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

2017-01-18 04:23冯文林伍海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谓之情志胆汁

冯文林,伍海涛

(1.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理论探讨】

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

冯文林1,伍海涛2

(1.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大便异常等,其中长期慢性应激等精神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胆腑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其兼具参与情志和消化活动等功能。故从胆失决断、情志不宁,胆失和降、便泄异常等两方面,以探讨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为中医学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开拓思路。

胆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一种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中医学尚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大多学者将其归为中医学“泄泻”“便秘”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长期慢性应激等精神因素是其病因之一。由于目前中医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所以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已经成为热点。本文从胆腑与情志和大便异常相关等两方面来探讨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为中医学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开拓思路。

1 胆腑与情志

《灵枢·本神》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黄帝内经》在此指出,人的心理认知活动涉及到“心”“意”“志”“思”“虑”“智”等过程。中医学在阐述人的思维过程中,心、脾、肾、肝都参与其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对事物做出决断,则要依靠胆腑“决断出焉”。 明5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亦指出:“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耳。盖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其余六脏,孰非由胆以决断之者乎。”

除胆主决断、参与精神情志活动外,胆腑及胆病在情志方面还表现为一是主胆识。如《灵枢·论勇》曰:“勇士者……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二是主惊恐。如《灵枢·四时气》曰:“恐人将捕之,邪在胆”;善太息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胆病者,善太息。”三是主怒。如《素问·宣明五气》曰:“胆为怒”等。另外,抑郁、多疑善虑、失眠与嗜睡多与胆病相关[1]。

2 胆腑功能与大便异常

李东垣的《脾胃论》云:“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大便的排泄虽然由大肠传导,但是有赖于气机的升降有序。就六腑而言,其中胆气为少阳之气主升,同时又要与胃气降泄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大便的排泄。从“飧泄”“肠澼”可知,倘若胆腑有病,胆气不能发挥主升的作用,胃气降浊作用则会使大肠传导过快,出现泄泻之类的大便异常;反之,胆气升发太过则会使大肠传导过慢出现便秘。《医原》又载:“胆系肝右叶内,胆汁所以润肝而利肠也……凡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胆汁渍入肠内,利传渣滓。胆有热,则上呕苦涎,热迫下行,则下泄青汁;胆受惊,亦泄青汁;胆有寒,渣滓不传,胆汁无所用事,亦致泻青。”从“下泄青汁”“渣滓不传”“泻青”等可知,“胆汁”“利肠”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传渣滓”的功能,也会发生腹泻或便秘。

3 胆腑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

从胆腑与情志、大便异常的关联中,不难推测倘若“胆腑病”即胆腑功能异常,不仅影响人的精神活动,还影响胆气主升的功能,或者人的精神活动直接影响并导致胆气升降失常,从而影响脾升胃降的正常功能,导致大便不调进而出现“泄泻”“便秘”等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症状。

3.1 胆失决断,情志不宁

《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灵兰秘典论》又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人的情志活动除了五脏关系密切外,胆腑具有作为“中正之官”以主决断、主胆识、主怒为主的情志活动[2]。倘若胆腑有病,则会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如《中藏经·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曰:“胆者,中正之腑也,号曰将军,决断出焉,言能喜怒刚柔也,与肝为表里,足少阳是其经也。虚则伤寒,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实则伤热,热则惊悸,精神不守,卧起不宁……又,胆病则喜太息……心中澹澹,恐如人将捕之……邪气客于胆,则梦斗讼……胆实热,则精神不守。又,胆热则多睡,胆冷则无眠。”临床上,孙建中从胆治疗狂怒、惊恐、多寐等多种情志异常的疾病收效可靠[3]。现代医学认为,长期慢性应激等精神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病因之一。可见,胆腑有病,各种精神刺激纷沓而来,长此以往则会成为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诱因。

3.2 胆失和降,便泄异常

中医古代对胆腑的形态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对胆的认识是比较相似的[1]。中医学认为,足少阳胆经位于半表半里,如同枢机,运转表里阴阳之气机、通调脏腑之气机;足少阳经属胆络肝,可利胆气,疏泄胆汁。脾升胃降亦有赖于少阳转枢之气,既助胃腐熟又助脾升清,以助中焦运化[4]。倘若胆失和降,会影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功能而出现便泄异常,此时从胆论治便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来源于《伤寒论》为主治少阳病而设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腹痛、腹胀症状[5]。古继红通过疏达胆气、通利胆腑方药,调整和改善胆道系统的紊乱状态,促使消化功能恢复正常,使一些脾胃、肺、肾、肝等论治乏效的习惯性便秘,达到通便助泻的效果[6]

另一方面,“胆者,中精之腑”(《灵枢·本输》)。胆腑贮藏和排泄胆汁,助六腑为主的消化活动[7]。现代医学也认为,胆汁与结肠运动以及大便的正常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8-9]。所以,胆腑贮藏和排泄胆汁异常亦可引起腹泻或便秘,临床上可通过促进胆汁分泌,使病理性胆汁排出和梗阻因素改善的方法来治疗便秘[6]。现代医学认为,胆汁排出,由胆囊收缩及伴随的odid 括约肌运动来完成,胆囊收缩素(CCK)又是胆囊收缩和oddi 括约肌舒张的生理性介质[10-11],为治疗少阳胆病而设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能调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胆囊收缩素水平,从而有利于胆汁正常排出,进而有效地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5]。

4 结语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本文暂且不讨论孰对孰错。胆作为六腑之一,又隶属于奇恒之腑,具有“主决断”参与情志活动以及胆气主升、贮藏排泄胆汁参与消化活动等功能。胆腑的这两个功能往往被分开讨论。精神因素与消化系统的结合,恰恰是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在内的多种心身疾病发病的病机。而胆腑兼具参与精神和消化活动两个方面,所以从胆腑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亦成为可能;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考虑调理胆腑功能趋于正常也必将成为治疗策略之一。

[1] 韩明向. 胆病证治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4:9-10.

[2] 阎晓天.从意象思维谈《内经》之胆腑理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9-10.

[3] 孙建中.从胆施治治疗情志异常[J].河北中医,1985,7(4):21.

[4] 殷振瑾.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生理功能的《内经》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5] 王小奇,叶蔚.柴胡桂枝干姜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06,37(1):10-11.

[6] 古继红.从胆论治便秘[J].江苏中医药,2009,41(1):32-33.

[7] 翟双庆.内经讲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8-139.

[8] 朱培庭,朱世敏. 实用中医胆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6.

[9] 祝德军,谷万里. 中西医结合胆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23.

[10] 王金梁,席朝阳,陈梅.肠易激综合征的胆囊收缩功能[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6,7(2):57-59.

[11] 郑琴芳,梁荣新,蔡联英,等.肠易激综合征与乙状结肠胃肠激素的关系[J].广西医学,2007,29(3):333-334.

R574

A

1006-3250(2017)11-154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03121)-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代谢及痛泻要方的干预

冯文林(1975-),女,山东青岛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与研究。

2017-04-22

猜你喜欢
谓之情志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