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瑄璞 探寻女性世界的风景

2017-01-17 16:08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中华儿女作家

王海珍

现在的周瑄璞比以前从容多了,在周围人的眼中,她已经对自己有所交代了,有了《多湾》,可以枕着踏实睡觉了。

70后女作家周瑄璞的一部长篇小说《多湾》打破了长久以来沉寂的文坛。她也因此而走入大众视野。

小说《多湾》从构思到定稿,历经近十年,精心打磨。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但在周瑄璞眼中,书中的女性显然才是这部作品的重心。“从下笔的时候我就想要写出完全不同的女性,跟男作家笔下的女人不一样的女人。我读男作家的作品总觉得女主人公好像有哪不对。她们像是被欣赏的对象、玩赏的对象、甚至是觊觎的对象。我作为女性就要写出那种能在现有条件下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贾平凹评论此书:“一个柔弱的女子写出了一部大书。当然还是家族故事,写法也传统,但厚实沉稳,枝繁叶茂,又充满女性的细致缠绵。”评论家李洱认为《多湾》以非凡的艺术耐性,描绘风土人情,辨析历史是非,省察世道人心。周瑄璞觉得,作为女性作家,就是要诚实地写出女性身心的变化,写出女性的绽放和凋落,写出女性的痛苦和欢乐。“提供女性身心成长和衰落的样本,这是女性作家的职责。”

探究自己的内心归途

《多湾》文字扎实厚重,在流行轻、浅、短的时代里,能够沉下去写这样一个大部头的书,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力。还好,这些周瑄璞都有,“我是越挫越勇的那种人”。周瑄璞微笑着说。她的面孔总是带着笑,温厚,平和,沉静。

《多湾》写作不易,坊间已多有报道,写作十年,九易其稿,曾经被几家出版社拒绝过——“感谢曾经的拒绝,让我有时间继续打磨”,周瑄璞从未放弃过这篇小说,一遍又一遍地鲜活笔下的人物,擦亮文中的句子,也因此,长篇小说中的大段大段的河南方言的运用并不觉得突兀,那些充满劲道的短句像一颗颗犀利的雨滴,扑簌簌地打在读者的心里。

周瑄璞有的是耐力,这份耐力自小就有。她是个并不服输的人,自小就是。百度百科中关于她的成长经历,简练地概括如下:出生于河南临颍县,小学时随父母落户西安,住某工厂家属区。1988年参加工作,做过6年电车售票员,9年《西安公交报》编辑,后调入太白文艺出版社任编辑。

这些言简意赅的简介背后,是一个女性竭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挣扎。她很少提及自己做售票员的那段经历,她拿起笔开始写故事,“改变自己工人的身份”最初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写着写着,写到报纸写到出版社。自己也从年轻的姑娘成为了年轻姑娘的妈妈。

现在的周瑄璞比以前从容多了,在周围人的眼中,她已经对自己有所交代了,有了《多湾》,可以枕着踏实睡觉了。她也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去各个地方签售,去旅游,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去交流,人生更为丰富了。如果年少成名,那或许她会有一刻的飘飘然,但是年过四旬,这些外在的繁华已经不易去撼动那颗沉实的内心了。她是个愿意一直探究自己内心归途的人,她写了那么多女性,那么多人生,她会随着这条探寻之路,继续去探寻女性这条多湾的人生。

为了写出女性的“人”

《中华儿女》:您在上海书展活动时曾经说过,你找不到对自己毫发无损的写作,那么这次《多湾》的出版,对于您的“损耗”是在您的承受范围之内吗(比如亲人的微妙态度等)?您的家族故事能简单分享一下吗?您会在意这些损耗吗?

周瑄璞:是的,我说过,一个作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毫发无损的写作,这里的“损”,理解为“损伤”比较合适。也就是说,写作是赤子之心的试炼,是以己为牺,向文学礼拜,以己为镜,照出人性最真实的面影,勇敢写出伤痛与失败,并且接受由此带来的后果。写自己好说一点,怎样丑化与揭示,也无妨的,可是写家族故事,写到自己亲人,就不那么简单,不见得每个人都高兴。当然,“损伤”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亲人们总体是支持的。就像是做一件事情,你不可能做到每个人满意。

人类有寻根的欲望,想知道自己的来处,哪怕回到平凡而沉默的泥土中,打探从未谋面的人,挖掘已然盖棺的事件。这部小说大致是以我的家族故事为主线。在我长大的过程中,不断听到这些故事,好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现在我明白,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光明和阴暗,都不是他家祖传秘方,也不是他自己独创,只是人性这个大仓库的一样物品。当然,我所知道的故事线索,几千字就可以交代清楚。而大量的故事及细节,以及周边人物,基本虚构。作家要具有将虚构变为真实的能力,写着写着,甚至我自己都认为,这些故事,一定发生过,那些人,一定存在过。

不美化,不夸大,不矫饰,真实地还原他们作为人的梦想、挣扎、破碎与含垢。这是写作的初衷,也是一切优秀作品的标尺。现在回头看始于九年前的这场书写,我还是在某些地方闪烁其词,有所退却,这或许是这部作品的小小遗憾,或者说既成风貌。奶奶的前夫,并非土匪打死,而是在一次夫妻欢娱之后,痛饮凉水,暴病而亡。这听起来很不体面,也不高尚,可的确是事实,就像很多堂皇的事件,揭开幕布与装饰,里面总有不堪的原貌。世间事大多如此,看起来是上半身,其实多由下半身引发;人类为了下半身的享乐,动用上半身所有智慧与能量。九年前起笔时候,我还年轻,认为这不利于奶奶的“光辉形象”,不如土匪打死来得无辜,较能说得出口。如果是现在写作这部小说,那会是另外一个开头。

或许我的书写,冒犯了他们,我唯有怀着虔诚的心情,跪拜下去,请求他们的谅解。但我欣慰的是,我用一己之力,将一个个平凡的人,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文学形象,提供了又一些人性标本和“这一个”文学样本。

《中华儿女》:《多湾》中的季瓷是一个闪亮的文学形象,另外还有一个性格迥异的女性群像,在这些文学形象背后,哪一个人身上有您的影子是最多的?您在她身上投射了怎样一种情感?

周瑄璞:季瓷是《多湾》的女一号,一个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被称为“中国式的地母形象,将被我们一再想起”(李洱语)。

从年龄和外观来看,当然章西芳的身上,有我的影子。但有过创作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其实每个女人都是我,就连那个最不起眼的被抛弃的秀云,硬赖上已经离婚的丈夫,跟他生一个女儿,我在写的时候,也是当作我自己来写的,假如我是那样一个无奈的女人,也会哭闹上吊,求得男人短暂的温存,以此度过漫长一生。除此外,女人,还能怎样呢?尤其在季瓷、桃花、章西芳身上,寄托了我对女性的全部解读和期许。季瓷虽然好,但缺点风情,桃花有风情,但层次不高,只有西芳,能更集中地体现我对女性的身心表达。

章西芳是《多湾》的女二号,小说下半部主要由她撑起。写季瓷是为了写西芳,写西芳是为了写我们这一代人,写我们这个时代。

季瓷和西芳,其实是两个时代的呼应与对照。西芳这个形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是一代女性的精神聚焦,我们这个时代的奋斗和妥协,矛盾与焦点,都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在季瓷身上没有展开的那些部分,在西芳身上得以展现。

《中华儿女》:关于“文革”部分的表述您是如何把握的呢?我记得在《古炉》发布会时,贾平凹老师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文革”是富矿,但瓦斯高,您在写作那一过程时,有过困惑吗?

周瑄璞:写这一段,跟我写之前各个历史时期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困惑,因为那些时代我毕竟没有经历过,只是听说或者看些资料,然后按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书写。

《中华儿女》:您的小说女性主义色彩浓厚,您对于女性群体一定有过深入的思考和观察,在您小说中写了几代女性的挣扎与自我觉醒,您认为当下女性所要突破的界限有哪些?您本人是否已经跨越?

周瑄璞:我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写出女性的“人”,而不是男作家笔下的“女人”。我要写出那种能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诚实地写出女性身心的变化,写出生命之花的绽放与凋零,写出女性曾经有过的幸福,欢乐,痛苦,梦想,沉沦,救赎……我要提供女性身心成长和衰落的样本。

只因身在其中,可能不识面目。我无法划定女性所要突破的界限标准,也不知我是否已经跨越了你说的界限。其实,就像我在《多湾》中写到的,“我们都是在迷宫中寻找出口的孩子”。

《中华儿女》:是否您身上有女权主义的影子?也很好奇您在生活中的状态?

周瑄璞:同样我也不知我身上是否有女权主义的影子,就算有的话,我也是温和的女权主义者,藏起利爪和尖刺,也不呼喊口号,只默默坚持自己的信条。生活中的我,是一个很平常的女人,陷入并且沉醉于日常生活,过着庸常的日子。只是守护自己的内心,尽量保持其强大、丰富和安宁。

《中华儿女》:这次参加作代会,有哪些花絮可以分享吗?在作代会上,您的收获与感悟都有哪些?

周瑄璞:作代会上,眼睛不够用,满眼大腕名家。之前的偶像,得以集中见到,一会儿看到一个,转眼又是一个,哇真是太丰盛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作代会,就像一个乡下姑娘要去大城市开眼界,去之前很幸福激动,归来之后满满失落惆怅。说一千道一万,作品为王,大家所追慕,都是真正的好作家、大腕名家。而如果没有好作品,你永远是那个在角落里或裹在人流中默默看风景的人。当然这也是动力,思考如何把自己变成风景名胜。

《中华儿女》:对于未来自己的创作之路,您有什么期许?您现在的生活与您所期待的生活,两者差距大吗?如果要选用三个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形容自己,那么您会用什么词或者句式?

周瑄璞:一个作家全部的期许,就是写出好的作品。我会为这个目标一直奋斗下去,直到写不动的那一天。现在生活和我所期待生活,基本是一致的。

我年轻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作家,经过努力,想要的东西基本都得到了,以付出青春流逝的代价,这就是人生,你不可能永远只是得到而不失去。

三个关键词:坚强自信;守护内心;爱到老,写到老。

《中华儿女》:您有女性偶像吗?可否分享一下?

周瑄璞: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害羞,好像隐私一般,也没有考虑过,请原谅不能具体说出。只能说所有优秀的女性,都是我的偶像。

责任编辑 余玮

猜你喜欢
中华儿女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再出发
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我和我的“作家梦”
恪守正能量的本色
与《中华儿女》的美好遇见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