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分析

2017-01-19 00:34武婷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

武婷

摘要:本文试探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与各类收入间的数量规律,通过选取S省城镇居民家庭2001年-2013年各类收入与消费的基本数据,建立S省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与各类收入的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收入与消费关系,理清赚钱与花钱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良性发展循环,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关键词:城镇居民 收入 消费

一、研究背景

人民生活水平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就是收入(赚钱)和消费(花钱),而花钱(新型消费)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型“三驾马车”之一,那么,怎么赚钱?又怎么去花钱?为此,以S省城镇居民为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赚钱与花钱的关系。

二、S省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与消费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

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这四大类,即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行为上升。下面就这四类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

(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依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选取2001年-2013年13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取2001年-2013年城镇居民的各类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工薪收入(用X1表示)、经营净收入(用X2表示)、财政性收入(用X3表示)、转移性收入(用X4表示),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S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回归分析与检验,下表1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各类收入与消费的基本数据汇总资料。

(三)模型的设定和分析

1.模型的设定

在SPSS19.0中输入相应的命令和数据,即可得到图1。

从该线性图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3年这13年间,长期趋势来看,Y(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4(转移性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2001年-2007年增速平稳,2008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2013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迅速;X1(工薪收入)整体趋势是逐年往上增长,但2007年至2008年间出现小幅度转折;随后增长速度直线上升;X2(经营净收入)、X3(财政性收入)在多数年份呈现出水平式向上波动,这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不一定是线性关系,为了加强实证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减少各个变量间的不稳定因素,对全部变量做对数处理,设定以下消费与收入关系模型:

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

其中,X1表示工薪收入,X2表示经营净收入,X3表示财政性收入,X4表示转移性收入,Y表示消费。

2.参数估计

用SPSS19.0生成相应的对数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消费—收入”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2。

R=0.999,说明自变量X1、X2、X3、X4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性很强。R方(R2)=0.998,说明自变量(各类收入)X1、X2、X3、X4可以解释因变量Y(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99.8%的差异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960.333,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因变量Y和自变量X1、X2、X3、X4的线性关系是非常显著的,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根据表4中的数据,模型估计结果为:

lnY=2.873+0.328lnX1-0.029lnX2+0.093lnINX3+0.354lnX4

R2=0.998,F=960.333,D-W=1.408

3.模型检验

该“消费—收入”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998,拟合优度较高,D.W值为1.408,说明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也不存在异方差,F值为960.333,模型整体及各个参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根据“消费—收入”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得出X1(工薪收入)和X4(转移性收入)均对Y(消费)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但是X3(财政性收入)并不能对Y(消费)产生显著性的影响。其中,X4(转移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人均转移性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就会相应的增加0.354元;X1(工薪收入)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也较大,人均工资每增加1元,消费就会相应的增加0.328元;然而,X2(经营净收入)和X3(财政性收入)都对Y(消费)构不成显著性的影响,经营净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引起消费水平的下降。X2、X3的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而且X2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4.修正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分别作Y对X1、X2、X3、X4的一元回归。加入X1的方程2=0.978最大,以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从相关系数也可以看出,X2、X3与其他变量高度相关,这说明主要是X2、X3引起了多重共线性,予以剔除。

最后,修正后的回归结果见表5。

lnY=2.271+0.481lnINX1+0.292lnX4

R2=0.999,F=1722.005,D-W=1.118

这说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工薪收入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影响较大,人均工资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就会相应的增加0.481元;其次是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对居民家庭消费产生的影响,人均转移性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就会增加相应的0.292元。

三、研究结论

(一)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赚钱)水平决定消费(花钱)水平。基于2001年-2013年消费与收入的长期数据,依据“消费—收入”理论和“消费—收入”模型,可以得出S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关系,其中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这两项内容。工薪收入对消费(花钱)产生的影响效应最大,转移性收入对消费(花钱)的影响效应较大,而经营净收入对消费(花钱)的影响效应较小,财政性收入对消费(花钱)的影响不显著。

(二)消费对收入的影响

(花钱)对收入(赚钱)起促进作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反映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是城镇居民的自我消费偏好及对收入和支出预期的反映。相关专家研究了消费与收入对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消费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都能提升个人的幸福感,而(消费)花钱比赚钱(收入)更有利于提升个人幸福感。所以,城镇居民的自我消费偏好越高,就越倾向于消费,消费支出增加进而促使城镇居民提高其收入水平。

四、政策建议

只有赚到钱了才能考虑去花钱,城镇居民家庭收入(赚钱)主要来源于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受国家政策和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应着力从这两方面来提高S省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提高居民的赚钱能力,进而提高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提高城镇居民的花钱水平,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收入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发展循环,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而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

首先,对于低收入类人群,政府相关部门应努力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这部分人群予以扶持和帮助,鼓励再就业、自主创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为下岗职工提供恰当的工作岗位,使得他们能够赚到钱,保障其能维持基本生活;其次,对于中等收入类人群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工资水平待遇,对个体经营者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再次,对于高收入类人群通过税收征管法律法规来限制高收入人群的发展以调节贫富差距的扩大,从整体上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

[2]周建,艾春荣,王丹枫,唐莹.中国农村消费与收入的结构效应[J].经济研究,2013(2).

[3]许玲丽,龚关,艾春荣.幸福,赚钱还是花钱?[J].财经研究,2016(6).

(作者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收入城镇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国内消费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消费
新消费ABC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