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2017-01-20 17:08杨宝旺肖震心岳倩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

杨宝旺 肖震心 岳倩文

30025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科1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

中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杨宝旺1肖震心1岳倩文2

30025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科1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一种耳科常见疾病,临床难以治愈。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也受到更多关注,中药、针灸等都成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病机,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提出了当前中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为提高临床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效果提供参考。

感音神经性耳聋;中医治疗;综述

感音神经性耳聋指出现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的病变,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是临床上以听力障碍、听力减退甚至消失并伴有耳鸣、耳堵塞为症状的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它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也是耳科最大的难治症之一,可导致终身听力残疾。在中医学中并没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名,但中医学对感音神经性耳聋很早就有认识,虽然没有专著论述,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病名,但在耳鸣、耳聋等病症的描述中均有相关论述。故治疗上多参照耳鸣、耳聋对其辨证。

中医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认识

古代以症命名,将感音神经性耳聋分为两种:无感音神经性聋或传导性聋。聋包括听力减退甚至失听。“聋”这个字在现存最早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记载,《左传·嘻公二十四年》说:“耳不听五声之和谓之聋。”这是已知最早的关于耳聋的定义。但在医学文献中,耳鸣、耳聋的说法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许多医学文献常把耳聋、耳鸣并列,如《医学入门》卷五中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明确指出:“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诸病源候论·耳病诸疾》云:“耳鸣不止,则变成聋。”“凡是有聋者,势必耳鸣”,出自《寿世保元·耳病》。耳鸣、耳聋两者症状虽存在差异,但发病机理相似,故对历代医家所述进行总结,现多将本病归属于“耳聋”或“耳鸣、耳聋”的范畴。

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均有不同见解,但统一的认识始终没有形成,《内经》所论病机可分两类,即虚和实。实证类主要指经脉受邪失调、六淫为病以及其他方面,如五脏不和、肝气上逆(或肝风上扰)、肠胃痞塞、耵聍塞耳等;虚证类病机主要论述了精脱、液脱、髓海不足、上气不足、肺病虚、肝病虚、胃中空、年老阴痿、元气大衰、宗脉虚、脾不及,以及热病热在髓等等。归纳历代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大体形成了以下几种学说:①肝胆火盛学说:肝胆病变可导致耳聋的发病。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喜条达,若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清窍;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胆之火上扰清窍,均能致鸣致聋。诚如《中藏经·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所谓:“其(肝)气逆则头痛、耳聋。”《素问·热论》云:“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②痰火郁结学说:过食醇酒厚味,脾胃受伤,聚湿成痰,痰郁化火,痰火上壅,阻塞气道,而致耳鸣耳聋。《名医杂著·卷三》谓:“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古今医统·耳证门》也说:“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③气滞血瘀学说:耳能司听,有赖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气血津液等物质的运输,必须通过耳窍的经络。病程长的耳鸣耳聋患者,根据“久病入络”“久病有疲”之说,必有气血瘀阻,脉络不通。《医林改错》中明确记载了瘀血导致耳聋的病机,如“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而耳聋的发病原因有“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耳窍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聋”。④脾胃虚弱学说:饮食劳倦或过食寒凉,损伤脾胃,使脾胃虚弱,脾气不健,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亦必导致耳鸣耳聋。故《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灵枢·口问》也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医贯·卷五》说:“至于阴虚者,亦有耳聋。经曰:清阳出上窍。胃气者,清气元气春升之气也,同出异名也,今人饮食劳倦,脾胃之气一虚,不能上升而下流于肾肝,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邪害空窍,令人耳目不明,此阳虚耳聋,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主之。”⑤心肾不交学说:肾藏精而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气充沛,髓海得濡则听力敏锐。如其素体不足,或病后精气失充,恣情纵欲等,均可导致肾精伤耗,髓海空虚,发生本病。如《灵枢·决气》说:“精锐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皆是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又因肾水与心火相互制约,肾水不足,每致心火亢盛,而成耳鸣耳聋之症。《辨证录·卷三》说:“心肾相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心肾不交皆能使听闻之乱。”⑥外感风热学说:《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云:“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听,金受火烁,则耳聋。”《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耳病诸侯》云:“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其经脉虚,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痞塞不宣,故为风聋。风随气脉行于头脑,则聋而时头痛,故谓之风聋。”风热外袭,或风寒化热,侵及耳窍,清空之窍遭受蒙蔽,失去“清能感应,空可纳音”的功能,终至或聋或鸣。

中医治疗

通过对中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中药和针灸在中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中较为常用,因而本文将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中药和针灸治疗方法简要综述如下。

中药治疗:①专方治疗: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用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药物治疗方法也更加多样化。通窍活血汤、通窍回聪汤、复聪熄鸣汤及自拟中药等专方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黄时金等学者通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1],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西药治疗发现,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的治愈率可达76.19%,总有效率可达97.62%,证实了通窍活血汤加减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有效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吴国清等学者提出通窍回聪汤治疗方法,其基础药物组成包括当归、红花、桃仁、赤芍、石菖蒲、路路通、川芎以及磁石等[2],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酌情加减药物治疗。对于伴有耳鸣的患者,可适当加用煅龙骨和煅牡蛎;对于伴有耳内胀闷不适的患者,可加香附和柴胡;对于伴有眩晕和恶心欲吐的患者,可加用白术、天麻和法半夏治疗。通过对治疗组患者联合采用通窍回聪汤加减治疗与常规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好,说明通窍回聪汤结合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突发性耳聋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加强应用。刘建华提出应用补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性耳聋[3],其主要药物组成包括骨碎补、生黄芪、郁金、远志、赤芍、鸡血藤、当归、炒枣仁、川芎、菖蒲、地龙、路路通等。联合应用这些药物,能够起到较好的通络开窍和补气活血效果。并提出在补气的同时,应注重调畅气血和活血通络,确保各类营养物质和血液能够到达耳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听力状况的效果。张奉举认为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复聪熄鸣汤治疗的效果显著[4],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神经性耳聋的重要方法。李岩、陈光等学者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30例应用自拟中药耳聋Ⅱ号进行治疗[5],患者在连续治疗15 d后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0%以上,证实了自拟中药方耳聋Ⅱ号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有效性。其自拟中药方耳聋Ⅱ号主要包括柴胡、当归、川芎、磁石、香附、牡蛎、龙骨、钩藤、葛根、白芍、丹参以及路路通等药物,该自拟方能够有效起到芳香通窍、行气活血和镇静安神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纯音听阈水平,使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形的潜伏期明显缩短,促进其恢复。②辨证分型治疗:中医认为该病与痰浊、肝火、脾胃、风邪、肾精等因素有关,中医辨证分型包括痰火闭耳型、肝火犯耳型、血虚耳窍失聪型、气虚耳窍失聪型、阳虚耳窍失聪型、血瘀耳窍失聪型、阴虚耳窍失聪型等,治宜根据不同的中医分型采用补益肝肾、补脾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散热法。汪玉瑛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分为脾胃虚弱、肾精亏虚、气滞血瘀3型[6],并根据患者的证型相应给予左慈丸加减和针刺治疗发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可达86.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2.5%,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联合应用耳聋左慈丸加减和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张磊认为肾虚血瘀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滋肾活血汤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7],滋肾活血汤主要由葛根、枸杞、地龙、山药、补骨脂、当归、泽泻、川芎、杜仲、丹参、石菖蒲等药物组成,通过对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发现,滋肾活血汤治疗的有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说明滋肾活血汤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效果优于复方丹参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王群羊认为阳虚水泛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可应用真武汤加味治疗[8],治疗有效率可达88.3%,且患者治疗后的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耳鸣耳聋以及头晕目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表明阳虚水泛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采用真武汤加味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③其他中药制剂治疗:除了上述方法外,应用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其他方法也受到较多关注。柳冰等学者认为对于突发性耳聋[9],临床应用舒血宁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这些学者通过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采用舒血宁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患者有效率可达70%以上,明显高于单独用舒血宁或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证实了该方法更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听力。且该研究表明,对于轻、中度听力损害和上升型、平坦型听力损害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其次为中重度和陡降型患者,重度和极重度以及全聋型患者听力恢复情况相对较差。赵海霞等学者为了解骨参舒耳片在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10],收治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60例,并将其分观察组、开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3组患者分别应用口服骨参舒耳片、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和口服耳聋左慈丸治疗,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和开放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优,且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在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骨参舒耳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钟渠等提出感音神经性耳聋应用聪耳合剂治疗的效果显著。对治疗组应用聪耳合剂治疗后[11],其总有效率达到了82.36%,与对照组的59.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聪耳合剂应用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机理主要是其能提高皮层听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提高感受声音的能力。局部取穴主要为耳周及头面部的经验穴,体针取穴一般局限于手足少阳经及肝经、肾经。李滋平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百会、大椎以及传统穴位进行针刺[12],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治疗1.5个月,治疗有效率可达80.0%以上,并提出病情等级为轻度和中度的患者疗效优于重度、极重度者患者,说明针刺百会、大椎为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显著,尤其在病程不足6个月、病情等级为轻度或中度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①针刺配合耳穴贴压: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是张文等学者新推出的治疗方法[13]。以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患侧听宫、听会、外关、翳风、中渚、耳门、太冲等穴。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位运用一针透三穴法;对翳风、太冲直刺以局部有针感为度;对外关、中渚针尖向上斜刺,使针感向上传导。贴压耳穴选取神门、内耳、外耳、皮质、肝肾、耳尖等穴位。每天给患者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后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65.8%和94.7%,证实了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的有效性。②针灸结合按摩:在感音神经性聋治疗中,针灸结合按摩也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主要选取听会、听宫、翳风等穴位。伴有眩晕的患者加风池、百会、四神聪、完骨等穴位;伴耳鸣的患者加合谷、天门、中渚、外关、耳门等穴位;对于面神经损伤的患者加四白、颊车、下关、阳白等穴位。起针后1 min实施按摩手法,嘱患者闭目仰卧,主要点按穴位包括听宫、听会、耳门、下关等。操作者先将双掌搓热,双侧耳部用轻按法按1~2 min,利用手掌的温热感使患者耳部肌肉放松,顺时针方向按揉后再进行逆时针按揉,按揉1~2 min。张银娟提出针灸结合按摩应用于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效果显著[14],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100 mg维生素B1+0.5 mg维生素B12肌内注射;250 mL 0.9%生理盐水+80 mg三磷酸胞苷二钠静脉滴注;100 mL 0.9%生理盐水+40 mL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按摩,研究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感音神经性聋应用针刺配合按摩治疗的效果明显。③化脓灸法与发蒙针法:钟旋等学者通过对中医证型确定为肾精亏虚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例应用化脓灸法治疗[15]。选择该例患者的翳风、太溪、太冲穴实施针刺;取中脘和关元两穴,将陈年细艾绒搓捻成黄豆大小的圆锥状艾炷,然后在两穴皮肤表面涂抹蒜汁放上艾炷,以线香点燃,待其逐渐燃尽,去灰。该例患者在治疗100 d后,其听力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耳鸣,表明化脓灸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耳聋症状。张豪斌等通过运用《内经》相关理论[16],提出应用发蒙针法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实施针刺治疗的效果显著,将神经性耳鸣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和发蒙针法针刺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达到了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说明神经性耳鸣应用发蒙针法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④其他针灸治疗方法:吴永刚等学者提出了调任通督针法[17],通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调任通督针法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加强应用。除此之外,房连强等学者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41例应用麦粒灸远端腧穴结合靳三针治疗[18],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陈明杨、陈熠路提出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9],提高治疗效果。陈彩凤等将电针结合中药穴位注射应用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20],发现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有助于轻度和中度听力损伤患者的听力恢复,其治疗效果相对优于药物治疗,且该治疗方法对年龄小、病程短的患者疗效显著。孟宪萍等学者通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隔药灸治疗[21],提出隔药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能够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孙楷航、李世君等学者通过总结临床经验,体会到对听宫、听会穴等穴位进行深刺[22],能够有效缓解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疗效相对优于传统浅刺治疗,在临床具有可行性。

通过研究近年来中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报道发现,中药及针灸等治疗方法,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均有确切的疗效,并且多数疗效均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针灸疗法以其无不良反应、简便、低成本、疗效确切等优势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临床上取穴多种多样,大多以耳周穴位为主,配合辨证加减肢体穴位,尚无公认有效的取穴方案。今后应加强针灸的作用机理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针灸方法,为临床上运用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同时现有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临床研究缺乏较为严谨且统一的标准,临床试验设计存有缺陷,多数临床研究未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要求进行,此外,临床试验例数也较少。因此,制定统一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标准,进行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才能为临床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提供更全面、客观的科学依据。

[1]黄时金.通窍活血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3):134-135.

[2]吴国清.通窍回聪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D].福建: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

[3]刘建华,张亚力,李洵,等.补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8,4(10):27-29.

[4]张奉举.复聪熄鸣汤治疗神经性耳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6):125-126.

[5]李岩,陈光,李书霖.耳聋Ⅱ号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61-63.

[6]汪玉瑛,晏英.耳聋左慈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68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3):31-32.

[7]张磊.滋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8]王群羊.真武汤加味治疗阳虚水泛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60例[J].河南中医,2015,(11):2591-2593.

[9]柳冰,史影姗,曾春萍.舒血宁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6,51(12):1424-1425.

[10]赵海霞.骨参舒耳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20):121-122.

[11]钟渠,郑桃晓,冯志荣,等.聪耳合剂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8):1752-1753.

[12]李滋平,吴兵,张海龙.针刺百会大椎为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11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921-922.

[13]张文.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性耳聋3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2):94-95.

[14]张银娟,李静茁.针刺配合按摩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30例[J].陕西中医,2011,32(6):737-738.

[15]钟旋.化脓灸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590-591.

[16]张豪斌,李玲,王瑞辉,等.运用《内经》发蒙针法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J].四川中医,2016,34(3):166-168。

[17]吴永刚,冯保花.调任通督针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2):5-7.

[18]房连强,韩德雄,路广宇,等.麦粒灸结合靳三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41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5):363-364.

[19]陈明杨,陈熠路.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2):63.

[20]陈彩凤,陈淑慧,廖月红,等.电针配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效果及机制[J].广东医学,2016,37(13):2021-2024.

[21]孟宪萍,崔占义,孙树枝,等.隔药灸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45-47.

[22]孙楷航,李世君.深刺听宫听会穴治疗神经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Yang Baowang1,Xiao Zhenxin1,Yue Qianwen2
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and Acupuncture,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002501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503552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in otology,which is difficult to c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CM research,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ve become important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Therefore,in this paper,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s reviewed.In addition,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Review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3.3

猜你喜欢
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让鱼儿自己咬钩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