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浅析

2017-01-22 20:14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培育主体农民

李 旭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农牧局科教站,会东 615200)

会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浅析

李 旭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农牧局科教站,会东 615200)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现代农技推广的有效形式。文章以会东县为例,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便于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会东县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现状 应用对策 浅谈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通过一系列试验、示范、指导和培训等方式,把良种、良法等配套服务和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者手中。现代农业技术是将一种集成的、高效的、安全的、绿色的农业系统[1]。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一定文化素质、以农业经营、生产或服务为主要职业,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居住在城镇或农村,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业从业人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转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包括培训客体、培训主体、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和培训效果保障等[2]。

1 会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现状

会东县位于凉山州境内,全县总人口42.5万人,辖有7个乡、13个镇。会东县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4年以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其中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100人,生产经营型100人。国家为了解决“谁种地、种好地”等问题,培训一支经营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挥主体作用较明显的新型农民[3]。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授课老师采取灵活多便的方式,如就近培训、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主要围绕农村政策与农业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职业道德与素养、农村生态环境与美好乡村建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创业理念和特色种养业技术等。通过了几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大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和步伐,但是在培训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加以逐步解决。

2 会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资金供给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需资金是由政府财政通过项目拔付的。由于会东县是一个经济不发达县区,资金收入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县级财政压力较大。有时培训资金到位较晚,由于新型职业农民时间较长,有的省份长达15 d,直接导致一些培训机构的运转出现了困难。而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急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有些学员自付费用进行培训,大大地影响了培训职业农民的积极性。在2017年有些省市列入民生工程,培训资金有所保障,总体上还是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2 培训内容、培训人数与现实脱节

培训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达到新型职业培训目标,依靠短期的农民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遇到的实践问题,还要进行诚信经营意识、优良职业道德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等[4]。此外,有的老师授课仅仅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农民对理论研究不感兴趣,只关心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会东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县区,各民族受教育水平不同,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会东县每年只给50个职业农民培训指标,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代农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

2.3 培训体系建设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专业队伍和专门机构作主体支撑,现有以农广校为主体的教育培育体系,很难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会东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存在着培训资源不足、机制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条件不配套等问题,职业农民认定主体也需要明确,因此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设迫在眉捷。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与建议

3.1 多渠道加大职业农民培育投资力度

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各方面资金,如农业推广资金、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等,职业农民培育是现代农技推广的一种有效措施,是现代农技推广的一种重要补充。第一农业民生类资金,包括基本口粮田、田园化、农业水利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设;第二农业发展类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产业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类等;第三农业保障类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科技与信息化等。

3.2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长效制度

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新型职业农民,第一开展多种培训方式,尊重农民意愿,采用“就近培训”、现场教学、进村办班等多种灵活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职业农民培训参与性、互动性;第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第三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计划,发展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确保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另外,对于会东县等落后地区,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人数,充分发挥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是解决未来“谁种田”的有效途径。

3.3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

以会东县为例,应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设,以农广校为基础,以农业技术学校等学校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家庭农场为教学阵地的培育体系,满足职业多层次的培训需求。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学队伍。同时,把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职业农民培训中,加强农广校和职业学校的条件建设,从而有效地促进职业农民培训有序开展。加强职业农民认定管理,选任认定管理主体,规范认定和标准程序,明确职责,确保职业农民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

[1] 唐安来.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

[2] 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高等农业教育,2013,4(4)107~112

[3] 刘玉英,任志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信息,2015,12:24~25

[4] 王留标.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个关键因素.农民新科技培训,2015,9(1):9~10

猜你喜欢
培育主体农民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