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问的技巧探究

2017-01-21 13:36马增年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切入点科学探究

马增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与思维、点燃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提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迅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然而,如何设计课堂提问,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1 提问要有适时性

就是指提问的时机要合适,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问题切入点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课堂结构和成败,所以说提问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如何选择问题的切入点呢?通常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例如:在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当学生做完食盐、沙子的溶解实验后认识了什么是溶解,接下来要学习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此时教师就要以提问性语言来问学生:面粉能溶解吗?在水中怎样?等等,从而引导学生继续下面的进一步学习,通过过滤方法学习研究。其次是是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上课开始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课前处于自由状态的情绪吸引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2 提问要采取循序渐进式

由于教师提问没有经过很好推敲、琢磨,经常出现以下现象:教师提问没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符合学生储备的知识体系,提出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或问题零散,没有逻辑性。使学生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回答什么,或者只追求提问的数量,却不追求提问的质量,在课堂过程中,过多的师生一问一答,造成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感受的缺失。面对此情况应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循序渐进式策略,是指课堂提问设计要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通过提问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夸美钮斯也曾强调,要使先学到的东西为后学的东西开辟道路。在科学教学中,提问设计必须掌握这一技巧。例如在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教师在提出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问题前,首先要提问学生从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进行复习引入,学生回答出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教师在问: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学生回答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教师再问:声音传到耳朵,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进一步引出了学习耳朵的构造,以及鼓膜能振动,最后引起听觉。这样的提问使学生把旧知和新知很自然联系在一起。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容易。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3 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难易适度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有效地指导。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既不能太容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处下手。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回答的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问题。如《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中对各种杠杆类工具的比较,若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三类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许多学生会从形状等方面来加以比较,很难找准比较点,但如果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1)想一想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

(2)要比较它们是否省力,关键需要找出什么?

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经历了一个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比教师直接提问更形象、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4 提问要及时,恰到时机

当学生课堂上的发现和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歧义时,这是教师提问的有利时机。因为这时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撞击,更有把问题搞清楚的强烈欲望,教师的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建立的正确概念会更加牢固与准确。如在《种子发芽实验(一)》中,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推测种子发芽需要阳光。但是,经过几天的实验对照观察,在《种子发芽实验(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这时教师提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学生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绿豆发芽的个数的比较,得出光照不是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5 提问可从多角度进行,拓展知识面

多角度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反问等形式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在执教《轮轴的秘密》时,探究活动进行完之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哪些地方运用了轮轴,并分析它的轮和轴在什么位置,这些问题在本节课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好解决,但当问到:它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时,学生只会说省力。但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采用了反向提问:如果汽车的方向盘上没有一个大轮子,只是一个轴,那使用起来会怎样呢?从而加深学生对轮轴在生活中作用的理解。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只要不断实践,努力摸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优化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猜你喜欢
切入点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