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国际亚洲传统医学大会侧记

2017-01-23 06:12李志芳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亚洲教授

2017年8月6日至12日,第九届国际亚洲传统医学大会(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raditional Asian Medicines,ICTAM IX)在德国基尔大学召开。国际亚洲传统医学大会是关于亚洲传统医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主要涵盖东亚地区(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和南亚地区。涉及的医学体系除中、日、韩传统医学外,还包括阿育吠陀(Ayuverda)、瑜珈(Yoga)、尤那尼(Unani)和悉达(Siddha)、藏医,以及西亚、中亚和北非实行的希腊- 阿拉伯等各种传统医学。

1979年9月,国际亚洲传统医学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Asian Medicine,IASTAM)在澳大利亚成立,并举办首次国际亚洲传统医学大会。此后平均每四年举办一次,依次为:印度尼西亚(1984)、印度(1990)、日本(1994)、德国(2002)、美国(2006)、不丹(2009)、韩国(2013)、德国(2017)。每届医学大会由国际亚洲传统医学研究协会联合当地主办机构举办,都会邀请各领域专家,如临床医生、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医史学家,以及重要的国际组织代表参加。该协会已经逐渐成为促进亚洲传统医学的重要国际组织。

本次会议主题是“相遇、翻译与转化”(Encounters, Translations and Transformation),吸引了来自中、日、韩、英、美、德、印等30多个国家的35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照不同的讨论主题设置了30个分会、9个临床模块、13个研讨班,并举行了两次全体会议和一次圆桌会议,会议期间还展示了不同小组制作的介绍视频,内容覆盖亚洲医学的方方面面,可谓一场学术盛宴。

多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等不同地区的中国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的甄橙教授组织第三分会场讨论,主题是“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对传统中医学产生的影响”。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蒋育红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梁润英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李志芳、首都医科大学程陶朱参加了讨论。甄橙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借鉴与发展:脑卒中在中国的历史研究”(To Learn and to Develop∶A Historical Study of Stroke in China),回顾了近现代中国脑卒中的研究历程,以及西医传入后对中国卒中科学的影响。李志芳的报告“从疾病命名看中西医学的差异:以中风为例的研究”(Research on Strok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ming Process)通过对比中西医学对脑卒中的命名演变,探讨中西医学存在的差异。蒋育红教授的报告“建国十周年生物医学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Biomedical Research into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1949~1959 in China),讨论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9年的十年中,在新政府的政策指导下,生物医学对中医研究及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梁润英教授的报告“中西方文化视野下中医防治肥胖症的特色”(Characteristic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by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探讨了中医学对肥胖的病因认识,并提出了解决之法。程陶朱以“从家庭到社会:中国失能老年护理模式的历史演变”(From Family to Society: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Nursing Model for Disabled Elders)为题,介绍了中国老年人护理模式的演变过程,及老龄化趋势下老年人在中国的照护问题。

会议期间,大会组织方就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的发展问题,对甄橙教授进行了采访。甄橙教授认为,无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还是西方传统医学,虽然名称不同,理论不同,但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有各自独特的哲学思想,重视临床观察,从实践中总结治疗经验,强调医学道德,主张医生要以病人为中心。所以在小组的专题讨论中从慢性病、减肥、老年护理、中西医学比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的影响。比如脑卒中在中国很普遍,对于脑卒中的认知,中国传统医学经历了外风、内风、非风致病等不同时期的理论发展。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学科的发展,中国也逐渐接受了西方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卒中是脑血管变化引发的疾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在治疗上不仅接受了西医药物,还接受了医院的形式。近些年在接受卒中单元的新理念的同时,也加入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元素,比如石学明院士发明醒脑开窍针,成为石氏中风单元的精髓。在慢性病为主的年代,相信中国传统医学更能够发挥起作用,会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此外,还有多位中国学者参会,如北京大学医学部赖立里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昊副教授做了小组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梁嵘教授做题为“舌诊:从历史记录到重要的未来前景”的报告。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张如青、陈晓、陈丽云、李海峰、王尔亮、严娜诸位老师参加会议并做讨论,分组讨论主题为“疾病——从历史到现代”。

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的梁其姿教授应邀作大会报告:“想象与现实的‘南方’:东亚南方医学、专家和身份的前现代纠葛”(A ‘South’ Imagined and Lived∶The Pre-modern Entanglement of Medical Things,Experts,and Identities in East Asia’s South),主要呈现13~18世纪东亚地区“南方”的医学特点及在医学领域中的相互影响。台湾中研院刘士永研究员、李贞德研究员、台湾阳明大学的郭文华教授、台湾政治大学陈秀芬副教授、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颜宏融副教授、台湾高雄长庚纪念医院胡文龙助理教授参加会议并做了有关中药演变、针灸治疗、中医儿科学的研究报告。

本次会议除了学术报告之外,针灸、太极、气功、瑜伽等现场演示也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内容极其丰富。会上聆听国外专家熟练讨论中医的内容,令人佩服,感慨良多。组织方还精心安排了其他人文色彩浓厚的活动,如穿插在会议期间的音乐表演、会议间隙的博物馆参观、Busdorf(布斯多夫)与Haithabu(海特布)的特色参观、博物馆内的颁奖仪式和晚宴等,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亚洲教授
传统医学认识层面的新知新解及其要义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伊朗2009-2016年间传统医学使用及家庭费用支出情况概述
成功也会上瘾
MINORITY REPORT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