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2017-01-19 00:25张迎春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张迎春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单位经费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只有加强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才能合理保证教育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教育教学资源安全,才能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己所在教育系统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教育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管理

近年来,随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展开,教育事业单位为了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但是,从目前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的效果。对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分析

预算管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各项业务目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本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充分体现出政府的政策导向,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正常、有效运行。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提高以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

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包含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我国的教育事业单位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的教育机构,教育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并不是单一的财务管理工作,它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而有效使用、社会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它需要与相应的政治环境、法律支持、政策支撑等相联系。由于教育事业单位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性质,其预算所要达到的效果是社会大众对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一种期望。就现阶段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不能对政府的财政资金的分配模式与管理模式产生影响,但是这种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能够大大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教育事业单位独具特色,是政府向社会提供教育方面的公益性服务的主要机构,教育事业单位一般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教育事业单位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教育事业单位在如今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将向着企业化管理模式迈进。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只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再实践、不断再改进,并借鉴外部经验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完善。预算管理已经在教育事业单位中执行多年,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它始终贯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进程中。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教育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等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对教育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一)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环境还有待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事业单位预算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育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但是,这些体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教育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自身的问题,在预算管理程序的设计方面未实现与上级部门、国家的统一。虽然有的单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这项系统性的评价工作仍走不出既定的框架。我国事业单位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管理,因此,在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时候仍不能脱离中国的预算管理环境。但是,这样的预算管理环境并不利于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等各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很多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细致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与预算的编制严重脱节,这对实现预算绩效评价极为不利。当然造成这样的结果不仅有国家财政安排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事业单位自身的原因。因此,完善的、科学的预算绩效环境是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前提。

(二)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追责机制严重缺失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日益完善,不同的教育事业单位都构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理念、预算管理方法和体系,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但是总体思路都是一样的,即开源节流、防止贪腐行为的发生。但是,这其中并未将预算绩效的观念考虑在内。预算绩效管理并不是简单地资金节约、创造收入等问题,对于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而言,应该将重点放在社会公益性服务目标的实现上。另外,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绩效评价基本集中在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上。近年来,我国各媒体爆出诸多关于教育事业单位在审计中出现众多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为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敲响了警钟。我们教育事业单位的监督不能只停留在依靠审计部门的监督上,因为,进行事后监督时财政资金已经流失了,贪腐行为已经发生了,这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应始终贯穿于预算资金的投入、产出、成果管理的全过程中,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问责机制。

(三)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关注的仅仅是事业单位是否顺利完成预算的执行情况,虽然已经尝试将预算绩效评价与目标进行挂钩,但是有指标的涵盖范围比较狭窄,基本上并未涉及到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这种只关注预算目标是否实现、不关注预算执行过程的方式,无法实现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真实、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并不容易实现具体的量化,对于这些无法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公平性。另外,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维度也过于单一,在预算评价中最关注的是各项事业收入、财政收入、事业支出等的完成情况,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居多。当然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良好的财务状况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极为重要,但是站在预算管理的整体角度来看,还应该关注一些非财务指标。

三、提升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工作的统筹与协调

在我国教育事业单位中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工作的基础是高效的预算管理。有的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缺乏整体性、统筹性、协调性,再加之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实现与管理工作的较好融合,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头绪。例如:在预算管理工作从编制开始一直到执行的全过程都需要单位内外部之间实现多部门的联动效应,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并不了解预算管理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只是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质量上,于是将预算管理中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作为一种负担,经常是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这就要求教育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实现各部门的联合作业。

(二)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关于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教育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的预算支出特点,将预算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出绩效指标、效率和经济性绩效指标、过程管理绩效指标这三部分。在进行指标的设置时,一定要征询单位的财务人员、各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上级主管单位财务负责人等单位的意见。再例如:在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还应该充分考虑关于社会效益的指标。

(三)加强对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

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应以成果为导向,将追求绩效最大化作为预算管理的根本目标,将实现既定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并始终将这一目标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环节活动中。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反馈到预算的不同环节中,因此根本起不到制衡的作用。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必须将预算绩效的编制、执行、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局面。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预算绩效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深入运用,很多单位都深深受益。预算绩效管理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各教育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自我完善,为促进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华周,陆学文,郭媛嫣.财政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1).

[2]刘晓凤,李英奎,范德清.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研究[J].南方农业,2013(2).

[3]张明华.浅析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J].人力资源,2013(8).

[4]李彬.高校绩效评价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4(5).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教育财务结算中心)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