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共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

2017-01-19 23:59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资产价值管理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改革政策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刘尚希

一、全球经济形势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判断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经济增速。从季度数据来看,2015年至2016年,GDP的增长率是逐步下滑的,但是2016年的前三个季度GDP增速都是6.7%,似乎L型经济增长已经到了底部,稳中有进,出现了企稳迹象:一是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已经触底;二是PPI已经转正,结束了连续51个月的负增长;三是煤炭价格回升;四是新经济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但从长期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中国经济依然处于结构性收缩的状态,结构的变迁导致了经济的下行,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复杂性加大。

此外,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单单体现为经济增速的下降,更主要地体现为经济效率的下降。一方面是要素投入带来的增长率下降,依靠大规模的要素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支撑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创新带来的驱动力仍在孕育中,未能形成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转型成本上升期,在发展动能上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要素增长与创新之间“青黄不接”、人口的数量红利和人口的质量红利之间“青黄不接”、成本上升与企业消化能力之间“青黄不接”、外向型增长与内生增长之间“青黄不接”,发展动能的转换需要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单是经济改革,它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概念,涵盖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其中,社会关系改革是当前改革的一个重点,首先社会体制的完善是经济体制成功转变的前提,其次孕育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的良好社会环境需要通过社会关系改革来营建。

二、当前的财政政策与创新方向

以财政改革推动结构性改革。财政改革是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它涉及预算制度改革、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三个方面。预算制度改革能够规范政府行为,矫正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税制的改革可以形成公平的税收环境,进而通过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分级治理的问题,需要完善分税制。

(1)财政风险在扩大。财政风险的扩大源于公共风险的扩大,财政风险扩大到一定程度又会引发公共风险,二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何权衡财政风险与公共风险便成为关键。

(2)当前的财政政策是“稳”而不是“拉”,财政政策应当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在社会方面应当是托底,而不是福利化,应追求底线公平。财政政策要稳,政策变化太快与太多,会造成不确定性增加,导致难以落地。

(3)面向未来的财政政策创新。第一,财政政策要与金融政策及其他政策形成协调,避免互相抵消,但目前存在冲突。第二,广义的财政政策上,应当促进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融合。第三,财政政策要转向空间的财政政策,要放在城镇化这个平台上发挥作用,以城镇化引领工业化。第四,财政政策要和治理的理念结合起来,形成治理化的财政政策,要让政府与市场、社会形成合力,建立三维治理结构。财政政策要有一种新的理论框架,要由凯恩斯框架转向治理,经济增长要转向整体发展,宏观调控要转向经济治理,以政府主导为中心转向共治、共建、共享,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共治型。

大势与选择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风险官 赵海英

一、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关注的是市场的脉搏和历史的脉搏。由历史的角度观察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可以发现驱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是债务周期和科技革命。

首先是债务周期。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看生产率是否能够提升,但是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经济的增长,那就是负债率,也就是杠杆率。很多国家如果从长债的周期来看,最后都会出现经济下滑,也就是最终会资不抵债。从债务的增长率来看,以一个经济体或国家的生命周期为对象,在第一个阶段——早期新兴市场经济体,这时劳动力成本低,社会愿意储蓄,国家倾向于外汇储备和出口。第二阶段——后期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富有了,仍然具有相对的低杠杆,生产成本依然较低,出口非常活跃,货币增值,经济最有活力。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三阶段——早期发达国家,国家很富裕了,新生一代的观念转变,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经济平稳发展。到了第四个阶段——后期发达国家,生产力不再强劲,靠增加杠杆来维持过度消费,杠杆率上升,导致贸易赤字和政府赤字“双赤字”。接下来便进入第五阶段——去杠杆的衰弱期。这个长周期在百年以上,因为社会观念的转变对生产率的影响,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大的债务周期是驱动经济的力量,加上战争等偶然因素,导致了经济体的兴衰。

其次是科技革命。科技成为突破口,新的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成为增长新动力的核心。科技的发展会重塑经济和社会治理模式,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方式都会被改变。技术革命成为债务周期之外另一大驱动力。

二、当下的经济大势与管理会计的启示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债务的增加高过经济增速,高杠杆风险到了引发经济危机的边缘,全球经济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现在世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第一,世界处于一个低增长期;第二,经济的风险完全不对称;第三,未来的投资回报率非常低。投资回报率影响十分深远,加之货币政策已经到了失效的边缘,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我们应该借鉴管理会计的理念,对国家资产负债表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将管理会计的理念用到政府和大的财政工程管理上来。

面对现在全球的形势,不管是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企业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有足够的流动性。有足够的流动性做保障,当市场出现机会的时候才能成功进入,赶上发展的浪潮。但同时必须做好战略的决策,去关注长期的趋势。而管理会计在做好战略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会计与价值创造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

副教务长、管理委员会成员 许定波

价值创造,简而言之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价值创造首先是看用了多少资源,第二是看创造了多少财富,第三是看在多大的风险下创造的这些财富。

就中国当前的情况看,我们创造的价值下降,而使用的资源上升,原因是我们的投资效益低下,我们国有企业投资效益的低下。为什么呢?第一,微观企业能做的事情宏观很难去做;第二,国有企业承担了很多的社会功能;第三,目前有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无法做好。但我认为,只要我们下决心去做,从决策权力的分配、激励机制、考核指标体系,也就是从管理会计方面去改进,我们就可以把国有企业做好。

那怎样才能做好呢?关键是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的问题。现在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95%以上从事的都是财务会计工作。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将70%左右的精力放在管理会计上,而不是放在财务会计上。

财务会计跟管理会计最大的差别是什么?财务会计是要提供一个以往的、客观的报告给资本市场,然后指导资本市场的投资;而管理会计是关注未来的,未来就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未来的成本是什么成本?是机会成本。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未来价值创造与机会成本。管理会计并不复杂,关键是我们的理念要转变过来,即把机会成本和未来价值创造作为关注的核心。

再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一个最重要的关注点,就是管理会计是关注人的。管理会计的三大主要内容——第一讲成本会计,第二讲业绩评价,第三讲激励机制,其中至少2/3都是讲人的,而且以往有关管理会计的创新,绝大多数都是怎样将人的价值发挥出来。为什么关注人?这涉及公司的治理和激励。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其实主要是由企业文化和劳动力市场确定的。一个公司的治理和激励最难做的、最重要的是高管,只有将决策权力的分配、激励机制、考核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同时做好,企业才可以真正地创造价值。

此外,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中国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第一是技术,中国技术的发展其实在很多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一点都不差,比如说互联网的应用。第二是中国三大产业中的服务业,去年服务业第一次超过了50%。为适应新经济的挑战,中国制造业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消耗大量的资源来创造GDP的增长,这个阶段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现在的新经济和服务业主要靠人,同时创新很重要。这就是企业为什么要注重管理会计。

我认为,目前对中国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理念的改变,中国目前很多的管理部门,央企和大量民企,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股东不当人,没有把价值创造作为管理的重点。所以这是我们目前需要的,即管理理念的改变。

管理会计影响着企业战略决策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杉杉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会长 郑永刚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北上广深房价大涨,实体经济又比较寒冷,民营企业的投资断崖式下跌。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从民营企业家的视角来看,主要是由于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先是着力解决衣、食的问题,接着又倾力解决住和行的问题。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及朝阳产业将围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包括科技创新和环境改造。未来需要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产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艰难的转型过程。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挑战,因为转型不易,涉及意识形态、技术、市场、产品、品牌,这些对企业来讲都是严峻的考验。

二、杉杉的转型经验

政府提出转型时,你再去转型就已经晚了。

杉杉最早专注于做服装,1993年成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第一、效益第一、品牌价值第一的企业。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杉杉虽然仍是龙头企业,但也出现了危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个性化消费崛起,消费者更注重品牌的内涵价值,而这正是中国服装企业所缺乏的。一旦市场向全球开放,将危机临头。于是杉杉开始研究如何转型。1998年,杉杉总部迁至上海,开始寻找转型途径。当时杉杉有着雄厚的资金,没有涉足房地产,而是选择了新能源与新材料。现今杉杉的锂电池材料与综合材料规模世界第一,主要客户包括奔驰、宝马、索尼、苹果等,其中,苹果电池60%的用料来自杉杉。

杉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科研人才和新技术产品。杉杉的转型,首先注重科研创新。1999年,杉杉和当时鞍山热能研究院全国唯一的碳素研究所全面合作,在上海成立杉杉研究院。杉杉通过投入形成了产业化,通过民营企业机制形成了市场化。科研和人才的投入,是杉杉成功转型的保证之一。同时,要耐得住寂寞,杉杉在转型过程中,曾连续亏损6年,但坚定不移,最终成功。转型一定要有前瞻性,要做好对未来的战略规划。

三、互联网时代的投资思考

互联网深度渗透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时代是共享和分享的时代。现今不再是单一地生产产品和单一地创造品牌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产业资本如何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线上和线下如何有机结合。现在是粥多僧少,如何做好投资选择,成为重中之重。现今企业关系发生变化,不再是简单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而是转向合伙人关系,人力资本和现金资本开始进入资本市场,要求企业转变管理理念,不但尊重人才、尊重技术,更要尊重人的价值。

投资成功离不开管理会计。所有投资决策都需要科学的论证,都需要风险控制,管理会计成为决策支持和投资价值分析的主要依据。管理会计不仅仅是会计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也需要有管理会计知识和意识。

共享创造价值 管理提升效益

——中国铁塔管理会计探索与实践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佟吉禄

一、铁塔公司的由来和基本情况

2014年,由政府主导,将联通、移动和中国电信三家公司的移动的基础设施,拿出来成立铁塔公司来共享发展,解决重复建设的问题,提高行业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增强企业集约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机制上进一步促进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铁塔公司的特点有二:其一,它是典型的资产运营模式,三家公司将存量的铁塔注入到中国铁塔以后,铁塔公司将其加上新建的铁塔出租给三家公司运营;其二,它的资产遍布城乡。

二、管理会计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推进国企改革,进行精细化管理与价值创造,铁塔公司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通过共享创造价值。铁塔公司与三家公司达成共识,既是股东,又是客户,利益共享,共同创造价值。铁塔公司靠自身的运营,提高共享水平。随着共享水平的提高,运营商运营成本下降。国资委将其概括为“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

第二,投资方面如何节约与节流。铁塔公司是重资产公司,投资额巨大。如何管控投资造价,是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采取的措施:一是电商化采购。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明显降低了价格,更是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也使采购透明、公开。二是进行模块化、标准化建设。用标准引导厂家,使其工艺、流程模块化。用标准引领市场,使其与城市的建设相协调。

第三,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创造价值。一是推动业财融合,支持财务转型,在全国构建统一的财务系统,提升财务工作效率,解放财务人员,转向决策支持。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源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推动单站核算,细化责任,实现精细化管理。四是实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四,运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IT支撑。力求所有业务实现端到端的管控,所有实践形成最佳的流程,所有资产信息实现数据化,整个业务流程IT化、稳固化。

第五,在机制体制方面来保障。构建集约高效的体制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在组织扁平化方面,力求精简高效;在运营方面,去行政化。

三、践行管理会计的几点体会

一是在价值创造方面,企业的CEO既是战略目标的制定者,又是价值创造的引领者,更是管理会计的实践者。二是管理会计是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的,财务应参与企业所有的管理和生产运营,和生产经营融为一体。三是管理会计是贯穿于生产运营的全过程的,要解放财务人员,使其走上生产一线,参与流程管理。四是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的核心。

中国五矿资本运营实践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沈翎

一、中国五矿概述

中国五矿成立于1950年,最初的业务是进口急需的钢材等大宗的工业生产原材料,服务新中国的建设。1993年彻底改革开放后,外贸企业不再专营,五矿结束了垄断生涯,开始进入市场。到了2000年,五矿开始思考战略转型。经过一系列转型,完成了全球化布局,目前资产规模7000亿,海内外在职员工24万,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从基本的金属原材、矿产品生产和冶炼到工程建设,成为了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性的公司,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从事基础金属矿产品公司,对国家的资源安全有一定的保障和影响。

二、资本运营助推中国五矿的战略转型

财务会计更多记录与记载或核算了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而管理会计更多地是做资源的筹集和战略的支撑。中国五矿于2000年开启战略转型之路,五矿的转型过程是一部并购史,这些并购的资产成为五矿最核心的资产。在并购中,财务管理人员属于工作组,参与项目选择标准、项目实施过程、项目资金得筹集及项目对财务的后继影响。在并购中,财务通过深入业务实现转型,助力公司的整体转型。通过对负债率的合理控制,实施融资战略,服务企业的并购战略。

企业的资本包括核心资本、控制性资本和股权性资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要保持在一个可控稳健的水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会以财务危机的形式呈现,表现为资金链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都具有良好的财务表现。利用核心资本,通过资本运营进行放大,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中国五矿在过去十年中,通过135亿的国有注册资本,撬动了总规模3600亿的资产,实现了27倍的资本放大效应;以377亿的规模性资产,撬动了819亿的净资产,股比杠杆达到2.2倍;以819亿的净资产撬动了3600亿的总资产,权益杠杆在4.5倍左右。

在宏观方面,要注意总量的匹配、期限的匹配和结构的匹配。若是不匹配,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在微观方面,在项目的管理上,做投资的过程,就是对流动性的管理。利用核心资本,放大控制性资本,适当匹配债务性资本。合理利用债务杠杆,抓住发展机会,对公司战略实现与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五矿的融资策略,一是找投资者,二是找合作伙伴,三是自身的积累,四是通过旗下的上市公司进行权益性融资。

财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出发点,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去筹集更多的资源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也为未来的企业发展控制好风险。管理会计之于企业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价值创造,二是控制财务风险。

基于“资产组”的管理会计创新实践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 陈启忠

一、背景与思路

管理会计源于管理需要,成于实践创新。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南通供电公司与南京大学合作,在企业不同层级广泛开展了基于收入、成本和资产的“资产组”管理会计创新实践。在宏观上对电网资源进行统筹配置的同时,南通供电公司创新提出“分级分类电网资产组”概念,将能够产生效益的独立功能单元作为最小资产组,通过对资产组进行层级间的比对分析、建立组合指标分析等方式,大大提升了数据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提高了资源配置的协调性、针对性、合理性,实现了智能化。同时,基于新的数据环境,通过由线到面的数据融合、建立创值单元、实现中长期目标的短期分析和实时控制、对不同资产组建立科学明晰的评价指标,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加强绩效评价,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整体价值,取得显著成效。

二、资产组的特点与实现方法

资产组的要点有三个。一是纵向集合,从最小的资产组端沿到公司的整体架构,建立一个通话关系。二是横向融合,是横向实现信息的融合。三是全要素整合,是时间、空间一体化条件下的人、财、物要素和信息的集成。

资产组具体实现的方法,通过集合来讲,基于新的数据环境,通过进行层级间的比对分析、建立组合指标分析等方式,提高了资源配置的协调性、针对性、合理性,实现了智能化。以南通供电公司为例,原来的创值单元有利润中心6个,成本中心31个。现在的创值单元,有财技资产组48907个,线路资产组2265个,变量资产组256个。从时间角度看,原来的财务报表按月、季、年划分,现在实施了动态设置;原来只有16个财务指标,现在有151个财务与业务协同指标。通过将指标分级叠加,与企业的战略挂钩。通过每个细胞的优化,最后保证整个企业的优化。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等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考量,如何把它们联系起来,这需要通过价值链,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融合。

三、下一步的思考和展望

我们的整个资产组的体系以价值场景为对象,以一体化、细胞化、全要素为特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以人才与创新为保障。它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紧紧抓住价值链的主线,通过价值创造场景的还原,设计与景象的交互推动,来推动整个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基于资产组的管理会计创新实践,我们体会到,推进管理会计,一是要通过财务 创新,将公司战略固化到财务系统中。通过践行管理会计,提升会计人的话语权,最大化会计的职能价值。二是产、学、研结合很重要。三是管理会计围绕公司的价值创造,必须要融入公司的体系。

构建基于“资产组”的信息系统助力企业价值创造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院长 杨雄胜

管理会计面临比财务会计更大的挑战,管理会计的方法并不具备普适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与创新。我院与江苏南通电力公司围绕“资产组”进行了管理会计的创新实践。

现在的投资资产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总公司的战略、方案的解决以及投资以后的评价。那么,资产组怎样融入进去呢?众所周知,企业的“人、财、物”是分开来的,三者后面各有一个信息系统,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传统的管理框架。企业信息化以后,ERP系统和信息系统混在一起,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东西有没有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这个信息系统本身是滞后的,一个滞后的信息系统对公司的价值创造是没有用的。在管理会计领域,信息滞后绝对是不行的,它导致了传统会计在企业价值创造这个领域发挥作用受到了先天性的制约。而目前的信息化创造了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环境,借助计算机的平台可以完成“人、财、物”诸要素的集成,这样一个集成的平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动态的、实时的反映,是企业一直在寻找的、反映企业价值创造最真实完整的途径。把这一场景作为一个框架来把握,据此解决信息系统的问题,我们构建了基于资产组的信息系统,以其产生的所有的信息全面支持了公司的互相管理和作用转调,保证企业“人、财、物”配置的构成,确保企业价值创造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资产组体系建立后,让其发挥作用要建立7个平台。第一是定义平台,第二是资产组技术平台,第三是组织平台,第四是信息平台,第五是企业要素协作的平台,第六是成果平台,第七是价值创造果实的平台。这7个平台的建立为资产组从理论完成到体系搭建,到计算机软件的编程提供了方便。

这7个平台能够使资产组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成了现代投资管理的基础。资产组这个东西其实并不复杂,它主要做的就是把“人、财、物”组合在一起,与企业生产技术的要求进行组合,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使企业管理会计在信息化的推进下,找到信任的战略。

管理会计的研究始终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改变管理者的思维框架,二是告诉大家怎样恰当合理地达成互相管理的共识。因此,现在资产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大家的思维框架,使各要素在相应的环节,围绕企业的价值创造发挥最大作用。所以,资产组在企业价值创造方面为管理会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最后,资产组已经经过江苏电力公司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猜你喜欢
资产价值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