。钙拮抗主要体现在,通过对钙离子内流造成阻碍,达到缓和血管平滑肌松弛度的目的;而利尿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远曲小管皮质的重吸收造成阻碍,达到利尿目的,从而缓解心脏负压,最终促使血压趋于正常水平[6]。在本次研究中,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作用于观察组患者后,其血压指标、血脂指标较之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从整体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据此,亦可说明,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较之硝苯地平,更能体现出首选治疗方案的霸主地位。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建议选择吲达帕胺及氨氯地平联合疗法,既可降低血压,亦可降低血脂,对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极为有利。

[1]李凯.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2(10):978-979.

[2]陈鼎,张贤春,陈漠水.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2(8):936-937.

[3]杜雷,梁德红.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64):834-835.

[4]高菊花.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576-577.

[5]李彩军.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20):526-527.

[6]罗新庆,刘晓峰.吲达帕胺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5(12):976-977.

R544.1;R541.4

B

1671-8194(2017)04-0098-02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血脂血压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