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29纤维滤棒成型机刀盘工装改进

2017-01-20 17:34李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刀盘

李涛

摘 要:ZL29纤维滤棒成型机刀盘在装配过程中,出现刀盘两刀面平面度误差较大,需要重新拆装;通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对刀盘校准工装进行改进,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提高了刀盘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

关键词:刀盘;校准工装;刀面平面度

中图分类号:TS43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ZL29纤维滤棒成型机的刀盘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经常出现两刀面平面度误差过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重新拆装,同时存在多次校验结果不一致的问题,致使刀盘装配精度过低,装配自检返工率过高的问题。刀盘部件作为ZL29机型的核心部件具有高转速、高精度的特点,刀盘装配精度低,直接导致生产的滤棒产品质量下降,切口不规整等诸多问题,所以我厂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对刀盘装配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最终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了刀盘装配质量。

二、现场存在的问题

根据设计要求,刀盘在装配过程中,刀盘中两刀面的平面度应小于0.03mm,通过已有的刀盘校准工装对刀盘进行校准,并进行检验发现单个刀面的垂直度小于0.03mm,两个刀面的平面度小于0.03mm,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将校准好的刀盘安装在机器上,进行现场实物生产时,发现刀盘不能很好地满足切割要求,两刀面经砂轮磨削痕迹也不一致,发生校验结果不准确的状况。刀盘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三、两刀面平面度误差过大原因分析

通过对装配过程的分析讨论,并经过反复的试验验证,确定导致刀盘两刀面平面度误差较大的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仪表。(1)原因分析。测量仪表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测量的不准确性,经过反复精密的测量,发现测量仪表在测量过程中,表针回弹时会发生0.15mm的误差,这种误差在测量刚性零件时,不会发生,但在测量像刀片一样的柔性零件时,才会表现出来,而且柔性越大,误差越大。经测量,测量仪表的测量压力为2.7N,易使刀片在测量时产生柔性变形,影响测量结果。(2)解决方案。采购高精度,低测压的测量仪表,精度为0.001mm,测量压力为0.3N。

2.校准工装的安装精度。(1)原因分析。通过对校准工装安装孔的重新检查,发现校准工装两安装孔的同轴度误差较大,同时支撑梁壁与底座的垂直度误差也较大,从而导致刀盘在校准过程中,旋转面发生偏移,导致测量误差较大。(2)解决方案。重新设计校准工装安装尺寸精度,保证安装孔的同轴度,从而保证刀盘校准过程中旋转面不发生偏移。

3.增加限位工装。(1)原因分析。刀盘安装在校准工装上时,在旋转面的轴向上,仅在半轴一侧有限位,而在刀盘底盘一侧没有限位,刀盘在校准中会发生向底盘一侧的偏移,导致测量的不准确。(2)解决方案。增加限位工装,确保刀盘在校准过程中不发生轴向的窜动,校准工装如图2所示。

4.改进校准刀片。(1)原因分析。由于切割需求,原始刀片为三角形斜刀片,但夹刀盒为圆弧形,这就导致了刀根延伸少,在测量时,刀片的变形量少,刀尖延伸多,测量时刀片的变形量较大,在测量刀面平面度时,通常是测量刀根与刀尖的变化量为标准,这就导致了测量的不准确性。(2)解决方案。采用新型的工装测量刀片,将刀片形状由原来的三角形改为扇形,如图3所示,从而使测量时,刀片的变形量尽量一致,保证测量准确性。

5.刀盒紧固螺钉的锁紧方式。(1)原因分析。校准好刀片的平面度后,要对刀盒紧固螺钉进行锁紧,传统方式是对螺钉进行依次单个锁紧,在实际效果方面,容易使刀盒产生微小的旋转偏移,从而影响刀片的平面度。(2)解决方案。使用两根六角棒同时在刀盒对角螺钉上进行禁锢,方便快捷,还能有效防止刀盒旋转偏移,如图4所示。

6.减小十字轴轴承间隙。(1)原因分析。在校验刀盘过程中,发现刀盘两刀盒存在轴向摆动,摆动量约为0.10mm,通过分析摆动原因,发现固定刀盒的十字轴与刀盘底座间的滚针轴承间隙过大,从而造成了刀盒摆动。(2)解决方案。更换精度更高的滚针轴承,制作更薄的轴承调整垫片,使轴承调整精度进一步提高。

结语

通过对刀盘两刀面平面度误差过大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一一验证,最终大幅度提高了刀盘装配精度,降低了刀盘自检返工率,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参考文献

[1]闫俊科. ZJ114型超细烟支卷接机组的改进设计与研制[D].郑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刀盘
基于有限元的盾构机刀盘强度分析
基于正交试验的 TBM 双板刀盘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某型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有限元静力学结构分析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刀盘联接板厚度确定理论及应用
面向结构性能的砂卵石地层盾构刀盘优选
某地铁工程盾构刀盘改造力学分析
T BM 刀盘驱动系统单神经元模糊同步控制
基于液压变压器的TBM刀盘混合驱动系统
TBM的平面刀盘与两级刀盘的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TBM刀盘支撑筋结构设计及静动态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