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人理念 打造“双优”人才

2017-01-18 20:11卢站桥
职业·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进校园中职技能

卢站桥

李克强总理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并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职业教育要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在积极面向市场、优化专业设置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同时拥有高素质。因此,中职学生培养中要创新育人理念,注重德育工作和文化建设,打造“德技双优”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一、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初中学历,年龄普遍较小,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新生入学后,学校应从抓宿舍管理、卫生、安全入手,着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职业学校应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核心,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开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养成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队伍要坚持把爱和责任放在宿管工作的首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老师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爱投入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把宿舍安全、卫生上升到自我管理受益一生的高度,让他们自觉认真搞好宿舍内务,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学校应以系部为单位,根据学情,制定宿舍内务规章制度和细则。在宿舍门上张贴班级标识,在小玻璃窗处张贴每个学生的铺位标识,形成“系部—班级—宿舍—人员”定位,一目了然。在班级管理上,引导学生做到全体学生起立,并喊“老师好”,老师鞠躬,说“请坐”。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准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各学科老师在备课时要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早操考勤、课堂考勤、课间操考勤、宿舍卫生、教室卫生、大型活动等实行分数制,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促使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道德素养。学校、系部举办活动,要求学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等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如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买饭,用餐时不大声讲话,注意节约粮食;进教室时要求学生轻声、慢步,不追逐打闹;师生相遇,学生称呼“老师好”,老师回复“你好”。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受用一生。良好的养成教育会让“优秀”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习惯、品质,成为学生人生出彩的支撑。

二、积极关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在一个班级里,有各方面都突出的好学生,更多的是表现一般的中等生,更有相对来说较差的学生。不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们都应该给予同等的爱,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越是差生越不能放弃,要寻找他们的优点。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2013级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有一个学生叫王晨,刚入学时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总是应付,是典型的“学困生”。负责学管工作的系书记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虽然看上去“玩世不恭”,却有一副热心肠。正是发现了该生身上的这一闪光点,系书记找到王晨,请他协助自己查卫生、查纪律,并在工作中时时开导他:“要想管理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只有自己处处做到最好,才能让别人信服!”在学管工作人员的教育帮助下,王晨逐渐转变,学习兴趣增加,纪律意识增强,短短几个月时间各方面就有了很大进步,“学差生”逐渐变为“学优生”。看到他有了明显转变,系书记还把他吸收进系学生会,成为了一名学生会干部。刚当上学生会干部那天,王晨特意找到系书记,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老师,我在小学、初中都没当过班干部,进入中专后,我第一次当上了‘学生官。请您相信,这将是我进步的起点,我一定会用努力改变人生!”从此,王晨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2015年毕业时,他因成绩优秀、技能过硬,顺利进入迅捷电梯有限公司,入职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中职学校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产生自信心,这也是推动他们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只要老师积极关注,中职走出去的毕业生就会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会拥有美丽的灵魂。孟翠爽是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电气工程系的一名毕业生,她虽已毕业,但心系母校,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担任电气工程系的校外辅导员,她经常来校讲课,与学生们分享爱心故事、技能成就未来的故事以及自己的创业史。她在得知本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有一位贫困生,主动与他结对帮扶,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还在思想上教育他,引导他努力学习、回报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优秀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爱释爱,以爱传递爱,这种正能量迄今仍一直在全校师生中传播着……

中职学校还应立足专业优势,成立机械、计算机、家电等维修小组,利用星期天、节假日以及职教宣传周,上街义务为市民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起“技能宝贵”的理念。同时,也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职教政策,使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教育、认识职业教育、走进职业教育。

三、校园文化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

根据中职学生特点,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校园、地方文化进校园、工匠精神进校园以及主题鲜明、别出心裁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崇尚一技之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企业技师进课堂、企业文化进班级、学生企业认知等活动,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从而使学生一入学就对企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建立很强的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增强学生的适岗能力,提高就业稳定率。

二是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开展经典诗词诵读、经典诗词背诵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陶冶学生情操,启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熏陶,继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相处。

三是红色文化进校园。通过开展红歌进校园、红色故事进校园、红色收藏展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鼓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激情;利用清明、“五四”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主题志愿者活动日等;组织开展祭扫烈士墓、评选学雷锋标兵、红色征文比赛、踏青远足、志愿服务老党员等多种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涤荡学生心灵。

四是地方文化进校园。与本地文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弘扬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开展第二课堂,聘请民间艺人讲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外专生活。

五是开展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面向全体师生,以文化育人为宗旨,以特长展示为载体,以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主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展示师生风采,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四、以赛促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职业学校应坚持把企业岗位需求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竞技学习的激励手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反复训练,耐心引导,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热情,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克服困难、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技能节、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形式,推出身边的技能标兵、技术能手;通过校刊、校报、颁奖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表彰。各专业要把技能比赛融入教学全过程,全员参与,形成“崇尚一技之长”的浓郁学习氛围。通过橱窗、板报、展厅等宣传平台,推进大国工匠事迹;各车间、实训室根据专业特色,遍植车间文化,着力营造技能宝贵、人人参赛的文化氛围。要把日常训练当成赛前训练,教师应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每一环节、每一细节严格要求,科学指导,按标准规范学生操作动作、完成时间和精确度,发现问题能及时改正,力求完美。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工匠级技能人才。

中职学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也要倾注爱心、耐心,精心培育德技双优的技能人才。让毕业生走出校门,踏上追梦之路,成为“中国制造”的生力军。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舞台会更加广阔,中职学生的人生会更加出彩。

(作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进校园中职技能
高级技能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