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的体会

2017-01-19 11:45税力军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三角形

税力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89-01

数学符号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是新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呢?

1.适时渗透,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数学符号

符号意识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从小学一年级接触数学开始,就要关注学生的符号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数字符号、关系符号和运算符号。

譬如在认识了数字1-5以后,教材接着安排了教学几和第几,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知一个数可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字本身也是一种符号。接下来,是认识"+""-"两种运算符号和">""<""="这些关系符号。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化的语言,把这些数字符号、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幻化成数学王国里的成员,并给它们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带领孩子们去认识这些成员,欣赏它们之间发生的奇妙故事。

再如,教学《认识乘法》这一课,教师可给学生讲解与乘号有关的故事,介绍乘号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乘号及其意义,从而增强对乘法的兴趣。

其实,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中,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教学中,在探索简单规律的教学中,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乃至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渗透数学符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学符号及其用符号表达的数学语言,感受用符号来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或变化规律的简捷性和准确性,为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体验,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

要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符号及其符号所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让学生在拟人化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数学符号的形成过程。

比如《认识乘法》一课,教师可创设情境:商场准备给每个顾客发4块糖,如果来了4个顾客,商场要给他们多少块糖?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如果来了80个顾客,有几个4相加?你会列式吗?如果写成80个4相加太麻烦了,你们能否在80和4之间用一个符号来表示80个4相加呢?学生可能在80和4之间用上"△、○、☆、*"等符号,老师即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将它们统一成"×"。这个"×"就是乘号,是加号旋转了45°之后所形成的,表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再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可引导学生分组用直尺测量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分别计算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抽象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然后再引导学生用C表示周长,用a表示长,用b表示宽,从而可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表示为C=(a+b)×2。

这样,通过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过程的展示,学生便可从中得到启发,理解符号的本质特征,激发个体对符号的反思,形成一定的符号意识。

3.强化实践,引导学生用符号表达数学问题

要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达数学问题,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反复训练,逐步掌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这些实践活动包括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如用2K表示偶数,用2K+1表示奇数;用a+b+c=a+(b+c)表示加法结合律;用S=a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用S=vt表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用3x-2>7表示不等式;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增强符号意识,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符号意识",加以充分利用。比如教学"找规律"时,可先出示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种规律排列的路边小树图片,让学生找规律。在学生找到规律后,还应引导学生用"△□△□△□……"……"等符号把这排小树的规律表示出来。

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更要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捷,从而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4.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用符号进行计算推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14,△-8=2,□=( ),△=( )"来让学生练习,用符号帮助学生思考,增强符号意识。再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引导学生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推导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S=ah÷2。在应用这一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可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8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为16厘米,求三角形的高。这就需要学生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演变形:S=ah÷2→S×2=ah→S×2÷a=h,从而求出三角形的高为:48×2÷16=6(厘米)。对符号的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三角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三角形,不扭腰
巧算周长
三角形表演秀
长方形的困惑
画一画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