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研究

2017-01-16 01:08孙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幸福观契约幸福感

孙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研究

孙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从心理契约层面揭示了高职院校师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院校构建“幸福校园”的有效途径,如:构建政府与高职院校双主体互惠的心理契约模式;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幸福校园文化的探索;高职院校应构建师生心理契约动态管理与沟通模式;高职院校师生应构建自我心理契约与健康幸福观的反馈机制等。

心理契约;幸福观;校园文化;心理体验;反馈机制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中关于“中国梦”的创新性论断是对新时期中国进行国家改革和社会治理所提出的一个新的宏伟目标[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概括起来就是建设一个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如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认为的:“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幸福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终极目的仍是得到快乐。[2]”追求快乐幸福是每位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利,也是国家和历任政府进行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现代管理学理论也支持了这一论断,管理学中关于人性论、公平理论、激励理论以及成就理论的种种阐述,可以说都是关于“幸福论”的延伸和创新。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数量、规模到质量、内涵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高职教育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发展转型中的高职教育也使广大高职院校师生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高职院校师生“幸福感”的缺失更甚于其他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数以百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显然应该成为创造幸福、传播幸福的地方。因此,了解高职院校的幸福感状况,揭示高职院校师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以及构建和谐幸福校园,不但有助于缓解和消除师生因心理契约遭到违背而造成的“幸福感”缺失,而且还有助于高职院校营造稳定、健康的教育环境,从而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因此,对高职院校师生心理契约和幸福校园建设的研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1 心理契约与幸福的内涵

1.1 心理契约的内涵

心理契约这一术语最早出自社会心理学,后来被引入组织行为学,主要用来表述:在一个组织中,除了组织与成员之间以正式契约形式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的、未以书面形式表明的相互期望,而这些隐形的相互心理期望往往是决定组织内成员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2]。心理契约的存在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组织不仅仅是人的集合,同时也是一系列正式契约和心理契约的集合,心理契约尽管不是一种有形的书面契约,但在管理实践中它却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把心理契约引入本文进行分析,探索在心理契约视角下幸福的内涵并提出构建幸福校园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幸福的内涵

幸福是什么?对幸福进行一个理性思考并提出明确的概念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因为,幸福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宽泛,涉及多个学科。幸福既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也属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也不得不说:幸福的概念如此模糊,以致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谁也不能对自己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或连贯一致。[3]”

中国历代先贤先哲也对幸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孔子对幸福的理解是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感觉,是自我内在的精神充实、愉悦幸福的感觉。汉代贾谊对幸福的诠释是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道家则认为人生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崇尚自然的幸福观。佛家的幸福则体现在劝诫众生求善,注重教化众生摆脱生活的苦难,把幸福寄托于生死轮回之中。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幸福内化于“四个统一”之中,即主观感受与客观存在的统一、精神需要与物质生活的统一、劳动过程与享受成果的统一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思想深邃、理性的西方哲学家也不断对幸福进行着深刻的演绎和解读,但最终也没能给幸福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关于幸福的诠释还有很多,但如果非要给幸福一个解释,所谓幸福就是:由个体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内在心理体验。

2 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2.1 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中引入心理契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当代知识型和技能型高端人才的主要代表,他们在人格特点、价值取向、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等方面更显示出了其自身所具有的差异化特征,表现在心理契约层面,则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目标化。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当今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后备军,他们的社会存在感、核心价值观以及内在需求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标记,表现在心理契约层面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更加自由化和目的化。多元、自由、目的、目标化的心理契约需求使得高职院校作为师生的组织和管理主体更具有挑战性和现实紧迫感。因此,在高职院校重视心理契约构建,对建设“幸福校园”、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高职院校师生心理契约的期望内容与要素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和师生之间心理契约的期望内容与要素,通过一系列的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发出了调查问卷3 000份。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出了相关内容,如表1、2所示。这些内容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与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状况。

表1 高职院校师生对学校的期望内容Tab.1 The expected cont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表2 学校对师生的期望内容Tab.2 The expected cont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从表1、2中可见:高职院校师生与学校之间的心理契约是双向和多维度的。这使得他们之间心理契约的实际满足与实现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心理契约违背现象十分突出,从而造成了高职院校师生幸福感缺失。

3 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构建政府与高职院校双主体互惠的心理契约模式

政府与高职院校双主体互惠的心理契约是指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是一种基于公平导向的互惠期望关系。它是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功能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创新性举措,其核心内容是政府和高职院校通过输出互动的服务共同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目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种全新教育类型,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现实中高职教育“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却由于国家在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上政策扶持、经费拨付以及舆论导向方面的不公平对待,并未得到有效的兑现。由此产生高职院校师生心理契约违背,造成广大师生的认同感以及公平感显著下降、幸福感缺失。基于此,国家构建政府与高职院校双主体互惠的心理契约是必然之选,这种双主体互惠的心理契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政府应该给予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应有的公平待遇,改变当前对于高职教育政府作为少、法律明细少、社会认同少、舆论关注少、就业出路少等现实问题。二是政府应该加快探索基于竞争视角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一批办学条件优秀、办学特色鲜明和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开展专科、本科、硕士一线贯通的培养模式试点工作。三是高职院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特色,解决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从外延型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就业满意度,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高职幸福校园文化的探索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管理实践中,我们得知:现代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就越大,对幸福的理解就越深入、追求就越迫切。因此,在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幸福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幸福校园文化既是思想、精神的汇聚,也是物化、形态的体现。构建高职幸福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充分发挥其“环境育人”的功能。高职校园环境是打造幸福校园文化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的承受载体和外在标志。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应遵循“实用、美观、本真”的原则,创设出有利于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师生心灵的外在文化形态,从外而内地彰显高职院校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师生能够在美好、舒适的幸福校园中工作、学习和生活。二是构建校园行为文化,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能。高职院校行为文化是师生在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和生活娱乐等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内生文化,它既是高职院校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也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设应紧密围绕时代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不断塑造师生较为完善理想的人格,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三是构建校园管理文化。高职校园管理文化既是培育幸福校园文化的保障,也是校园文化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准则的外在表现。加强高职校园管理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创建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协调发展的良好制度文化平台,形成以制度协调利益、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保障幸福的良好氛围。

3.3 高职院校应构建师生心理契约动态管理与沟通模式

高职院校师生作为知识和技能型群体,其心理期望和内在需要都相对广泛且难以实现。因此,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心理契约和沟通模式,对于解决师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管理实践中,高职院校管理者迫于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压力,对师生的契约管理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经济契约和纸质规章制度等,尚未对心理契约的实现和表达沟通机制进行较为完善系统的考虑。许多心理契约违背现象并不是因为师生心理契约中的期望和需求难以实现,而是高职院校作为组织管理者并未有效地了解这些需求,从而达成共识。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幸福校园”的过程中,为了使师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心理期望,应构建高职院校与师生的心理契约动态管理与沟通模式。

3.4 高职院校师生应构建自我心理契约和健康幸福观的反馈机制

幸福感归根到底是高职院校师生的一种丰富的内在心理体验。因此,要想提高幸福指数、构建幸福校园,就应培育高职院校师生健康良好的幸福观。相比较而言,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职院校组织本身为广大师生所提供的公平的政治待遇、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构建幸福校园的外因,而高职院校师生树立良好健康的幸福观才是解决幸福感缺失、建设幸福校园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为培育高职院校师生良好健康的幸福观,高职院校师生应构建一种自我心理契约与内在幸福感的对话反馈机制。高职院校师生在构建幸福校园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内因作用,而构建内因作用机制的过程就是自我心理契约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师生在追求幸福、建设幸福校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种自我心理契约与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沟通交流机制,并通过无障碍的自我内在交流,逐步调节自我心理期望与现实幸福感的关系,最终从根本上提高自我幸福感知,实现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的目标。

4 结语

高职院校师生的心理需求有着复杂多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借助于心理契约,对高职师生进行幸福观教育以及建设“幸福校园”,是其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这项工程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框架性的思考十分必要。笔者相信,通过对高职院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和沟通反馈机制的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将会更加关注师生的自身发展和幸福体验,高职院校“幸福校园”建设必将不断走向深入。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36.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03.

[3]张伟东,黄建华.构建高职院校幸福校园文化的探索——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25(6):69-74.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92-93.

[5]郝丽媛.高校教师心理契约问题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冯 峰]

Study on“Happy Cam pus”Construction in H 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Perspective

SUN Hui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4,Henan,China)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asons of the abse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happiness”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discusses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appy campus”construction,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paths to build“happy campus”pointedly,such as construct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odel of the government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double subjects mutual benefi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evelop higher vocational happy campus culture exploration activel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struc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dynamic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mod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uild his own self feedback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health happiness view.

Psychological contract;happiness view;campus culture;psychological experience;feedback mechanism

G471

A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3.019

2016-03-15

孙辉(1982-),男,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幸福观契约幸福感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一纸契约保权益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