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田径教学中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与策略研究

2017-01-21 10:37刘守香叶盛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田径中学生中学

刘守香+叶盛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逆反情绪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对策,提高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健身价值。

关键字:中学田径;教学;逆反心理;策略

田径运动作为各种项目训练的基础,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形体塑造和健康的重要保证。然而在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田径项目的特殊性,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于田径运动产生冷漠、反抗、拒绝等行逆反心理。

1 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逆反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田径课学习效果考评方面

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考察田径课的学习效果时都是划定一个成绩作为达标线,只要学生的成绩能达标就说明田径课的学习效果很好,但是在确定达标线的时候很多教师都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情况。因为一个班里学生的 身体素质是高低不一的,有些学生可能很轻松的就能达标,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达标,在这种情况下前一种情况的学生在田径课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就不如后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这种评价方式的话,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对于经过努力而达标的学生得到的与他们平时付出的不成比例,这样长久下去就会使他们对田径课失去兴趣, 甚至会出现逆反情绪。

1.2 教师在田径课中的组织教法方面

目前,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田径课的组织教法方面一直沿用以前的组织教法,这种老的田径课的组织教法由于缺少趣味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很难被学生接受。田径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走、跑、跳、投等练习组成。田径项目本身相对于其它如球类等项目来说比较枯燥。田径课讲授内容和方法是以为竞技训练为基础的,与中学生愉悦的心态和新课标下对田径课的要求以及对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改革方向不吻合。

1.3 学生自身情况方面

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课价值的认识程度和对体育项目技术理论的理解程度没有产生本质的变化,自觉参与健身锻炼的意识淡薄。一些中学生甚至在思想上对田径课存在有很大的误区,体育兴趣低落。此外,在考试达标这一无形的压力下,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好,学习体育项目有困难,不容易达标,不想也不愿意学,进而产生自卑心理,丧失信心。

1.4 环境因素

目前,中学田径课一般都在室外进行。课程本身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田径课会被阻断,使田径课教学的连续性受到影响,这样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另外,许多学校田径场地设备比较简陋,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塑胶操场,一到有风的天气尘土飞扬,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对策研究

2.1 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田径教学大纲》把与发展跑、跳、投能力的有关内容如短跑、中长跑、接力跑、跨栏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等项目作为田径课的教材。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田径教学大多在室外,无可厚非地要受气候条件影响,气候条件对田径教学有利又有害,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弊为利,否则在恶劣的条件下教学,势必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田径教师还要掌握好课的密度和运动量,并增加趣味性游戏,来进行课的调节以及间歇的次数,冬季要调配教学内容适合冬天教学; 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来按排教学内容,在室内因地制宜采取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进行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仰卧起坐、负沙袋做跑跳或进行原地扶物后蹬跑练习,方式灵活多样,很大的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消除逆反心理。

2.2 加大田径教学的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在田径教学成绩评价中应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要体现和重视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要将学生的出勤率与学习态度考虑进去,要防止只看技术技能或运动素质成绩的片面性,而要把学生锻炼的意识、锻炼的积极性等方面统筹考虑。成绩评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体现区别对待,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在田径教学成绩评价中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以体育活动的态度、知识及努力程度为主的个性化评价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提前备课做好准备。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其次,教师应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个人魅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平时要注重与学生和谐相处,多鼓励,多关心,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和学生产生正面冲突。此外还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变化。

2.4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客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在体育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身要认识到田径对自身素质发展和形体塑造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田径自身的枯燥性,并借此锻炼自身的耐心、毅力等优秀的心理素质。学生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合老师的教学,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好的开展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小结

在解决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逆反情绪时,教师必须深入的研究教材,制定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策略使所有学生在经过学习以后都能得到满足,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6

[2]曹波.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刘建国.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2

猜你喜欢
田径中学生中学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多解中学创新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