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 量子世界领跑者

2017-01-17 16:20
中华儿女 2016年24期
关键词:潘建伟科学实验尺度

中国在量子领域不断崛起,从十几年前并不起眼的角色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2016年,对于全国青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来说,无疑收获颇丰。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潘建伟颁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作为获奖项目“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的第一完成人,潘建伟院士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在大会上发言。

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表示量子卫星的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

可以说,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突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包括同时瞄准两个地面站的高精度星地光路对准、星地偏振态保持与基矢校正、星载量子纠缠源等工程级关键技术等,卫星设计寿命为两年。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早在2001年,潘建伟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光量子操纵实验室;2003年,他提出了量子卫星计划。那时的他才30岁出头。潘建伟小组的成员陈宇翱说:“他几乎单枪匹马地把这个项目推进下去,并使中国在量子领域有了立足之地。”

2009年,潘建伟将“星际旅行”带到了中国长城。他和他的中国科大物理学家团队从位于北京北部丘陵的长城附近的实验点,将激光瞄准了16公里之外的屋顶上的探测器,然后利用激光光子的量子特性将信息“瞬移”过去。

这个距离刷新了当时量子隐形传态的世界纪录,他们朝着团队的终极目标——将光子信息隐形传送到卫星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将会建立起“量子互联网”的第一个链接,这个网络将是运用亚原子尺度物理规律创建的一个超级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这也证实了中国在量子领域的不断崛起,从十几年前并不起眼的角色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就这样,2016年,中国领先欧洲和北美,发射了这颗致力于量子科学实验的卫星。这也为物理学家提供一个测试量子理论基础,以及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论与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关于空间、时间和引力所提出的截然不同的理论)的全新平台。

Zeilinger曾是潘建伟的博士生导师;之后的七年,二人在远距离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的赛跑中棋逢对手;此后他们又建立了合作关系。卫星发射成功之后,两位物理学家将创建第一个洲际量子加密网络,通过卫星连接亚洲和欧洲。

随着命名为“墨子号”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它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

“什么是我的梦想?我说,梦想不是你想要得到什么,而是你发现一个很美妙的事情,你想去做。”潘建伟曾经说,“我的梦想就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尽力把量子信息做到极致。”

猜你喜欢
潘建伟科学实验尺度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量子之父”拳拳孝心:此生已许国豪情天地知
潘建伟:不怕输的精神
尺度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小小科学实验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