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日本人的暧昧

2017-01-18 06:08刘润生
中外文摘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文版儒家文化上司

□ 刘润生

体会日本人的暧昧

□ 刘润生

记得以前有一天,住在东京西新宿的台湾朋友请我和一位叫则子的日本朋友到家里吃饭。我炒菜的时候,忘记开抽烟机。则子看到之后,并没有直接说你忘记开抽烟机了,而是委婉地说:“是不是抽烟机坏了呀?”我说:“对哦,还没开呢。”刚伸手要按按钮,她比我还快,马上跨步过来帮我打开抽烟机,然后说:“太好了!没有坏呢。”我跟她说谢谢之后,她还眉开眼笑对我说:“刘先生做的菜很香,所以让抽烟机把这些香味送出去,让邻居们也闻一闻。”

我顿时被她的教养折服了。指出他人的疏忽还能如此艺术,非常值得学习。

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相比,或许日语最大的特色就是暧昧和委婉了。

为什么“我爱你”不能直接说呢?在日本人看来,像“爱”这样分量太重的东西,不会轻易说出口。夏目漱石认为,若眼中有爱,阴晴圆缺都是美。能一起欣赏月色,沉醉于月色之美,已经足够表达这一爱意。

日本人说话暧昧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最根源的原因,还得从日本的地理人文中去寻找。

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缺乏,多灾多难,需要人与人之间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安定的生活。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只有尽量使用委婉而温和的语言,才能避免得罪他人,破坏团结。

另外,在文化上,由于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崇尚“和为贵”,与中国儒家文化推崇“君子和而不同”有所差异。中国人是强调,即使有不同,也不要伤了和气。日本人则是比较片面维护“和”,所以每个人会刻意隐藏“不同”,不鼓励直接表达观点,给自己和他人留余地。

还有,日本是一个比较“单一”的国家。单一民族,单一语言,单一文化。历史上闭关锁国,天皇万世一系,缺乏朝代变迁,是一个相对比较静态的社会。因而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交流上,有着独有的特定的语言符号和体会。这种地理人文环境所塑造的日本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中的伦理、观念、价值,只需借助约定俗成的语言、以心传心即可交流。就像一对老夫妻,丈夫吃完晚餐往摇椅一坐,吱一声:“那个……”妻子立即会意,把报纸给递了过来。外人却不知道他“那个那个”什么。

这种上千年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用特定语言就能交流的能力,日本人称之为“读空气”,近似于中文的“察言观色”。

在日本的外国人,经常无法体会日本人这种话中有话的暧昧。比如上司要辞掉一名员工。他不会直接说,他可能在员工要下班的时候对他说:“辛苦了!一直以来你为公司做了这么多,我们真的非常感谢。”或者对员工说:“公司最近任务不是很多,以后你不用天天来上班也可以的哦。”

如果是日本员工,他就能意会到上司跟他说拜拜了。如果是外国员工,可能还觉得这个上司真够人情味。

日本人生气的时候,一般也不会直接把脾气发泄出来,所以钝感的外国人可能还觉得一团和气。但日本人之间,通过“读空气”就知道对方生气了。曾经看过几位日本朋友用中文和日文分别表演了同一个话剧,话剧中有一个上门讨债的情节。中文版的这个情节两位演员已经吵翻了天,日文版却好像在正常聊天。我问那位演上门讨债的日本朋友更喜欢哪一种版本,他说喜欢中文版的,可以发泄。说完就大笑起来。

日本人的暧昧,有时候是一种教养的体现,有时候也会导致对问题的模糊处理,没能直捣问题本质。如何做到“和而不同,斗而不破”,对于日本人来说,一直是一个苦恼的问题。

(摘自《看世界》2016年第8期下)

猜你喜欢
中文版儒家文化上司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高情商听懂上司的『话外音』
巧妙的奉承
日本上司的沟通哲学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