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宋咏史组诗的特点

2017-01-21 17:58孔令许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南宋特点

摘 要:南宋是继晚唐之后咏史组诗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咏史组诗即承继了宋前咏史组诗的传统,又有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南宋小型组诗,梳理南宋咏史组诗的总体特点。题材上以歌咏贤君能臣、隐士、烈女、儒生、本朝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体裁上以近体诗为主,有律诗、有绝句,形式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

关键词:南宋;咏史组诗;特点

南宋是继唐代之后咏史组诗发展的又一高峰,它是在继承汉魏六朝唐代咏史组诗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繁荣的,因此它具有前代咏史组诗的某些特点,同时它又与南宋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糅合而形成与前代不同的特点。

题材上南宋咏史组诗主要以贤君能臣、隐逸之士、女子、儒生文士、本朝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歌咏对象。

项羽、光武帝、孙权、刘裕等君主都建立了赫赫功绩,成为南宋文人歌咏的对象。歌咏项羽的主要有朱淑真《项羽二首》、陈淳《西楚霸王庙二首》,前者侧重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对他的悲剧给予深深的同情,后者侧重写项羽的赫赫武功,表达对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的渴慕与向往。光武帝在汉末动荡的社会脱颖而出,再建汉室江山,成为南宋文人心目中的能君明主,曹勋《题光武庙二首》写光武帝征战生活及对他的评价。王十朋《光武二首》评价他为中兴之主、谨厚之人。孙权和刘裕为偏居南方的六朝君主,与南宋政权非常相似,但他们都建立了一番功绩,刘子翚《建康六感·吴》写孙权“一呼定南国,再战威强邻。抗魏既摇岳,攘刘亦披鳞”的历史功绩,评价其为“大皇、英材”。《建康六感·宋》写刘裕“南勘奠番禺,西狩澄泾渭”的巨大功业,赞美其为“伟人”。这些君主的功绩是南宋帝王无法比拟的,南宋文人对他们充满了向往,把他们诉诸笔端,赞美他们。

贤臣是南宋文人歌咏较多的一类人物,他们品行高洁、忠心事君,堪称古代臣子的典范。王庭珪《和赵叔清登殷仲堪读书台二首》、《和郑元清同游殷仲堪读书台二首》写晋朝贤臣殷仲堪,他为官清廉、喜好读书、精通医术、关心民生,成为晋朝能臣良吏的代表,为南宋文人推崇。朱淑真《刘向二首》写刘向精忠为国,多次上书,终不被所用。程洵《用韵题诸葛武侯二首》高度评价诸葛亮的“精忠、大义”,赞美他的历史功绩。周密《子房二首》写张良的聪明才智和他晚年学道求仙得以善终。《七爱诗赠程乡令赵君》写周、汉、唐三个时期七个基层官吏,勉励赵君要以此为榜样。

隐逸之士主要歌咏严光、严君平、韩伯休、向子平、陶渊明等,其中歌咏严光的组诗最多。张浚《过严子陵钓台二首》赞美严光不慕富贵,甘愿隐居养真。滕岑《题钓台对严氏楼三首》以严光为例,劝告严氏不须苦要为官,隐居青山也是人生的乐趣,借此表达作者隐居的愿望。陈著《题严子陵钓台二首》评价严光“大有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大影响。《续评史二首》写严君平和韩伯休,严君平卖卜于市,韩伯休卖药长安,作者高度赞美他们的隐逸之举。冯时行《忆渊明二首》表面上回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其实是自己隐居缙云山中的生活写照。此外写隐士的还有叶茵《吴江三高祠》写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不恋官位、激流勇退的智士。

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歌咏女性的组诗,数量之多超过了前代。女性主要写两类:宫女和孝女烈妇。前期主要写宫女,主要作家是曹勋,《楚宫词三首》和《汉宫词三首》写古代宫女孤独寂寞、倍受冷落的命运。《王昭君四首》写昭君远赴大漠的悲剧,同时也指责统治者昏庸。

南宋后期出现的以女子为题材的组诗带有强烈的伦理说教色彩,这可能与南宋后期理学发展有关。这些女子多为孝女烈妇,她们成为南宋文人心目中女子的典范。刘克庄是这一时期创作此类组诗较多的诗人,主要作品有《广列女四首》、《广游女三首》、《又六言二首》、《处士妻十首》这些女子有的为孝女,有的为烈妇、有的敬夫、有的不慕名利、甘愿贫贱,有的拾金不昧。此外这类组诗还有蒲寿宬《咏史八首》分别写陶侃母、谢道韫、蔡文姬、鲍宣妻、乐羊子妻、朝鲜妇、孟光、黔娄妻。释云岫《曹娥江泊舟二首》写孝女曹娥。林采和李壁《黄陵题咏二首》写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

对儒生文士的歌咏侧重点不同,有的写儒生的智慧学识,有的写文士的文学成就。刘克庄《陆贾》二首写他出使南越,不辱使命及他为陈平出谋划策。《题放翁像二首》、《题诚斋像二首》主要写陆游和杨万里的文学成就。王应麟的《配食大成乐章》和陈淳的《训儿童八首》分别写儒家的代表人物曾参、孔伋和孔子、颜子、曾子,这类组诗主要赞美先儒,带有很强的说教功能。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歌咏本朝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组诗,他们回顾本朝历史,总结本朝历史教训,通过歌咏表达作者的历史思考。刘克庄《感昔二首》写北宋历史,总结了北宋在军事上经常失败的原因。《读崇宁后长编二首》写北宋徽宗年间腐败的政治,总结了北宋灭亡的原因。《即事十绝》主要写南宋的军事形势。《端嘉杂诗》回顾了南宋的政治和军事历史,表达了作者坚持抗战、收复失地的信心及对腐朽政治的不满。郑思肖《五忠咏》歌咏本朝五位忠义之士,他们在南宋王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拼死抵抗,不屈服于元朝,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南宋的忠心。

体裁上,南宋咏史组诗以近体诗为主,有律诗、有绝句,形式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

南宋咏史组诗大多具有浓郁的咏怀成分,作者不单独吟咏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是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媒介,抒发自己的历史见解和情怀。他们歌咏贤君能臣,赞美他们功绩、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贤君能臣的渴望。他们歌咏隐士,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行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本朝历史事件的歌咏,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如刘克庄歌咏本朝历史事件的组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苍凉和无奈及对本朝腐败政治的愤慨之情。

参考文献

[1]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85.

[3]马积高.《中国古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李似珍.《中国学术编年﹒宋元卷》[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朱易安.《全宋笔记》[M].大象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孔令许(1978-),男,200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南宋特点
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
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
马麟《郊原曳杖图页》与南宋绘画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犹太与南宋流亡文学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