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跳投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以衡阳师范学院篮球专项学生为例

2017-01-17 09:56王学清顾丹东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命中率显著性稳定性

王学清,顾丹东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跳投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以衡阳师范学院篮球专项学生为例

王学清,顾丹东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为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提高篮球运动员跳投动作完成质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选取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对照组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实验组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附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被试者核心肌群力量均有所提高,实验组的提高幅度更大;2)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实验对象的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性影响;3)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实验对象的定点跳投命中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性影响。

核心稳定性;篮球跳投;命中率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对球员的体能提出新的挑战。在篮球比赛中,应在体能的保证下让篮球的技战术的发挥水平尽可能地不受影响,尤其是以协调发力和精准为特点的投篮技术。本研究主要从训练理论创新的视角出发,实验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提高篮球运动员跳投动作完成质量的关系,通过量化跳投命中率来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运动员跳投技术的影响。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篮球运动员跳投技术训练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篮球运动员跳投技术训练的效果,为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更有效率地安排跳投训练内容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跳投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

经过8周的训练之后,再次使用8级俯桥测试对所有的实验对象进行核心肌群力量测试,所得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5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后核心肌群力量的相伴概率P=0.021<0.05,在显著水平α=0.05上差异具有显著性;而由表4可知经过8周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核心肌群力量的均值;由图1可知实验组经过8周核心稳定性训练后,核心肌群力量具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综上所述,可以说明实验组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计划设计和安排合理有效,达到了提高核心肌群力量的目的。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3项跳投命中率实验后测试结果与分析由表6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3项跳投方式命中率数据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结果的P值分别为0.334、0.069和0.201,均大于0.05,在显著水平α=0.05上方差具有齐性,而t值分析结果发现,只有1min跳投的测试数据的P=0.017<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接球跳投、运球急停跳投2项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具体如下:

1)一般来说,把被试者随机分组后只能做到在概率允许的范围内,使所分配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开始实验时没有系统误差,从而尽可能地保证形成同质性高的等组,可是训练年限长短的不同、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可能超过概率允许的范围造成不可控因素的影响[5]。

2)样本量过小会导致组内实验对象跳投命中率测试数据差值较大,影响到组内均值的大小。

3)跳投命中率测试次数过少,导致出现命中率测试的偶然性。

2.3 对照组和实验组3项跳投命中率实验前测和后测数据比较与分析

如表7、图2、图3所示,通过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测、后测1min跳投、定点跳投、运球急停跳投数据均值可知,实验组通过8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均比实验前命中率有所提高,相对来说定点跳投和急停跳投命中率上升比较明显;对照组经过8周的正常训练课后,3项跳投的命中率也均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幅度相对较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数据均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8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命中率后测均值1min跳投在显著水平0.05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定点跳投和急停跳投命中率后测数据均值在显著水平0.05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和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数据均值的差异性未知,所以进一步运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

图2 实验组实验前后3项跳投测试数据均值比较

图3 对照组实验前后3项跳投测试数据均值比较

表6 对照组、实验组3项跳投命中率实验后测试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

表7 对照组实验前后3项跳投测试数据均值比较

运用单因素协方差检验之前,先选择观测变量,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3项跳投命中率的实验前测和后测数据作散点图。散点图中以所有实验对象各项跳投命中率的前测成绩为X轴、后测成绩为Y轴,实验组别作为分组标记,所作散点图见图4~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对象命中率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呈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且不同组别的斜率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将命中率的前测变量作为协变量参与协方差分析。

图4 1min跳投前测、后测数据散点图

图5 定点跳投前测、后测数据散点图

把各种跳投命中率的前测数据作为协变量,后测数据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固定变量,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3项跳投命中率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8~10):在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测试中,协变量“前测数据”的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1,均小于0.05,在显著水平α=0.05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即“前测数据”会使“后测数据”产生显著性的影响;而2项跳投命中率的固定因素“组别”的P值分别为0.275和0.343,均大于0.05,在显著水平α=0.05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也就是说实验处理对后测数据影响不显著。在定点跳投命中率测试中,协变量“前测数据”和固定因素“组别”分别为0和0.04,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即“前测数据”和实验处理对定点跳投命中率后测数据的影响都具有显著性。分析原因如下:

表8 实验组和对照组1min跳投命中率协方差分析结果

表9 实验组和对照组定点跳投命中率协方差分析结果

表10 实验组和对照组急停跳投命中率协方差分析结果

1)3种跳投方式比较,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是在体能剧烈消耗和快速移动过程中完成技术动作,比接球跳投技术难度和体能要求高,训练过程中提高命中率相对困难[6],尤其是在短短8周的实验时间内,因此,实验组均值虽然有所提高,但统计学分析中不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定点跳投在较短时间内较前2种跳投方式命中率相对容易提高。

2)在命中率的测试过程中,测试次数过少产生命中率的偶然性,使得3种跳投命中率的增长趋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经过8周的训练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被试者核心肌群力量在显著水平α=0.05上差异具有了显著性,实验组对象的核心肌群力量显著增强。

2)通过8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和实验组中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的前测数据会明显预示其后测成绩,但是实验处理对其后测数据的影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实验对象的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的提高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

3)通过8周的实验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接球跳投命中率的前测数据和实验处理对其后测数据影响具有显著性,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实验对象的定点跳投命中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性影响。

3.2 建议

研究所选的实验对象为衡阳师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男子二级篮球运动员20名,运动员的等级和技术都处在较低水平,安排的实验周期较短,命中率测试过程中测试次数较少,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稍显不足,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样本量。研究所选20名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每组只有10人,样本量相对较少,可以加大样本数量,减小组内测试数据差值波动过大的无关变量的干扰。

2)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内容和实验时间。虽然实验组核心稳定性训练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也有不稳定环境下核心稳定性训练,但是,由于训练器材设施有限,所安排的训练内容较少和实验时间较短,对核心肌群的刺激有限。对此,建议尽可能地全面购置训练器械设施,从而增加训练内容和延长训练时间。

3)3种方式的跳投命中率前测、后测次数较少,产生测试的偶然性较大,可以将前测和后测时间分别延长,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测试次数,收集更为客观、稳定的跳投命中率数据。

[1] 王卫星.竞技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8-120.

[2] 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9-107.

[3] 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05-109.

[4]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5.

[5] 欧岳山,刘艳芳.分析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特征—兼论我国男子篮球队身体对抗差距与成因[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34-38.

[6] 赵诚民.对跳投技术生物力学特征之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1(4):68-69.

The Infuence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Quality of the Basketball Jump Shot—tak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basketbal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Xue-qing,GU Dan-dong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0, Hunan China)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ining of core sta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jumper, the authors used literature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select the participan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s traditional force train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d th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besides 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core muscle strength in bo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ve increased, but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 more. 2) th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has no signifcant efect on the experimental 1min jumper and dribble.3) Th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has a signifcant efect on improving the hit rate of fxed-point jumpers.

core strength; basketball jump; shot hit rate

G841

A

1004 - 7662(2016 )06- 0057- 06

2016-05-06

王学清, 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命中率显著性稳定性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弱电网条件下V2G充电桩的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近3年NBA总决赛两队投篮状况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