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洞:畅游中峰洞

2017-01-18 18:33沈海滨
新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溶洞

沈海滨

中峰洞,位于四川省通江县风景旅游区的诺水河畔。因规模宏大,鬼斧神工,神秘莫测,浑然天成而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最大旅游神秘地,被中国溶洞学会会长朱学稳考察认定为“天下第一洞”;被世界洞穴研究会专家誉为“世界地质奇迹,中国最美溶洞”。距中峰洞200米处就是亚洲溶洞第一漂诺水河。这两大惊世奇观毗邻,是美丽的大巴山献给人类的旅游美景。

天下奇洞—中峰洞

观世界地质奇迹,游中国最美溶洞,从成都出发目前仅3小时左右即可到达巴中,探秘大巴山深处高山、溪流、溶洞、村落构成的奇幻世界。沿途既可欣赏光雾仙山秋色美景,也可游览南龛石窟等等。当我到达中峰洞时,这里的溶洞更是让我感觉到无比的美丽和神奇,这是美丽的大巴山献给人类的自然瑰宝啊!

中峰洞是一个满载如梦似歌的清纯名字,是一个具有浪漫摇滚的诗意名字 ,也是一个充满青春生命魅力的吉祥名字。因此,天,要有奇景,挥洒其雄壮造就这洞天的神秘诱惑,地,要用神妙,连同其玄然孕育这洞天的奇美绝伦。中峰洞里共有12大景区,36支洞,72重迷宫,108般奇景,主洞长15公里,分上中下三层,天地人三界,层层相通、乳笋林立,阡陌纵横,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目前中峰洞已开发8公里,40万平方米。中峰洞集“雄、险、奇、幽、深”于一体,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洞有景,景景绝妙。其中仅中层就有5条支干道、12条支巷、7个大厅、3个公园、一条暗河和10000余平方米可供游人泛舟的洞海;出洞后有1000余米的栈道。中峰洞是“诺水洞天”一绝,神奇绝妙的“诺水洞天”、原始幽深的“临江丽峡”、云蒸霞蔚的“空山天盆”交相辉映,构成了著名的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峰洞被誉为罕见的“地下岩溶博物馆”。入洞口有1600米的电力火车隧道。乘坐中峰洞“洞中地铁”沿着天然狭窄的洞体往深处驶去,阵阵凉风袭来,前行约十多分钟,灯光闪烁之处,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一幅优美的石钟乳的画卷。若仔细观看,就会发现,每一幅图,就是一个传说,就是一个优美的故事。大自然神奇的画笔,总是给人类留下意想不到的美丽画卷。

在溶洞走累了,我又坐上了小船,掌船的摇着橹,那船儿就徐徐向前划去了,优哉游哉,好不惬意呀,哪还记得世间那些烦恼与忧伤呢?比起在洞外光天化日下划船,多了些朦胧与恬静,少了些浮躁与喧嚣呀。我们大家正沉浸在快乐的享受中,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高台,这就是终点码头了。可惜的是,航途太短了,划行不到十分钟就到岸边了。我们下了船,沿着左侧的栈道往回走了一段路程,踏上了悬空搭建的狭窄的阶梯,阶梯一边傍着山崖,一边栏杆下是深不见底的沟壑。我们在朦胧中双手扶着护栏,小心的往上爬呀,爬呀,根本不敢往下看呀,终于爬完了这126步悬空阶梯,到了平整的路面上了。

绝世风情 巧夺天工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梯,从中峰洞的最下层走到第二层。这里的石钟乳奇怪的荟萃了巴山农家小院的特色。院子里有老人有小孩,有小鸡小鸭,一派安宁祥和。院里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块老腊肉,院外的墙上,挂着一串串玉米、辣椒。那么逼真,那么生动。在漫长的洞中穿行,常常会看见脚下一个个深不可测的黑暗幽深的洞穴。每到此时,游客会发出阵阵惊叹。面对大自然的奇思妙幻,人们只能叹惜文字贫乏而荒芜……中峰洞的第三层有一个美妙的名字玉台琴音,洞顶的水滴不断地掉下来,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十分的悦耳,仿佛是叮咚的琴声。

神奇梦幻的中峰洞之所以又叫佛光洞,是因为洞中之洞,曙光通明,佛光毕射。改称中峰洞,则因为一个独特的人物之故。那个人便是数百年来曾引得海内外学者争吵不休,连学术界也不得安宁的明朝逊位皇帝建文帝。建文帝“牢落西南四十秋”之时,果真来过中峰洞么?答案是扑朔迷离的。但传说和风物却老是喋喋不休地在那里一个劲地煽风游说。而且关于佛光洞改名“中峰洞”的诗作及缘由也流传了下来。宁愿相信它?还是干脆否定它?我想,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相信它,又有何不妥呢?而关于建文帝与三潮水的故事,则更趋近于真实性和平民化。“建文帝祈雨”的故事之所以凸现真实,是因为他早已失去了君临天下的帝位,终于可以看见和接触到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的缘故。否则,他怎么会如此虔诚而仁爱地为民而祷呢?因而我要说,中峰洞是幸运的。因为这段历史,使她脸上增色不少。随之而来的受益者,将是中峰洞周围及其方圆数十百里人民。只因为开发了中峰洞,多少年祖辈世居的大巴山人开始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礼!那效果是明显而巨大的,这其间,建文帝是否也有一份功劳呢?

这是一个融奇险雄秀于一体的洞天,它敞开博大的胸怀,集幽谷丽峡于怀抱,纳山川河流于胸中,寓洞中之洞于怀抱,何其气势磅礴,何其壮美奇险!所属的洞中有峡,峡中有洞,洞洞有景,景景不同。峡谷百川归一,内有暗河流泉,浅处可涉足行走,深处可舟筏横渡,幽处可对水慨叹。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

回想前面看过的几处精彩景观——有的场景“山水田林”俱备,“鸟兽虫鱼”咸集;有的场景如“千丘田”、“翠竹林”惟妙惟肖;“葡萄园”、“金沙滩”交相辉映;有“乳石冰川”达100余米宽,“白玉塔林”,达1000多根。记不清有几个主题公园,但那些美丽的景色,在这昏暗的灯光下,可以尽情地去拓展想象的空间,用人间仙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呀。

“天然氧吧”—大巴山

谁都知晓,郦道元描述的三峡“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早已经成了千百年来的经典。但若套用这八个字来描绘中峰洞中洞的峡谷幽潭,则再也恰当不过了。这奇伟的洞天峭而不瘦、险而不枯、幽而不诡,奇绝而富于变化,耸峙而灵秀温柔,蜿蜒而大气磅礴,都全仗了它洞外九坡十八湾,浓荫茂密的原始植被和充足的溪涧源头活水。

诺水河风景区森林植物茂盛,品种众多。有金钱豹、锦鸡等各类珍奇动物300余种;天麻、银耳、杜仲等200余种名贵药材,既是现代大自然中罕见的动植物基因库和聚宝盆,更是一座气势恢弘、清静自然的巨型“天然氧吧”。独特的山川地貌和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中峰洞外古朴、天然和原始的自然风光。这里山环水绕,水拥山抱,蓝天白云,绿叶红花,生机盎然,出神入化。唐思宗时期举人谢遴写下的《巴女词》“巴川积水投岷峨,巴女明妆艳绮罗。为语秋江风浪急,断肠休唱木兰歌”,对中峰洞外的乡风民俗和风土人情作了详尽的描绘和抒写。

在涧溪中,一棵红枫凛然高标,抱水中一盘石而长;在峭壁上,一株芍药迎风招摇,像岩间一奇松而秀;在沟壑中,一种氤氤飘逸而飞,像一段岁月的偶尔沉思。它们静观了数百年的风雨袭扰,经历了无数次的日升月落,使你自然联想起“逝者如斯夫”的吟咏和“往事已矣”的慨叹。更奇艳的,是在临江壁立的那些米黄色、浅红色、灰白色的峭壁上,巍然生长的众多参差不齐的树林,俱形神兼备,佛头僧面,数十百千,形体各异,仪态万千,风情万种。它们以一种豪放的性格,借天地间弥漫的雾气,用铁的意志忍耐住千百年的寂寞与苦难,在岩缝里扎下根来,不畏风霜雪雨,临深渊而逍遥。它们用躯干、用虬枝、用穿透岁月的根须,在危崖陡壁上或倒挂、或纠缠、或弯曲、或旋转、或横逸、或斜出,纷纷向着一线天空青翠曼展,以潇洒的风姿装点着绝壁的风光,消融着大自然万载不灭的孤独,也期盼着亿万年后,有缘者或多情人的咏吟歌唱。

山的灵性在水。水的灵性在洞。洞的灵性在人。中峰洞的水以它千古不衰的激情,吟唱着大自然优美动人的韵律。追逐着峡谷山漳跌岩的河床或岩缝山沟,或盘曲蜿蜒、或明淌暗穿,或飞龙喷珠,堪称姿态万象,旋旖千般。

是的,郦道元没有来过,徐霞客没有游过,李太白没有赏过,陶渊明没有居过。缺少帝王封禅题谒,也很少圣手方家的碑铭石刻。它的风景也许缺乏人文的深度和名胜的风度,正如美玉缺少浪漫的故事、杰作缺少圣贤的序跋,显得那样清纯、自然、质朴和幽闭,却又恰恰在毫不掩饰和做作中,完成了它自身的美丽超越与参悟。

看山、看水、看树、看洞、看景、迤逦折行,曲径通幽。想当初天地洪荒,沧海横流,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峰洞注定要实现自己山崩地裂的变迁和如梦似幻的洗礼。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历经几万年,终成今天名符其实的模样。因此,如果说大自然也可以参与国际大奖角逐的话,我以为中峰洞是绝对有资格和实力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假若有人能将她的大美大妙大奇大幻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自然把中峰洞揽在怀抱,用神奇诡异的灵性浸染着它的睿智昼夜不息的浩瀚浪漫着它的气质。

你或许畅游过浩淼的三峡,也可能攀登过壮美的黄山,还可能探寻过奇险的昆仑,但你若有幸置身于川陕边境诺水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峰洞。探洞天之秀,揽奇峡之丽,睹湖海之幽,禁不住为之击节,为之赞叹,为之流连忘返。

猜你喜欢
溶洞
岩溶隧道开挖稳定性的三维数值分析*
出发吧,去溶洞
岩溶地段桩基施工溶洞决策法处理技术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浅议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
非充填型溶洞发育位置及大小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