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主要经验与认识

2017-01-19 17:20李跃伦谢志刚刘生云
中国水利 2017年5期
关键词:滩区防洪洪水

李跃伦,谢志刚,刘生云

(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450003,郑州;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450003,郑州;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450003,郑州)

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主要经验与认识

李跃伦1,谢志刚2,刘生云3

(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450003,郑州;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450003,郑州;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450003,郑州)

在简要回顾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展洪水风险图编制过程的基础上,从项目组织、制度建设、进度和质量控制、成果与应用需求等方面,总结了编制工作在强化过程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工作认识,并提出了后续工作建议。

洪水风险图;黄河流域;过程管理;编制

一、编制历程及成果

洪水风险图是标示区域洪水灾害危险程度的一项重要防洪非工程措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十分重视其编制工作。国家“八五”攻关期间,在“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中,黄委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专题开展了 “黄河下游滩区及分滞洪区风险分析和减灾研究”,对黄河下游滩区、东平湖滞洪区、北金堤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洪灾损失评估预测和减灾对策开展了研究。1997年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防办”)要求,采用推求洪水水面线的方法,当年完成黄河中下游洪泛区、防洪保护区和故县水库的洪水风险图,并以1∶25万比例尺绘制了黄河中下游洪水风险示意图。

2004年,国家防办组织开展洪水风险图编制试点工作,在水利部和国家防办的统一领导下,黄委防办精心组织多家委属单位积极参与、认真工作,完成了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试点、试点一期和试点二期的工作。2013年制定了《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实施方案(2014—2015)》。依照此方案,结合最新的河道地形,在三门峡、小浪底、陆浑和故县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条件下,开展黄河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两年不懈努力,完成了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滩区、黄河下游滩区、东平湖蓄滞洪区、沁河丹河口至沁河口左岸防洪保护区和黄河下游9个防洪保护区的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整个编制区域面积超过13万km2,涉及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7个省,1.32亿人口。通过项目实施,构建了13处编制单元的水动力学模型;编制了基础资料整编成果报告,绘制基本风险图485幅,避洪转移图77幅;提出了各编制区域不同量级洪水淹没损失成果;开发建设了“黄河流域(片)洪水风险图应用与展示系统”,为进一步推行黄河流域的洪水风险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编制经验

在整个编制过程中,本着统一规划、精细组织、狠抓落实、适时调整的原则,强调过程管理,逐项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经验。

1.加强组织建设,统领项目全局

在试点开始阶段,黄委就成立了以黄委副主任为组长,副总工、防办主任和财务局长为副组长,由黄委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 “黄河流域(片)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随后,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又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在黄委防办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和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确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为技术支撑单位。通过组织建设,夯实了工作基础,强化了领导能力。

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涉及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多种类型,区域涵盖中游和下游地区。同时还需承担整个流域内各省区编制成果汇总集成的任务。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相互交叉,一项工作没做好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为此,领导小组从大纲制定阶段就统筹安排工作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工作经费、工作难度、时间要求、各类工作的依承关系和已有基础等因素,合理安排各年度的工作任务。

2.制定工作制度,开展多方交流

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具有风险点多、涉及内容广、覆盖面积大等特点。为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黄委直管河段)建设管理,规范项目工作程序及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了《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项目建设技术要求、政策规定、工作节点划分、关键技术环节确定、进度和质量控制以及项目成果档案归档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要求技术支撑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遵照执行。

在保持与国家防办和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组沟通外,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进度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编制情况,向技术支撑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及时转发各项管理办法和技术要求,积极参与和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组”举办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集中学习相关技术要求,积极吸纳其他流域、省区的经验做法,提高技术人员编制水平,努力使各个风险点的编制质量能够统一在一个水平线上。

为保证整个项目的进度能够协调一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项目团队加强相互间技术交流,定期进行沟通,遇到重大问题或技术难题及时提请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鉴于黄河下游溃堤洪水淹没范围涉及其他流域地区,在现场查勘、技术大纲咨询和成果审查的环节认真听取相关流域专家的意见,处理好跨流域问题。

3.严格节点控制,保证成果质量

编制洪水风险图涉及基础地理数据、水文、防汛、规划、社会经济、数值模拟、制图等多个专业。为保证项目有效实施,黄委将该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定期监督。项目编制环节较多,协调控制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是管理整个编制工作的重点。在进度控制中,采用阶段控制与关键节点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将编制工作划分为技术大纲编制、编制实施和成果验收3个阶段,为每个阶段制定时间节点,控制总体进度。对编制实施阶段要求承担单位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洪水计算方案制定、洪水分析计算、洪水影响分析与损失评估、避洪转移分析、风险图绘制、管理系统建设和成果汇总与报告编写8个关键节点开展工作。每个环节完成后,成果经咨询或审查后方可开展下一环节工作。基础资料收集整理、洪水计算方案制定、洪水分析计算、洪水影响分析与损失评估以及避洪转移分析5个环节必须进行专家咨询或审查,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这5个环节需要重点审查的内容。此举有效控制了各阶段成果质量,避免项目承担单位由于赶进度造成质量达不到要求而大范围返工情况的发生。

对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图编制过程中存在共性的重大技术问题,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解决。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开展“黄河堤防溃口问题研究,对洪水方案、口门形态及溃口过程等关键因素进行专题研究,成果经审查后方可使用”。在成果报告编写方面,依据黄河中下游区域特点和取得的成果内容,对报告的篇章结构进行了统一,要求各风险点的编写深度基本一致,不同风险点在洪灾损失、避洪转移方面突出本区域特点。

4.注重工作需求,开拓成果应用

在此项工作伊始,黄委就本着“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原则,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洪水方案设计中,在满足风险图编制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区域洪水特点;洪水量级的选择、洪灾损失指标选取上,以满足防汛需要为根本,突出防洪工程减灾效益;在管理系统建设上,注重与已有防汛指挥系统相结合,凸显不同方案的对比和洪水损失的便捷查询;避洪转移图绘制上,注重以县级防汛部门为服务对象编制图件。随着工作不断推进,又提出了建设洪水分析高速计算的要求,以实现对中下游滩区和蓄滞洪区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及损失的快速预估。

编制工作完成后,黄委防办要求晋、陕、豫、鲁四省河务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及黄河设计公司等单位,在开展预案修编、洪涝灾情评估、防洪效益评估等方面工作时,充分利用和参考洪水风险图编制系列成果。同时,召开风险图成果应用座谈会,研讨洪水风险图编制成果的应用;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向四省河务局介绍成果内容,并到基层单位进行技术培训,推动风险图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四省河务局依据最大淹没水深图、洪水到达历时图、避洪转移图等成果,对沁河下游防洪预案,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滩区、下游滩区防洪预案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基于黄河下游滩区洪水风险图编制成果,以微信作为基础支撑,以滩区干部群众为应用对象,建设黄河下游滩区迁安预警平台,增强滩区群众水患意识,推动防洪减灾社会化。在人民治黄70周年防洪效益分析过程中,利用洪水风险图整编完成的防洪工程、社会经济、交通设施等基础资料成果,以及构建的水动力学模型,总结了人民治黄7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提出了人民治黄70周年取得的防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三、认识与建议

1.组织建设是关键

在项目设置、工作协调与沟通、资料收集、成果交流等方面,领导小组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力。以项目承担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建立的专业化团队是完成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力量。各团队间高效的分工协作和沟通保障了项目整体有序向前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的专家库,为保障项目成果质量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力量。

2.规范的技术标准是保障

国家防办对《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和《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进行了修订,对洪水风险图基本资料收集、洪水影响分析、洪水风险分析、洪水风险图制图和成果要求作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为洪水风险图编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详实可靠的资料是基础

多年来黄委强力推进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其基础资料相对齐全,电子地图覆盖中下游河道,水文资料、防洪工程、防洪预案、河道断面等资料比较完备。购置的电子地图和社会经济资料均来自专业部门,保障了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利用有效的行政手段,保证了基础资料收集的进度。详实的基础资料为洪水风险分析计算、风险图图层绘制、风险图管理系统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4.高新技术是支撑

结合实际,应用3S技术补充完善交通设施、构筑物等相关资料;应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基于Web的GIS、Oracle数据库等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洪水风险图编制的效率。

依照洪水风险图编制要求,洪水风险图应定期更新。由于涉及的基础地理信息、水文、防洪工程、社会经济资料等牵涉部门多,管理方式不同,更新频度不同,且相互之间尚没有共享平台,无法做到信息交互,致使洪水风险图成果更新较为困难。这些基础资料变化对洪水风险影响较大,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和完善具体的洪水风险图成果更新办法和维护机制,明确洪水风险图的授权发布单位、维护单位、更新年限以及相应的经费等保障条件。■

[1]刘树坤,等.黄河滩区及分滞洪区风险分析和减灾对策[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张瑜洪

Working experiences of flood risk map drawing in Yellow River Basin

Li Yuelun,Xie Zhigang,Liu Shengyun

A brief review on the process of flood riskmap drawing ismade by the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Experiences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flood risk map in terms of project organization, system building,control of process and quality as well as demand for result and application.Suggestions are made to follow-up work.

flood riskmap;Yellow River Basin;processmanagement;drawing

TV877+TV122

:B

:1000-1123(2017)05-0021-03

2016-11-14

李跃伦,黄河防总办副主任,黄委防办巡视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

猜你喜欢
滩区防洪洪水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河南省黄河滩区迁建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研究
黄河入海
———黄河滩区主题美术作品展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