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会话的 “拒绝” 策略的使用特征研究

2017-01-19 16:11赵江
考试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策略

赵江

摘 要: 作者以明确在中国生活的、母语为中文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会话中使用“拒绝”这一会话策略的特征,以及与日语母语话者使用特征之间的差异为研究目的,对上述学习者和母语话者两组调查对象进行了谈话完成任务(DCT)形式的测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使用的“拒绝”策略的“含义公式”的种类和频度方面,两组间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对具体公式的运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在学习者组内可见日语学习年数长短对策略运用的影响。

关键词: “拒绝”策略 中国日语学习者 含义公式 使用特征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为通过与日语母语话者进行比较,明确在中国生活的、母语为中文的日语学习者使用“拒绝”这一会话策略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2.先行研究

本研究的先行研究取自藤原志荣美和TENGJAROEN,Monruethai。两者均为考察日语学习者在日语会话中使用会话策略情况的研究,前者主题为“拒绝”策略,后者为“反复发问”策略。

藤原的研究目的为以下两点:首先,考察日本人日语话者、印度尼西亚人印度尼西亚语话者、中国台湾地区居民中文话者三个对象组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共性和差异。其次,明确外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两个对象组在日语会话中进行拒绝时的特征。

调查对象均为大学生,包括日本人64名,印度尼西亚人101名,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居民128名,共计293名。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能力水平均为日语能力考试3级以上。数据收集方法为谈话完成任务(DCT),具体采用的任务为将地位在上、在下及对等的人作为对象,针对“邀请”、“请求”及“提议”等7种不同的情境进行拒绝。

藤原以“借口、理由”、“谢罪”及“感谢”等13种“含义公式”为标准,对调查所得材料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

(1)从每次“拒绝”中出现的“含义公式”的平均数来看,日语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日语)时的“含义公式”出现数比使用第一语言(母语)时少。

(2)日本人、印度尼西亚人及中国台湾地区居民3个对象组中出现频度最高的“含义公式”均为“借口、理由”。

(3)针对“不可表现”这一“含义公式”来说,日语学习者的两个对象组均在使用第二语言时的频度比使用第一语言少,可见其间接性更强。

(4)针对“谢罪”这一“含义公式”来说,首先在日语学习者的两个对象组中均未见第一语言的影响。另外,从印度尼西亚人日语学习者和中国台湾地区居民日语学习者使用“谢罪”的比例看,呈现出前者减少、后者增加的截然相反的倾向。以上结果显示出学习者群体间存在多样性。

TENGJAROEN的研究目的为明确“反复发问”策略的使用受到学习环境不同影响而产生的差别,以及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对其的影响。

研究对象为泰国人日语学习者及在泰日本人。学习者组均为大学生,无长期在日经历,

均通过日语能力检定考试2级。日本人组均为在泰居留时间半年以内的人士。调查材料方面,设定了日本人为了在泰国进行观光活动,而给泰国人日语学习者打电话询问景点相关问题的情境。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泰国人学习者在听解方面问题较严重,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认为与学习者在泰国国内接触日语的机会较少这一情况有关。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