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应用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2017-01-21 07:04王旭芳130061吉林省消防总队医院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王旭芳130061吉林省消防总队医院

颈动脉超声应用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王旭芳
130061吉林省消防总队医院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40例,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颈动脉超声诊断,对照组行传统诊断方法。结果:观察组满意率、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用于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颈动脉超声;冠心病;临床分析

冠心病是临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1],因而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临床医疗技术的革故鼎新,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误诊率、漏诊率也随之降低,于临床中得到极大认可。基于此,本次就我院40例冠心病患者展开分组试验,给予不同诊断方法,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意识障碍、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者、资料不完整、严重器质性病变、未签署同意书者均排除入选之列。将入选病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1~67岁,平均(41.7±3.3)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9~66岁,平均(40.2±3.1)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心电图检查时,指导患者呈仰卧体位,连接好心电监测设备,可观患者的心率变化。在实施心脏彩超检测时同样采取仰卧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于病患胸部位置检查,靠近心脏大概位置多方位探查,即可观察到心脏图出现于显示屏中。②观察组: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取10 Hz作为探头的最佳频率。协助患者呈平卧位,将患者的颈部充分显露。将病患胸锁乳突肌前或者后缘作为探测的起点,将探头缓慢移动到颈总动脉的横断处,其次再把高频探头移动到颈动脉的原始处,顺着颈部向上移动,直至显示屏内出现颈总动脉主干,于颈总动脉分叉位置再移到颈动脉入颅处。再实施颈动脉长轴段断面探测时,可观颈内动脉等情况。

观察内容:于诊断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的准确率。另观察两组患者对诊断方式的满意度,利用本院自行拟制的问卷调查表,100分为满分;>90分记做非常满意;80~90分为一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使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选(±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诊断准确率情况:观察组确诊19例(95.0%),漏诊1例(5.0%);对照组确诊12例(60.0%),误诊3例(15.0%),漏诊5例(25.0%);观察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对不同诊断方式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非常满意13例(65.0%),一般满意5例(25.0%),不满意2例(10.0%),总满意率90.0%(18/20);对照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6 例(30.0%)、8例(40.0%)、6例(30.0%),总满意度70.0%(14/20)。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的患病率呈几何模式增长,主要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压力有关,继而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物质分泌异常,引发冠心病。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综合表现,而对于冠状动脉的硬化程度评估主要以颈动脉内径大小、斑块的变化程度等为依据。经董继武等人研究[2],冠心病患者的稳定型以及不稳定型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该组的颈动脉斑块以及颈动脉内径等检出率均高于后者;由此可证实,冠心病患者多数会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则预示患者可能出现冠心病症状。在临床中,颈动脉是全身性粥样硬化的典型标志,其与患者发生冠心病呈正相关。经研究发现,颈动脉超声对病变组织检出率显著提高,并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在未观察到颈动脉病变组织的情况下,不可全然否定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在临床中主要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心脏彩超以及心脏造影等诊断,但取效甚微。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已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于临床中对冠心病常采取的心脏彩超、心脏造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心脏造影诊断方式可将粥样斑块病变后的血管狭窄程度予以清晰地展现,但是却无法将该病早期心脏内膜增厚的具体情况体现出,因而漏诊和误诊率较高。而利用彩超技术,利用高频探头于患者颈动脉邻近位置予以多方位探查,对动脉管壁内部构造以及每层情况均能够清楚地观察。其次,该诊断方式可能将颈动脉内径的大小清晰地展现,继而可对回声斑块的差异性予以准确辨别。利用彩超于颈动脉检测可观察到斑块造成的充盈损害情况,清晰地展现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经本组研究,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由此可说明,颈动脉超声诊断技术可将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其进一步证实了冠心病不仅是动脉硬化造成的,其与颈动脉也有一定的关系。动脉硬化是早期出现的病变组织,主要是因动脉内膜发生异常改变而造成的,并不是由管腔变窄所致,而超声检查能够将动脉内中膜的结构以及斑块病变改善的程度清晰地显像,降低误诊率。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诊断比心脏造影,可减少对机体的损害,且能保证诊断的安全性。经临床研究,患者对颈动脉超声满意度较常规诊断方法较高,且该诊断方法可反复诊断。而本组研究中颈动脉斑块病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本次研究结果和张凤华等人的试验结果相符[3];由此可说明颈动脉病变和冠心病具有相关性;对颈动脉检查可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含金量高的临床参考数值。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诊断准确率远远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将颈动脉超声用于冠心病检查诊断中,易于患者接受,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故该种新型诊断方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 董继武,李淑萍.颈动脉彩色超声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11):2573-2574.

[2] 古丽·阿不都克然木,王艳.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6,20 (27):23-25.

[3]张凤华,孟方,李英.超声诊断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30(3):653-654.

Clinical analysis of caroti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ng Xufang
Fire Corps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13006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aroti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4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r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arotid ultrasound diagnosis,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traditional diagnostic methods.Results:The satisfaction rat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arotid ultrasound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Coronary heart disease;Clinical analysi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4.73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