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新加坡

2017-01-20 02:39撰文摄影何晓玲
浙江林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美术馆活力新加坡

◇撰文摄影//何晓玲

活力新加坡

◇撰文摄影//何晓玲

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的发展在世界舞台上一直风生水起。即便是走到今天,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趋势下,依然相对保持稳定,这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活力首先取决于它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这在新加坡显而易见,最直观的是那些极具创意的独特建筑。来到新加坡,进入滨海新区,随便从哪个角度观赏,最吸引目光的,就是那座楼顶横卧着一艘“海船”的标志性建筑——滨海湾金沙大酒店。据说这是当今世上最昂贵的一家酒店,且不说外形设计新颖,由3座串联的大楼组成,内部设施也极尽豪华。楼内有一座悬浮式的水晶阁和莲花外形的博物馆,也有高档商场、赌场、游乐场。最独特的就是顶在头上的那个“海船”形无边际的游泳池,其长度是奥运泳池的3倍,客人在游泳的同时,还可以俯瞰欣赏新加坡的城市全景。与“金沙”相呼应的,是位于中心广场另一侧的滨海艺术中心,外形是两个酷似“榴莲壳”的建筑。走近观察,可以发现外墙由无数小玻璃窗组成,每一个都可以根据通风和光照的需要自动控制,调整开闭的角度和幅度,既艺术又科学,晚上配上灯光更是迷眼朦胧。

新加坡还有一座颇有名气的Interlace民房建筑,来回多次经过,对它的造型十分好奇。色彩倒很普通,只是结构奇特,像儿童拼搭的积木,十几个独立的单元楼上下组合、犬齿交错而成,像是随意的摆放,中部空间用作阳台和花园,整个公寓占地8公顷,有1000多套居室。据说此设计不光是为了取巧,而是有很多实用的考虑和科学的道理。说是楼里的每一处、每套居室都很通风,采光也好。此建筑还获得了2015年世界建筑大奖,被评价为“自由且非传统”,将当代生活与热带环境相结合。说到热带环境,新加坡因为接近赤道,阳光几乎直射,所以房屋建造不像我们很看重朝向和方位,只需视建筑土地条件而定。还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位于吉宝湾私人游艇码头,由一组高低不等、类似于“刀锋”外形的建筑群联结构成,这是一处高档私人公寓,与其坐拥的豪华游艇码头相匹配,真是相得益彰。公寓及码头周边的环境极好,绿树成荫,海风吹拂,小鸟欢跳,清静幽秘。我们去的时候,看见有不少豪华游艇正停泊在码头,也算是开了眼界。

除了建筑,新加坡最引以为傲的一项创举就是海水淡化工程。在滨海堤坝旁的展览室里我们了解到,为了解决饮水问题,新加坡从建国之初就开始研究海水淡化和新生水(废水处理)技术,采用筑坝拦截的方法,加上先进的反渗透膜技术,挡住海水,生产淡水。这既能解决饮水问题,又有防洪防灾作用,即便几个月不下雨,也能基本满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无需实行配水制。这对于一个四面环海的袖珍小国,其创新意义不亚于我们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如果说创新、创造是硬实力,那么文化的培育和渗透就是软实力,它为人才和智力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能焕发出更加无穷的活力。且不说新加坡有两座著名的高等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理工学院,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就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充满了文化气息。我们去滨海的那天,就特地去参观了坐落在市政区中心的国家美术馆。它是经过大规模整修翻新,由前最高法院大厦和政府大厦这两座古建筑群组合而成,拥有东南亚地区最丰富的现代艺术馆藏。说是美术馆,其实更像是个综合的艺术馆,除了有美术作品展览,还有音乐表演等其他艺术门类,我们到那里的时候,正好碰到一场即兴的音乐会。门厅台阶连接处稍宽的平地就是临时舞台,对面的层层楼梯台阶自然就成了看台,观众都席地而坐,或站立聆听,随意观赏,自由出入,完全是自得其乐、自享其成。在一个音乐厅的门口,还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外面的门厅布置场地,音响师在调试音响,从旁边的海报得知,这是在为下周举行的日本音乐节作准备。去美术馆的那天正好是母亲节前一天,所以那里还特地设置了一些互动小活动,我们也重在参与,每人写了一张祝福条贴在祝愿墙上,还因此而被免了参观的门票。登上美术馆的顶层露台,微风习习,一扫烈日下的闷热;眼前,滨海新区的全貌一览无余;标志性的金沙酒店、榴莲壳的艺术中心、鳞次栉比的金融大厦、宽阔绿荫的大草坪、足球场……在蓝天白云的衬映下,尽显现代城市的魅力。

要说活力,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当属繁华的乌节路商业街。那里大小商铺林立,车来人往,商品来自世界各地,既有当地特产轻柔的巴迪布料,也有马来西亚藤制品,缅甸红宝石,印度黄玉,斯里兰卡蓝宝石和各种世界名牌商品等等。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商贸之地,却掩映着一座“慢生活”的国家图书馆,就安置在中央商务城之中。走进图书馆,一扫四周的烦噪,心立刻会安静下来;室内布置十分典雅、别致,连摆放的书架和阅读空间的设计都极具艺术性;既有正规紧密的排椅,也有娴静隐秘的单人卡座,还有“大通铺”式的习地阅读区;书架上的书籍都是敞开式的,随手可取;图书类型齐全,不光有纸质的,也有影像及音像作品,还有电子书籍。在充满动感、让人亢奋激越的商业中心,安一处心灵的憩所,这一动一静、一急一缓,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别具匠心。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目前还正式推出直接用手机借阅图书的电子系统,读者只需扫描图书上的条码,就可办妥手续,无需排队,如果借阅一本以上,则可重复扫码。这款系统的应用,可以让读者在任何地方查阅某本图书是否已被其他人借走,以及还书日期,或者续借图书;还可以在各个社区、报刊亭等公共区域内设置的自主还书处,归还从任何一家图书馆借得的图书,十分便捷。想必这是培养全民阅读习惯的好办法,据说杭州现在也开始使用这种自主还书系统。

创新和文化,硬实力加软实力。有了这两个实力,一个国家的活力之源岂会枯竭!

猜你喜欢
美术馆活力新加坡
新加坡
活力
去美术馆游荡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美术馆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