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定向生医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2017-01-20 09:13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生医学

滕 黎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tengtengdejia@163.com)

医学定向生医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滕 黎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tengtengdejia@163.com)

论述了医学定向生的培养工作要从定向生的特点出发,不仅要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的培养,更要加强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医学定向生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过程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认识,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医学定向生;医德教育;医疗卫生;医学教育

为了改善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我国自2010年以来在各大医学院校开展了免费医学定向生的培养工作,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输送具备全科医疗水平的人才。医学定向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医学能力,更要注重医德教育,以此来提高他们服务基层的道德情感以及医德素养,为农村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合格医生。

1 医学定向生的特点

医学定向生是一个思想波动较大的特殊群体。关于定向生报考意愿的调查均显示,家庭经济困难以及毕业后就业有保障是他们选择定向专业的主要原因[1-2],大部分定向生对国家培养免费医学生的原因和意义并不了解,对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也缺乏全面的认知。面对一个已经“提前确定”的未来,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甚至出现了种种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惑。例如,有的学生在解除了就业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对自己付出的机会成本感到惋惜[3],有的同学担心6年的基层岗位限定会约束其个性发展及个人素质提升,比如考研的深造需求,同时也存在对职称晋升、工资待遇、风俗适应、成家、交通等现实问题的顾虑。这种状况随着定向生年级的增高、社会化程度的增强,表现的更加突出。

2 医学定向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未来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在校期间的医德教育势在必行,所谓医乃仁术,医德是医者的灵魂。医德教育,是对医学定向生的事先雕琢,旨在提高其医学道德认识,培养其医学道德情感,初步树立起自身的医学道德信念,对他们成长为合格医疗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不同于普通医学生的特殊群体,定向生的医德教育也相应地具有了特殊性。例如,医学定向生与普通医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与生源地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就业协议书,在校学习期间免收学费,毕业以后回到定向的单位,诚实守信是契约精神的核心,因此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医学定向生将来主要服务基层,面对的患者多是农民,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也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在对定向生的医德教育中加强医患沟通相关知识的讲授与技巧的培训。而针对定向生思想波动的特点,在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之余还应注重定向生的幸福教育,培养其主观幸福感。

3 医学定向生医德教育的困境

3.1 教育主体的困境

医学院校是对医学定向生进行医德教育的主阵地,我国的医学院校历来有“重医学,轻人文”的传统,管理者对医德教育的重视不足,医德教育随意性强,这种随意性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得比较突出。大多数医学院校都以《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德教育的主干课程,但在课程性质、开课时间和课时数的设置上均为医学专业课程让步,个别医学院校为了保证专业课的课时数,甚至将《医学伦理学》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医德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此外,大多数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医学定向生的特殊性,事实上,无论是定向生医德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都要有区别于普通医学生的地方,才能适应定向生医德教育的需要。

作为医德教育实施的另一关键主体,大部分从事医德教育的教师的专业都是人文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德教育的正常进行与发展。以《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为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至少应包括伦理学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而且,两方面的知识必须是有机的而不是各占一半机械式的结合[4]。任课教师既要有能力传授伦理道德规范,又要有能力结合医疗实践。否则,苍白无力的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不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医德相关知识。

3.2 教育客体的困境

从医德教育的客体,既医学定向生的层面来看,医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境。首先,医学定向生对医德素养的自我需求有待提高。医学定向生属于就业方向已经提前确定的特殊群体,相比普通医学生,他们免去了毕业以后的择业和就业烦恼,还享受着减免学费、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在客观上也产生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负面作用。部分定向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率高、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对专业课的学习不积极,对医学伦理相关课程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医德培养课外活动更是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增强定向生自身对医德素养的重视是医德教育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其次,医学定向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情感认同,农村生源的定向生大多是抱着“鱼跃龙门”的初衷努力求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城市生源的定向生担心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深造机会少,才能得不到发挥。因此,如何在医德教育活动中培养定向生“扎根基层,为基层卫生服务奉献”的精神成为了另一个亟待解决的困境。另外,医学定向生作为成年人,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道德观可塑性地减弱,使得医德教育的难度增大。对于医德现象,大部分学生会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仅凭老师权威和空洞的说教并不能让学生信服。老师所传授的外在医德原则和规范,还是要依靠医学生根据自我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消化、吸收与内化。

3.3 教育过程的困境

传统的医德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以单向传输为主,缺乏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代大学生社会性强,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对医德伦理规范有排斥心理,如果没有办法在教学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触动他们的医学道德情感,就很难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这些规范。

具体到定向生的医德教育。从教育内容上来看,考虑到定向生毕业后主要服务基层,将来在工作实践中所需做出的道德选择和可能遇到的伦理难题都有其特殊性,而大多数医学院校并没有单独为定向生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医德一般原则、规范的基础上增加基层医疗实践中的医德规范作为补充。

4 改善医学定向生医德教育的对策

4.1 提高认识,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

要对定向生医德教育的认识,一方面要重视医德教育,将医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和教育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能意识到定向生的特殊性,根据定向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德教育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确保思想道德修养、医学伦理学等核心课程的必修课地位以及基本的课时数,同时以选修课或第二课堂的方式增设生命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学史、医学语言艺术等相关课程,形成以医德教育为魂,以优秀文化为源,以人文技能为基的课程体系[5]。

强化现有的师资队伍,首要任务则是引进多领域的人才,在医德教育中实现“一课多师”[6],打破原有的一个老师全权负责一门课的模式。医德基本理论部分由具有人文知识背景的教师讲解,涉及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则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来讲授,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伦理道德难题,用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医德规范的认识,培养其医学道德情感。针对定向生的特点,还可以邀请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以讲座的形式向定向生介绍基层医疗实践中的伦理要求。

4.2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定向生医德教育的特殊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有的医德基本理论和规范的基础上,可以增设以下教学内容。一是可以通过专题和案例的形式学习基层医疗实践中的道德规范,例如可以专题讨论“怎样处理好与农村患者的医患关系”,一方面农村患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医患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医患沟通难度大;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非常真诚朴实的一群人,相对来说对医生还是比较“言听计从”,这就要求未来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沟通,和患者形成朋友式的医患关系。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定向生对农村和农民的真情实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对于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树立“扎根”意识。二是要特别强调对定向生的诚信教育诚信作为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7],而定向生入学前所签订的一纸协议本身就是对他们诚信品质的一大考验。有调查显示,针对有同学违约的现象,大部分定向生认为“应尊重其选择”(69%),只有12%的同学认为这是失信行为,还有相当比例(13%)的学生表示自己也想违约,但是没有这个胆量和经济实力来负担违约金[8],这说明对定向生的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具体来说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相关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定向生遵守法规的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是爱岗敬业教育,教育定向生诚实守信,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规范择业行为,提高责任意识。三是要注重定向生的幸福教育,即主观幸福感的培养。定向生心理状况复杂,多个研究均表明,其主观幸福感低于普通医学生[9-10],幸福感不仅关系到定向生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幸福教育与德育存在着内涵一致性,儒家思想认为“幸福是道德完善的结果”。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定向生的幸福诉求,在教学中引导定向生把自己的幸福观与国家的召唤、社会的需要、基层患者的福祉联系起来,着眼于培养“幸福的人”而非“工具的人”,由此唤起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共鸣,促进其医学伦理道德的自主建构。

医德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学界的观点大都集中在创新教学手段上,例如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网络第二课堂、角色扮演、影视教学等方式来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医德知识的接受意愿。具体到定向生的医德教育,笔者认为其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和具有针对性。针对定向生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情感认同,学校应采取办法增加他们接触基层医疗单位的机会,比如利用暑期“三下乡”的机会为农民朋友开展义诊、调研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在活动中让定向生感受到基层民众对他们的强烈需求和信任,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农村患者的实际需求,认识到自己神圣的职责所在,从而加大他们对基层医疗医生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定向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情怀和信念。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构建多彩的校园文化,例如医疗纠纷模拟法庭、医德医风大讨论、各类志愿活动等形式,以此来丰富定向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定向生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既有利于定向生良好品格的养成,也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最后,定向生的医德教育需要团队作战,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的授课教师负责医德伦理规范的系统讲授;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随时关注定向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临床带教老师则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定向生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和敬业精神的养成。

5 结语

医学定向生的培养目标能否最终实现,能否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不仅取决于其全科医学知识水平,更取决于其医德素养。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创新医德教育的理念、针对定向生的特点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拓宽培养渠道,注重对定向生医德素养的培养,为广大农村输送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医疗人才,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11]。

[1] 陈匡明,张小健. 定向医学生医德教育满意度及其关联因素调查[J].中国市场, 2013(28):51-52.

[2] 袁婷,苏天照,宁超.影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6,30(3):173-175.

[3] 陈匡明,刘联,张小健. 定向医学生医德教育体系创新的价值取向重构[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5):664-666.

[4] 杨艳红,张金钟. 试论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出路[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57-59.

[5] 皮星,刘国祥.关于转化式学习视角下的全科医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21-524.

[6] 孙子君,佟晓露.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32-534.

[7] 何翠媛,车向新.医学定向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理论导报,2012(10):53-55.

[8] 田娟,李霞.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心理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赣南医学院的调查[J].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5,4(1):35-38.

[9] 梁建明,肖殿民.定向免费医学生与非定向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5):432.

[10] 伍学斌,梁君思,邓小英.医学院校定向生幸福观现状及原因分析——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5):731-733.

[11] 朱江.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2):1507-1509.

〔修回日期 2016-11-23〕

〔编 辑 李丹霞〕

Discussion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n Medical Targeted-area Student

TENGLi

(SchoolofManagement,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Nanchong637000,China,E-mail:tengtengdejia@163.com)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targeted-area student, the cultivation should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general medical knowledge, but also the ethics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dilemma of the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educational object and educational process. Also, it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enhancing the cognition, perfe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tensifying the resources of teachers, optimizing the content of courses and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Medical Targeted-area Student;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Medical Health; Medical Education

*本文为川北医学院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12-66

R192

A

1001-8565(2017)04-0445-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4.12

2016-09-23〕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