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河古镇的美学探究

2017-01-16 02:00陈和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建筑环境

陈和虎

摘要:文章通过对蜀河古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独一无二古镇布局、建筑特点的多角度分析,探寻陕南山区民居的美学特点,期望达到吸引各方面的关注,进而让古镇的传统建筑环境美学得以发扬光大,以期探寻适合陕南山地的现代新建筑及其环境设计方法。

关键词:蜀河古镇;建筑环境;羹学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075-03

在陕西省旬阳县城东南向65公里,汉江与蜀河交汇处,就有一座保存有丰富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和充满自然和人文气息的千年古镇——蜀河古镇。古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2′;北纬32°57′,面积0.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亚热带北缘气候环境。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前有蜀河与汉江镇前成玉带环绕,后有红岩碥抵风挡雨,形成龙脉。这里空气清新,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及无霜期时间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民风朴素,充满了诱人的田园气息。因为这里是秦、楚两省交界处,无论是北上川汉,南下鄂西,东进中原,北上关中,蜀河都是必经码头。所以是陕南极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古时候汉江水路上的交通枢纽。各地商贾纷至沓来,经商,开设当铺和行店,省内外多家大商号都在此开设分号。这是一个典型的商贾重镇。鼎盛时期的蜀河镇单会馆就有黄州馆、河南馆、四川馆、江西馆、陕西馆、船帮会馆(杨泗庙)等十余座,遗隧的是大部分毁于战乱不可考,唯余黄州馆、杨泗庙历经千年,巍然屹立。

蜀河古镇街道规划三纵五横,巷陌交错,商铺林立,民国三十二年间,蜀河镇发展至最兴旺的时刻,省内外著名商号均在此设立分号。山西省的祈瑞兴、全益和、全盛兴;关中的恒玉公、恒玉名、兴成店、长太和、大和公;黄州的正大恒、端生复、项德寿、郑万盛、泰顺生;河南省的周复兴、复兴恒;江西省的廖福春;湖南省的符炳林等,均在蜀河设立分号。这些商号虽然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精美的建筑遗存至今依然在蜀河古镇闪耀着光芒。

当今城市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蜀河古镇有清澈的河水、绿油油的大山,清新的无污染的空气、充满人文气息的传统民居建筑,这就是—种巨大的财富。让我们细细的挖掘这个隐藏在陕南深山里的古镇之美。

一、优美的山地人居环境

蜀河古镇坐西向东,背靠西侧红岩碥,面朝蜀河,所有建筑依山拾级而建。红岩碥山体稳固,山势平缓,植被茂盛,在蜀河西岸连绵起伏。古镇背山面水,蜀河水穿镇而过,将古镇分成两部分,西南侧为老城区,东北侧为新城区。蜀河水在古镇东侧汇与汉江,呈带状将古镇紧紧包裹。古镇的选址符合中国村落选址风水理念,历经千年,依然稳固。

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使得这里降雨充沛,植物繁茂。汉江周边没有大型工业污染,古镇山清水秀、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是一个非常适合人居的环境。(图1)

蜀河的水,水质清澈透明,常年不断。东侧的汉江水水面宽阔,水势湍急,在古镇一侧滚滚东去。因为汉江是季节性河流,夏季多雨,汉江水位极易快速上涨,过去常常淹没古镇。现在政府在蜀河镇上游1km处修建了水力发电站,电站—方面能够发电,另—方面汛期通过对洪水的控制,减少水患对古镇的危害。不过洪水是大自然力量的真实展示,如果人类无法回避,那么就心怀敬畏,坦然去接受种震撼的自然力量,就如同面对大山,我们的建筑一定紧紧贴合这座大山,让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独特的山地建筑规划

古镇的美在于建筑与大山的完美融合,无论是独栋民宅、前店后宅的商铺还是功能非常复杂的几进院落的会馆建筑,都能非常合理的利用山地环境,将各种功能合理的规划在山坡上。使用当地的青石铺成的台阶的巷道就成了联系这些建筑的纽带,形成一道独特的一道风景,这种依山拾级而上的巷道一共有五条,连接着一主二副共三条纵向长街,形成了蜀河古镇独特建筑格局——三纵五横的坡地城镇规划建造形式。这些巷道很好地将古镇之中的会馆、寺院、商铺和住宅联系在一起,这种形式独一无二,具有非常的美感。(图2)

这些山地建筑使用地方建筑材料,手工打造的造型精美的建筑很好地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关系,无论是色彩还是空间结构都与当地的山地环境和谐、自然的融为一体,是—种绵延千年的人文之美。

三、精美的传统建筑遗存

蜀河古镇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晋太康元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镇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民国时期。所以古镇上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群。有保存价值的传统建筑有107座,其中的杨泗庙、黄州会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是旬阳县境内保存比较好的唯一遗存的会馆建筑。

(一)传统商业会馆

鼎盛时期的蜀河古镇有十余座会馆,随着商业的衰败和战乱,仅余黄州馆和杨泗庙,其中以黄州馆的建筑体量和空间关系最为辉煌,面山而建,高大雄伟,气势不凡,代表了蜀河传统建筑及其环境营造的最高成就。(图3、4)

黄州会馆平面功能包含戏台,拜殿,正殿三大部分,为二进院。第一进院为公共活动区,尺度比较大,可以举行集会、戏剧表演、祭祀等等;第二进院落空间尺度比较小,沿袭湖北民居的横向小尺度天井,为议会,供奉神位的地方(图5)。建筑主体采用的是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梁架,在明间使用抬梁式,而山墙则使用穿斗式,多柱落地这种混合式的梁架构架,既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同时又可获得较大的室内使用空间。这是山区建筑环境适应性的表现。建筑材料使用专门定制的灰砖,筑台依山而建。建筑山墙上设华丽的云纹状封火山墙,单色彩绘,题材是吉祥富贵,升官发财的寓意。

如此复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其实是建在山地之上,巧妙的利用山地的坡度,将门楼、观演、祭祀、商务会谈等空间合理的布置在山坡之上,充满了建筑的智慧。(图6)

杨泗庙位于蜀河镇后坡南端,坐西向东,背依山坡,南临汉江,面对蜀河,站在庙前就直接鸟瞰到码头和船舶。清真寺为县级文保单位。位于古镇的北面,建于高台之上是蜀河古镇三分之二回民的心灵归宿,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民国四年(1915年)扩建,形成现有规模,现存主要建筑有窑窝、大殿、抱厦、对厅、门楼。在平面布局上遵循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的四合院形式,反应了传统儒家文化对伊斯兰教徒的影响。

(二)商铺

蜀河古镇的古商业街今天依然人来人往。古街的两侧分布着前店后宅的传统的商业铺面建筑。这种前面是商铺,后面是住宅的商业街是中国传统商业街中最为典型的商铺形式。因为是山地地形,用地紧张,所以这类商铺特别紧凑,开间三米左右,且单开间居多,鲜有二到三开间的大商户。户与户之间有封火山墙隔开。店铺一般都设有阁楼,不住人,主要用于存放货物。就平面组织而言,其形制常常为一进或是两进,垂直布列,根据地形沿街两侧有向上建的也有向下建的。正街均为木质结构的楼房,门面全是木板门,开门时将木板一块块地取掉,关门时再一块块地装上。后院是住宅,有侧门进院,与商铺相连。木板门、木板楼、砖砌风火山墙、灰色的瓦屋顶,形成蜀河古镇独特的店铺特色民居。

(三)民宅

在蜀河古镇的商铺建筑中分布着大量的民居建筑。他们依着山地地形建造在商铺的各条巷道、支路的两侧。建筑的结构基本相似,大户人家用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斗砌并且踢脚的位置用片石砌筑。经济条件差点的民居用石木混合材料,少量的砖主要用于门脸部位,外墙用黄泥饰面,当地称之为“虎皮墙”。蜀河镇很少使用夯土山墙,究其原因,与蜀河镇的地理地形有关。地处汉江边的蜀河镇,汛期河水倒灌入街道,整个镇子经常被江水淹没,夯土建筑非常不利于防洪防水。

传统建筑的美在于材料、结构空间和朴素的装饰语言。每种材料都是手工打造,充满工匠的智慧与审美。可喜的是,当地政府已经做出了2013-2030年的长远保护规划方案,蜀河古镇的传统建筑已经阶段性的得到了当地的保护。结语

蜀河古镇的美在于山山水水,在于透着甜味的空气,在于流传千年的建造手段和工艺,在于这—方水土养育下的人。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共同形成这座独特美学特征的小镇。当前,如何提炼出古镇传统建造时的优点和精华,最大化的发挥古镇的建筑及其环境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启示,用以指导我们未来的建设才是我们时刻关注的。

中国建筑大师王澍先生曾经说,中国传统建筑的在城市几乎消亡了,唯一的种子在乡村我希望它能够发芽。这是对快速消亡的乡村建筑的担忧,也是对乡村盲目建造的无奈。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保护这些精美的传统建筑遗存,让他们有机会出现我们子孙后代未来的生活中,将中华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意义研究
江汉平原养老院实态调查与设计思考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讨
当代城市建筑环境空间中的装饰艺术探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新思路探索
热回收技术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CPS的建筑环境数据级检测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