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家风的现实意义

2017-01-21 17:49雷雪娇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内涵

雷雪娇

摘 要: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或生活作风。其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党爱国、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二是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三是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传承红色家风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红色家风有利于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有利于营造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还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关键词:红色家风;内涵;现实意义

《辞海》把家风定义为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简单的说家风是一种教育力量,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价值追求、情感态度等都受到家风的影响。绝大多数家庭、家族的家风是通过口耳相传延续下来,而有的家庭、家族把家风用文字记载了下来,就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家训》,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唐太宗的《诫皇属》、《包拯家训》、《钱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等。

1 红色家风的内涵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无论是文化先贤,还是政客名流,都十分重视家风。中国共产党同样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并且一直把家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规范》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对家风建设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2]”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是引领全社会家风建设的方向标。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或生活作风。红色家风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党爱国、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二是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三是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

(一)爱党爱国、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

《礼记·大学》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齐家为治国之本,家庭教育搞不好,就无法教好别人。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一体思想,被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所继承,演化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毛主席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这些人除了大弟,其余五位亲人牺牲时都不满30岁,甚至侄儿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19岁。贺龙家族,满门忠烈,贺龙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唐天际的4个子女从小就立志“永不背叛革命前辈,永不背叛党的事业”,长大后全部从军。1975年,儿子唐双津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年仅26岁。不论遇到多大危险,不论付出多大牺牲,不论遭遇多少苦难,老一辈革命家们无怨无悔,甘愿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奉献一切,他们的家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

《包拯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曾国藩以靠做官发财为耻,“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不妄取分毫”。我们各时期优秀共产党人非常重视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家风家规。

毛泽东有著名的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属徇私情,念旧但不为故旧谋私利,济亲但不为亲戚撑腰[3];周恩来给家庭成员定下“十条家规”;陈云严格要求亲属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不搞特殊;钟期光从不就子女成长打招呼;牛玉儒对家人约法三章:不准开门,不准收礼,不准说情。这些共产党人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他们把严守纪律、廉洁奉公融入到对亲人的关爱中,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三)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

《曾国藩家书》有言:“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并把勤俭持家的家风,通过言传身教传给了子孙后代。

朱德的孙子朱和平回忆说,粗茶淡饭,够吃就行,衣服干干净净,穿暖就行,这句话是朱德的真实写照,朱家一直秉持着“以德树人,勤俭持家”的家风。习近平传承了父辈勤俭持家的家风,母亲齐心回忆说,两个儿子从小就穿他们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花红布鞋,习近平曾因此受到同学嘲笑,父亲教他把花红布鞋染黑。2001年习仲勋88岁寿辰,习近平因公务繁忙缺席,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4]。

2 传承红色家风的现实意义

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家风故事教育和感动了后人,他们的红色家风是全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传承红色家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传承红色家风有利于改进作风、端正党风、淳化民风。

(一)有利于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家风就是滋养干部作风的土壤,好的家风才能养成好的作风,家风正才能作风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更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在《关于正确处理人名内部矛盾的问题》里,毛泽东强调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5]。其后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也都阐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习近平也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6]”

历代领导人之所以如此重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都是源于对历史的反思。我国自古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纵观历代王朝都是三代而衰,汉有文帝、景帝、武帝,唐有太宗、武后、玄宗,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太宗李世民在评价魏征时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以史为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少数党员干部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追求物质享受是时势所趋。这种思想与当代现实相悖,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还有大量的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还有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等待脱贫。所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始终弘扬“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传统美德[7]。

(二)有利于营造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现在党内,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党风和政风,家风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而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家风不正,治家不严已经成为党员干部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历数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案要案,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等,都与治家不严有关,几乎每个腐败分子背后,都有一个以党员干部为中心构筑起来的家庭、亲情和人情圈子,有的是夫妻店、有的是父子兵,更有甚者是全家“总动员”。据统计,2015年中纪委网站发布的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违纪的通报,其中有21人违纪涉及亲属、家属,比例高达62%[8]。大量违纪贪腐案例表明,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治国平天下”,先要做到“修身齐家”。手握公权,只一心为民,从不私用,是全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党员自身应该做到的,虽然想要做到确实不容易。然而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人都做到了并坚守了一辈子。谷文昌家“清白持家”的家风在东山县广为流传,其家风有些“不近人情”,他的5个子女在生活和工作上没有受到任何特殊照顾。杨善洲常说:“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他一辈子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杨善洲等优秀党员通过立家规、严家教,培育出好家风,也给百姓留下了好口碑。党员干部应以优秀党员为榜样,给自己创造一个稳固的家庭大后方,从而静心、放心、塌心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共同营造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家庭和睦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王岐山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乡规民约中的精华,来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9]”在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时,红色家风能够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

红色家风中蕴含的爱党爱国、廉洁奉公、勤俭持家等美好的元素,一旦融进每一个人的血脉中,个人和家庭将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人人积极向上的发动机,进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不仅需要8800多万党员的努力,也需要普通公民传承好家风。大连市优秀企业家徐德凝就在家庭生活中,坚持做了别人难做到的四件事:一是至今没顶撞过父母;二是结婚40年,夫妻没有吵过一次架;三是兄妹5人在一起共事几十年,从没有为利益红过脸;四是培养、教育了四个优秀子女。徐德凝认为自己今天的成就,得益于父辈传承下来的孝悌忠信的家风。武术世家传人李增普重视武德,认为习武之人应德艺兼修,文武并进。他的传武师训是“以德铸人、以武锻身”,立下家训“始于孝亲,行于益民,勤于读书,终于修身。” 普通工人丛曰清一家四世同堂,以孝闻名。家里的电视自从买来后一直放在父母的房间里。当有人问起时,丛曰清的爱人回答说“不是不能多买一台,如果买俩,晚上谁去老爹老妈房间,时间长了,老人就会孤单。”无论是企业家、武术传人,还是普通工人,他们都用良好的家风影响着家人和身边人,共同用正能量塑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总之,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领导干部应做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10]”,普通社会成员应以家为单位,由小及大,由少及多,把良好的家风推广至全社会,让红色家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相信有新一代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红色家风的传承,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折射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EB/OL].新华网,2015-02-17.

[2]潘婧瑶 董婧.从“家风”传承看习近平如何齐家治国[EB/OL]. 人民网,2016-02-17.

[3]卢鹰.疏于齐家 祸起族灭[N].人民法院报,2016-05-27(7).

[4]刘新华.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N].解放军报,2016-04-28(6).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40.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363.

[8]刘建武 吴怀友.坚持和弘扬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N].光明日报,2013-12-03(11).

[9]周韶钧.筑牢清白为官第一道屏障[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1-30(4).

[10]微评:汲取和发扬乡规民约中的精华[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1-29(4).

[11]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Z].2015-10-12.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