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2017-01-19 15:22董碧娜胡震
考试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佛教汉语影响

董碧娜++胡震

摘 要: 佛教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语音理论的影响;二对汉语词汇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内容;三是促进了汉语的文体、修辞发展。

关键词: 佛教 汉语 影响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两汉交替时,佛教通过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并逐步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政治、经音乐、社会生活及建筑学等,对我国文化,特别是对汉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谈谈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而论之。

一、对汉语语音理论的影响

佛教文化对中国音韵学的影响,主要反映和表现在反切和字母的创造、四声和等韵图表的出现和发展等方面。

1.反切:是古人的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其声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印度高僧来中国传经说法,当时的佛经用梵文写成,印度高僧要宣讲佛经,就要学习汉语。而中国人要学习佛经,首先要学会梵文,梵文本质是一种拼音文字。在这种语言文化的长期交流中,在梵文拼音方法的启发下,译经的僧侣和对佛经感兴趣的文人们创造了反切法。宋·沈括《切韵之学》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中曾有记载:“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反切法的通行,使人们逐渐重视音节的和谐和声律美。

2.字母:汉语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最初没有字母这一说法。据何九盈先生研究,字母缘自梵文摩多(梵文mata),最初由佛门信徒从梵文翻译而来,传入中国后,当时音韵学家用它表示声母。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人就开始采用梵语辅助学习汉语的读音,从而创新出一种字母标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随着汉语的发展不断完善。目前在汉语音韵学史上被多数人认可的汉语声母,据传由唐末一个和尚守温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由梵文字母得到启发而创造,守温给每一声类规定了一个代表字即字母,创造除了三十字母,后人在基础上又增加了六个。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字母》:“三十六字母,唐以前未有言之者。相传出于僧守温,温亦唐末沙门也。”可见汉语“字母”是受了梵文的影响才创造出来的。所以,佛教可以说为汉语的字母拼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四声: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四声被明确定为平、上、去、入,是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以后,起源于佛教徒转读佛经和唱梵音。所谓转读佛经和唱梵音,《大藏经》卷十三中释慧皎高僧转经师说:“咏经则称‘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意思是在宣讲佛经时,有讲有唱,讲则为“转读”,唱则为“梵音”。学者于景祥提到,“宋齐之后,随着佛教的盛行,佛经转读势所必须,因为读经不仅诵其字句,还要传其音节。咏经为转读,歌赞为梵音,汉字单奇而梵音重复,为适应歌赞转读,则要求参照梵语拼音,求得汉语之转变,由此反切之法出现,四声之学产生”。梵文佛经在颂唱时声调抑扬顿挫、平仄有致,受这种拼读方式的影响,当时关注汉语语音的文士们开始研究汉语音节结构,在结合中国五音的基础上,研究并确定了四声。

4.声韵学:是音韵学的分支,由于汉字象形文字的属性,对于音韵的研究一直不太重视。佛教由于梵文却恰恰相反,非常重视音韵学。宋代历史学家郑樵所著《通志七音略》的序文说:“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可以看出音韵学在佛家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唐代时候,由于四声、字母的形成,中国的声韵学得到一定的发展,约在唐朝时期出现等韵图表,这些图标以声为经,以韵为纬,纵横排列的排列方式和方法,据考证来源于佛教悉昙章(梵文字母叫悉昙siddham),智广《悉昙字记》云:“悉昙十二字为后章之韵,如用迦字之声对阿、伊、瓯等十二韵呼之,则生得下迦、机、岣(是金旁);次用怯(是单人旁)字之声,则生得怯(是单人旁)、欺、丘等十二字……”由此可见,佛教对汉语声韵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汉语音韵表达形式更丰富。

二、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充实了汉语词汇系统

1.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很多词语被创造出来,如五蕴、法界、缘起等;佛教译词、借用词也被大量引入汉语词汇,如佛、魔字、僧、因果、报应、上西天等一些词语,而且在传入中国后,很快便突破佛教用意的本来范围,引申出了新的意义,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在翻译的过程中,汉语中的很多词汇被借用来表达佛教义理,如心、空、真、关等,增强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2.充实了汉语的日常用语、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汉语有自己的原生成语,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衍生出了很多成语。据统计,现代汉语成语中直接与佛教文化有关的就有三百多条,如借花献佛、牛鬼蛇神、牛头马面等。还有一些成语如一丝不挂、三生有幸、三头六臂等,这些成语的意义虽随着汉语词汇的发展意义有所变化,但是透过追溯它们的语源,仍然可以看到佛教文化在汉语成语中留下的印迹,这些词语已经成为汉语熟语系统的重要部分。

三、促进了汉语的文体、修辞发展

佛典的传译输入了许多新句法,汉语在借鉴的基础上,在原有的一些修辞方式上发展出了新的句式和修辞方式,如颠倒词序、排比句法等。僧侣们为了吸引普通百姓,在传教时经常采用如夸张、比喻、象征、比拟等多种形象语言来吟唱佛经故事。佛典中常用超常而奇特的夸张手法,绝非我国上古三皇五帝传说可以比拟,这些修辞方式给中国文人巨大的冲击,被文人广为借鉴,有助于汉语修辞的发展。

综上所述,佛教文化的传入,对汉语造成深远的影响,积极的方面表现在促进音韵学发展,丰富汉语词汇系统,促进汉语文体和修辞,使得汉语更富表现力和韵味。但同时有一些消极影响,佛教的迷信色彩和因果报应观表现在汉语词汇里,这些词语反过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这人们的思想观念,关于这点我们需要正确辨析。

参考文献:

[1]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黄群.佛教对汉语词语的影响[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7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佛教汉语影响
学汉语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佛教艺术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