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众创空间倒闭,我们该如何看待?

2017-01-20 06:02王荣
华东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众创孵化器空间

面对众创空间倒闭,我们该如何看待?

王荣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名誉主席

曾任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主席,亚洲孵化器协会主席。

在国内公众热议众创空间出现一波“倒闭潮”的时候,美国媒体也参与其中。3月24日,《华尔街日报》以《充当中国引擎的创新出了故障》为题,进行了报道。《环球时报》做了择要转载,题目改为《创新孵化器面临过剩》。这篇报道述说了深圳“地库”众创空间的窘境∶自去年8月创立到今年1月,虽经努力,“地库”还是基本空荡荡,没什么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只得宣布“已烧钱百万,打算转让”。报道由此引申出“去年初以来中国各地已冒出数千家众创空间”,“快速增长可能造成众创空间过剩,就像金融危机后用政府刺激资金修建的众多空城和如今废弃的钢铁厂”;并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提案称∶众创空间热闹背后蕴藏着风险和危机,呼吁各级政府更准确地评估,让市场机制决定增长”。

如何看待《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笔者长期从事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华尔街日报》报道的是业内都知道的事,调子也不算高,远不如国内有些人批评得那么激烈,那么幸灾乐祸。这篇报道,至少有三个观点我是认同的∶一是作者把众创空间纳入孵化器范畴,二是指出我国创新孵化器过剩了,三是认为应让市场机制解决过剩问题。

众所周知,孵化器是一件舶来品,原产地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尽管如此,近年来美国全国孵化器的数量也就在1000家上下波动,创办和倒闭是正常现象。我国是在1987年经联合国推荐,引进孵化器的。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为科技创业者、创业项目和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全要素创业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过去一段时间,这类机构都是政府主导创办的,但近年来,民营资本已大举进入孵化器领域。

众创空间,则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新概念。科技部《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指出∶“众创空间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有效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作为针对早期创业的重要服务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由此可见,它是网络时代创新创业服务的一类新的载体,轻物理空间,甚至可以是虚拟空间;重孵化服务功能,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等模式,以专业化服务助推创业。

经过27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孵化器约1400家,上海有孵化器约107家。2015年短短一年间,随着众创空间的兴起,我国的众创空间和传统孵化器总数猛增到4500余家,上海地区增至450家左右。从数量对比可见,近年来众创空间存在过热发展现象。须知,这种空间是要消耗社会资源的,而对政府、私人和企业来说,资源总归有限。一家众创空间要健康发展,必须匹配充分的创新资源,而创业项目、导师、风投资金等资源也是有限的。

如今,国内众创空间过剩后,出现倒闭是很正常的事情。众创空间也是创业企业,“生生死死”符合市场规律。在上海,尚无一家众创空间倒闭,但有一些空间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工位入驻率不到30%。上海传统孵化器的工位入驻率,则达到90%以上。

总之,一批众创空间倒闭不是什么坏事,说明市场规律能够发挥作用了。通过洗牌,好的将会更好,淘汰了差的,会带来更多机会。过去,传统孵化器只生不死、效率不高,现在狼终于来了,通过竞争,也会提高孵化器的质量。如果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众创空间和传统孵化器的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今后,国内众创空间应如何发展?我认为,创新和创业需要政府长期规划、全盘布局,分阶段实施;更需要审时度势,积小胜为大胜。我们绝不能将扶持创新创业作为一个短期工作来对待,更不应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而是要稳步推进、挖掘典型,将经营业绩好的众创空间的先进模式和经验加以推广 。

对上海而言,政府应进一步动员大院大所、骨干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创办众创空间或与已有的众创空间合作,这样才能实现上海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也要在专业化上下工夫。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在产业方向上有所侧重,不能什么产业都做;二是服务要专业,集聚丰富的导师、投资人等人脉资源,为孵化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多元化服务。

猜你喜欢
众创孵化器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成都值得推荐的20家大型孵化器与众创空间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
孵化器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