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2017-01-16 04:33皮洪涛刘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7期
关键词:胞质肉瘤免疫组化

皮洪涛刘 毅

(1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病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46;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2)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皮洪涛1刘 毅2

(1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病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46;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2)

目的 研究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以保证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正确诊断,从而使患者得到更早的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12例患有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患者(经协商患者自愿签署参加实验的协议),其中有男患者4例,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4.8±6.7)岁;女患者8例,年龄31~45岁,平均年龄(32.1±4.5)岁。对他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的发病部位均位于下肢深部软组织内,对其镜检发现瘤细胞成腺泡状分布,同时发现窦状血管分隔的现象,在胞质中发现有棒状的结晶体。对所有患者免疫组化测验后12例患者均呈现TF E3阳性。但有8例患者呈MyoD1胞质阳性现象。2例患者随访7年后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死亡,2例患者随访1年后发现肿瘤细胞消除并存活。结论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part sarcoma,ASPS)是临床中比较少见的恶性瘤细胞,且其治愈率极低,结合该病的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其进行诊断鉴定,具有很好的诊断率,在临床前期的判断确诊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鉴别诊断;临床病理特征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指来历不明的组织或细胞以腺泡或者器官样排列或分布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目前对该病的研究还比较浅显,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并不是很完善,而且该瘤细胞多发于青少年,主要分布于下肢深部的肌肉中[1]。虽然早期并无太大影响,但是癌细胞会向全身各部位转移扩散,因此该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很高[2]。本次研究就我院的10例患者为对象着重进行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的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2013年的12例患有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患者,其中男患者4例,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4.8±6.7)岁;女患者8例,年龄31~45岁,平均年龄(32.1±4.5)岁,所有患者下肢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且疼痛持续时间比较长,入住我院接受治疗。

1.2 方法:取患者下肢部组织或细胞样本,首先对样本采用4%的中性甲醛进行细胞固定3~5 min或者时间更久,及石蜡包埋,然后对样本进行HE染色,置于光镜下观察。利用购买的抗转录因子E3(TF E3)、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嗜铬素(CgA)、突触素(Syn)、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CD10)、肌调节蛋白(MyoD1)等对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步骤按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采用PBS作阴性对照,试剂盒中提供的阳性片作阳性对照。观察光镜下组织活细胞的形态,大小,判断免疫组化时组织或细胞的状态[3]。

2 结 果

2.1 临床特点:本组12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都呈现多结节状,边界比较清楚,部分细胞还有假包膜,2例患者组织存有积液,肿瘤大小5 cm×3 cm×6 cm至25 cm×16 cm×10 cm,3例患者出现了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所有患者都出现骨质坏死。

2.2 镜检:12例患者光镜下检查发现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形态相似。低倍镜观察,肿瘤呈现膨胀性生长状态,周围有假包膜包裹。肿瘤细胞被纤维性间隔分割成多结节状,细胞排列成腺泡状。高倍镜下,大小和形态并无很大变化,形态呈圆形或多角形,具有上皮样特点,细胞的界限比较清楚。一部分肿瘤细胞的胞质嗜酸性,部分肿瘤细胞的胞质透亮,同时有很明显核仁,出现比较少的核分裂现象。

2.3 免疫组化:12例患者均呈现抗转录因子E3(TF E3)呈现棕黄色反应,判定为阳性反应,其中8例患者出现MyoD1胞质阳性反应;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嗜铬素(CgA)、突触素(Syn)、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CD10)等都呈现阴性反应。核增殖指数(Ki67)分别11%、10%、6%、8%、7%、9%、5%、8%、8%、9%。

2.4 治疗后观察:对治疗后的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10年观察,1例患者随访1年后发现肿瘤细胞消除并存活。1例患者随访7年后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导致死亡。其余10例患者出现MyoD1阳性反应。

3 讨 论

近年来,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发病概率不断增长,软组织肉瘤是不明来历的组织或细胞而形成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许多研究学者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4]。在任何年龄段都有患病的风险,高发年龄段30~50岁,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属于该年龄段。同时软组织肉瘤的病理类型比较多,肿瘤切除不干净或因环境等状况发生改变而使复发率比较高,导致病死率久高不下。并且在组织学上,该肿瘤细胞经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牵连周围的软组织或者骨组[5]。

ASPS还具有生长缓慢的特点,但是有很高的转移风险。在该病的临床试验及诊断过程中,采用显微镜对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细胞的病理形态学评估是常用且较有效地判断方法。本次实验中观察到1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疼痛,镜检发现有肿瘤细胞的膨胀性生长,细胞形态,大小等均符合肿瘤的鉴定标准,同时TF E3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如副节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等的诊断和鉴别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6-7]。

本次实验发现光学显微镜下12例患者的样本都具有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细胞,形态等较为相似。免疫组化中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嗜铬素(CgA)、突触素(Syn)、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CD10)等均呈现阴性反应。因此以本次实验对象对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本次研究与等多位学者的研究相一致。综上所述,综合光学显微镜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对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且能够迅速的对该病作出诊断,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为患者的康复做出很大贡献。

[1] 吴焕文,钟定荣,张卉.宫颈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6):417.

[2] 朱思国,王飞,余波.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针吸细胞学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63-66.

[3] 赵晓娟,伍尧泮,余深平,等.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5):744-749.

[4] 刘霞,涂频,印洪林.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1):44-47.

[5] 刘晓莉,梁晓东.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诊断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2):1359-1360.

[6] 陈显成,张亚杰,甘卫东,等.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43(11):767-768.

[7] 孙馨,郭卫,杨荣利,等.15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2):658.

R738.6

B

1671-8194(2017)17-0035-02

猜你喜欢
胞质肉瘤免疫组化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温胁迫对棉花不同胞质类型恢复系花药散粉和产量的影响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新月体肾炎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