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探讨

2017-01-20 07:44陈战军宋庆华
中国水利 2017年16期
关键词:博山水库水资源

陈战军,杨 静,宋庆华

(山东省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55020,淄博)

鲁中山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探讨

陈战军,杨 静,宋庆华

(山东省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55020,淄博)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以两河干流为轴,支流为脉,湖库泉群为枢,构建安全、灵动、舒展的生态水系,打造“水清、山绿、天蓝、人和”的三维立体式鲁中泉城,实现“多水润城、安全舒适、古韵传承、洁净博山”;开展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景观、水文化”七维体系建设,探索北方山区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子,为其他区县级城市绿色发展模式探索提供借鉴。

水生态;博山区;管理;景观;文化

一、博山区基本情况

博山区位于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端,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土地99%为山地丘陵,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地貌类型由南往北可分为中山、低山、台地、丘陵四大类型,是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溶蚀等作用的结果。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处岩溶区,有多个断裂带。

博山区河流均属山溪性河流,境内主要河流有淄河和孝妇河及支流,河网密集,呈树状,河网密度约0.29 km/km2。博山自古有“山东第二泉城”的美誉,古人曾以“清流穿城过,处处有泉声”描绘了博山泉水的旖旎秀美风光,区内有山泉167个、泉群124个。博山区城水相依,主城区及6个镇依水而建,山水林田湖要素齐全。

近年,博山区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主线,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安全保障体系,开展水环境整治,探索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模式,推进水景观建设,挖掘水文化内涵,践行水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博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博山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博山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缺水严重、供水结构不合理、水景观单一等问题尤为突出。

1.水资源保障与利用有待加强

博山区经济发达,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但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偏低,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社会各行业取水量的不平衡性、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利用不科学。

①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博山区现有水库、塘坝拦蓄能力较低,仅占天然径流总量的15.3%,由于工程和调度等方面的原因,大量河川径流不能利用,地表径流的拦蓄利用水平低。

②地下水过度开采。区内用水90%的来源为地下水,灌溉用水、景观用水和工业用水也取用地下水,水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水资源调配能力需要提高。

③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尚未全面发展。博山区中水回用目前尚未开展实施;矿坑水和污废水的利用率低,矿坑排水量为800万m3,目前的有效利用量仅占矿山总排水量的30%,且多用于矿山当地的农田灌溉。工农业用水效率低,农业灌溉定额偏高。

2.供水安全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博山区的供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市供水管网较为陈旧,引源入博一期输水管道需更换。城区自来水管道老化严重,管网漏失率25%左右。二是城市供水水源单一,城区及近郊尚无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三是农村饮水安全仍存在问题,如供水工程地点分散、规模较小、连片不够、供水能力不足等。

3.水景观开发有待提升

博山区的水景观建设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淋漓湖、五阳湖等。孝妇河、乡村河道水景观建设单一,河道水质净化系统水景观建设薄弱,应当加强生态净水系统中人工湿地植物床、养鱼塘、曝氧池等水景观建设。水生态系统脆弱,泉群断流,河道生态基流常年得不到满足,湿地萎缩,已经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健康。

三、博山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布局

1.总体目标

以两河干流为轴,支流为脉,湖库泉群为枢,构建安全、灵动、舒展的生态水系,打造“水清、山绿、天蓝、人和”的三维立体式鲁中泉城,实现“多水润城、安全舒适、古韵传承、洁净博山”。将博山建设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样板区,探索北方山区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淄博市全域乃至鲁中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

2.布局

围绕博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立足博山区自然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破解关键问题入手,构建“两廊三区十带二十四库三十六泉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1)两廊

两廊,即淄河生态廊道、孝妇河生态廊道,是博山境内的淄河干流和孝妇河干流。通过对淄河、孝妇河干流河道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黑臭河流治理、雨污分流等生态治理工作,提高淄河干流和孝妇河干流的防洪排涝能力,保证河道内生态流量,从而保持河流地貌特征的连续性,强化生态廊道内湿地保护,维持生态廊道的横向连通,创新和传承特色水文化,实现“河畅水净”。

(2)三区

三区,指博山南部、中部、西北部地区,是淄河、孝妇河主要支流的源头区。在源头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小流域治理、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综合性水源涵养措施,既能科学调控径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河湖库泉的泥沙,又能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3)十带

十带,即淄河4条支流和孝妇河6条支流所形成的生态带。采用“一带一策”的方式,通过水环境治理、河流生态廊道修复、河道重建与治理等措施,维持和加强水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地貌过程、物理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等,保证水生态系统的支持、供应、调节、文化等方面功能的正常发挥。

(4)二十四库

包括已有18座水库和新建6座水库,通过水系连通、水利风景区建设、除险加固等措施,保持和提高水库作用,加强水资源调控和供水保障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5)三十六泉

主要有灵泉、甜水泉、七股泉等36眼泉水,通过封井保泉建设、实施泉群补给区水源涵养等工程,恢复博山区泉群自然景观,突出博山泉群众多的特色,将博山区打造成鲁中小泉城。

(6)多点

多点,即多个项目和措施。通过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山泉保护基地开发,地质科普基地开发,水利风景区建设,古村落保护、乡村环境整治、生态养老中心等项目,综合采取措施,以点带面,促进水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博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

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为中心,开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景观、水文化”七维体系建设,落实33项关键措施。

1.水安全体系建设

针对博山区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对博山镇、池上镇、开发区内的3条山洪沟进行防洪治理;对博山6座水库和79个重点塘坝进行除险加固,增加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新打深井40眼,新建水池50座,新建泵房40处,提高山丘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改造神头水源,新建2处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2.水资源体系建设

一是调水工程。博山区无客水,区内水资源总量不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水进入淄博市萌山水库后,可通过调水工程进入淋漓湖水库,然后调到石马水库,实现水系连通。

二是封泉保井。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200 hm2,封山育林800 hm2,疏林补植 260 hm2,封井 157眼,人工回灌井12眼,实施龙湾泉群涵养保护工程。

三是水系连通。提高水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实施石马水库与下游河道连通,上瓦泉水库与下游河道连通,小山河水库与工农水库连通,石马水库与孝妇河跨流域水系连通工程,国家庄水库湿地与孝妇河连通,实现孝妇河流域内的河道与湖库连通。

3.水环境体系建设

加大工业污水处理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3处,铺设污水管网50 km,收集沿河污水。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2个、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站100个、氧化塘50个。

4.水生态体系建设

①河流生态廊道修复,修复孝妇河城区段和淄河源泉段生态廊道。②河道治理,对城区篷盖段进行拆除,治理白杨河、沙沟河等7条支流。③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对44个小流域通过新建生产路、蓄水池、拦砂坎、拦河坝,种植水保林、经济林和封禁治理等措施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国家庄生态湿地和生态渔业园。

5.水管理体系建设

制定 《博山区水系蓝线划定办法》。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实施阶梯水价,建立博山区水生态补偿机制和河长制河道管理制度。加强依法治水管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新增6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站,对环科等入河排污口监测。

6.水景观体系建设

①水利风景区建设。推进五阳湖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淋漓湖水利风景区的面积扩容和景区内的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五老峪和花林省级水利风景区,形成山区水景养生中心。②城市景观河道建设。孝妇河城区河段布设滨水慢行系统,以自然为主题进行设计建造,建设喷泉瀑布、河畔自然护堤、滨水步道、水边舞台等亲水设施。③古村落生态旅游水景观建设。重点建设西厢村、东厢村、泉子村生态旅游休闲古村落。④生态农业景观建设。打造杨峪生态农业景观,利用基地已有的天然优势,结合流域治理,系统规划蓝莓庄园、桔梗种植园等农业产业园。

7.水文化体系建设

①特色水文化传承与发展。扩建颜文姜祠,推动博山博物馆建设和博山文化品牌推广,举办乡村儒学讲堂等。②水文化古迹保护与修复。对孝妇河进行提升改造工程,沿岸加强绿带建设。③水生态文化培育。建设源泉镇水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开元溶洞地质教育基地。

五、结 语

博山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将有效促进博山区从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向示范区转变,探索出一条北方山区城市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各项工程的逐一落实,将使博山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博山真正成为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宜居、宜游、宜发展的山水名城。

[1]张建云,等.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14(7).

[2]马建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3(10).

Studies on construction model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entral mountainous reg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Chen Zhanjun,Yang Jing,Song Qinghua

Zibo is so called spring city and located at mountainous area in the middle part of Shandong Province.It has a three-dimensional water system that formed by two rivers across the city,several tributaries and a group of lakes and springs.In order to restore and clean water system of the city,the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 has been exploited with integration of seven systems of water security,water resources,environment,ecology,management,landscape and culture.Its model sets up a good example for other cities in green development.

water ecology;Boshan District;management;landscape;culture

X171.4+TV

B

1000-1123(2017)16-0034-03

2017-02-26

陈战军,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博山水库水资源
博山琉璃研究综述
漳河有一水库群
金博山冠饰探析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出山店水库
天高任我飞、博山仙境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