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7-01-21 10:25单清华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小学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中愈发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亮点。因而,小学教师应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举办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实现创新、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时间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有重要作用。相较于坐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小学生更加喜爱自己动手实践,因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中灵活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延伸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进一步丰富及内化。

1 综合实践活动相关概述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从小学3年级开始,必须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至6年级结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包含在学科领域框架中,而是超出之外,课程组织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更为强调,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接,综合运用已经学习的相关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1]。

对于小学3~6年级的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所依托的领域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研究性学习,二是社区服务,三是社会实践与劳动,四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这四个领域的界限并不清晰,即可跨界线开展,以提升活动内容的综合性。由实践研究可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为狭义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性内容。基于此,对于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来说,本质即为实践,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必要性

近年来,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越来越注重。一项相关的调查研究可知,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尚不足6%,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一般。随着人们对学生实践能力重视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小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更戏外通过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合作能力、办事能力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3岁以前,50%的生活习惯与技能已经形成,6岁时,30%形成,20岁前,剩余的20%形成,原因为青少年具有旺盛的精力,能够较快的接受新鲜事物[2]。由此说明,实践教育应从小学开始,在适当的时间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学习及生理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上述叙述可以看出实践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十分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相应的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一)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培养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其对纷杂生活充满了好奇,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融入趣味性,以此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与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相比,自主、探究式学习,凸显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的方法传播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自主探究模式下,不仅能够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逐渐拥有修改、推敲等习惯,还能够拓宽其思维,针对同一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分析与研究。此后,小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经验,为实践提供了可靠保障,利于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同时也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以节约用电为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认知及性格等,明确教学目标,划分活动小组,指导其调查家庭、校园的用电情况,并集中汇报调查情况及结果。通过实践活动,使小学生了解了节约用电的意义,提高了其沟通能力、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在整个活动期间,小学生均保持着高度的参与热情[3]。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全方位关注影响小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因素,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状况,为其提供个性化与差异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此后方可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合作模式下的培养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借助不同的活动,丰富小学生解决问题经验,使其掌握相应的技巧,并逐渐提高其实践能力。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展开课题探究,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与探究力,使其与学校、社会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活动内容等,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案,为小学生营造舒适、活泼的学习氛围,通常情况下,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应在两名以上,在活动中小学生应积极沟通、交流与协作,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可提高其综合能力。

例如:以拼图活动为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拼图图案,引导学生提高拼图效率。在布置任务过程中,学生可自发组成小组,也可由教师划分小组,经组内成员讨论,选取最优拼图方案,待方案确定后,在组内进行实践,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发表各自想法,越是新奇,教师越应鼓励,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在合作模式下,教师应充分发挥组间合作的功能,将学过的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连接,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活动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不断提高,因此,实践中应合理运用,并探索其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三)基于生活实际的培养策略

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纯依靠合作等远远不够,更为关键的是结合生活元素。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好奇心较强,且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的阶段。基于此,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元素,充分调动小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吃东西这一生活常见现象,组织“小当家”野炊活动,引导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收集与活动相关的内容,并亲自动手,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为了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任务布置,如组长、计时员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去做,使得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当发现小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从而确保实践活动能够有序开展。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度较高。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收集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无论小学生的想法多么天马行空,教师都不要急于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兴趣,反而要适当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究,并告诉学生即便是挫折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此,学生日后会更加愿意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将生活元素渗透至学生能力培养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促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

4 结论

实践能力是当前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条件,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素质的重要性,并注重学生的从小培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同时,遵循学生个性化要求,结合学生真实喜好,以激发其学习欲望,实现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微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128-129.

[2]郭玉定.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学周刊,2015,33:189-190.

[3]陈妙姬.基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3,10:82-86.

作者简介

单清华(1971-),女,辽宁大连人,大专,一级教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向。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小学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