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诠释肇庆市包公诞民俗活动内涵

2017-01-24 15:51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包公肇庆市肇庆

许 辉

(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广东 肇庆 526000)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诠释肇庆市包公诞民俗活动内涵

许 辉

(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广东 肇庆 526000)

自包公诞有记载以来,至今已有550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沉浮,其祭祀表现形态不一,背后的文化内涵也随民众诉求的变化而变化。笔者梳理了肇庆包公诞演变情况,并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重新审视包公诞的内涵及价值,目的就是让包公诞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能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助推社会发展文化。

包公诞;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一、肇庆传统民俗文化——包公诞

北宋名臣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剑剁式”人物,素以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关心民苦、为民请命,孝老爱亲、忠于国家著称,以此衍生出的司法文化、廉政文化、忠孝文化被不断地挖掘和研究,目的就是让这位近乎完美的“青天”形象迸发出新的生命力。然而,有一种包公文化鲜有人涉足,但无论是在生活融入性,还是生活的指导性方面却起着积极的作用,那就是诞辰文化。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为已去世的名人过诞辰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关帝诞、鲁班公诞、伏羲诞、炎帝神农诞、黄帝诞、诸葛孔明诞、孟子诞、、岳飞诞、老子诞、屈原诞、六祖慧能诞等。人们为名人过诞辰的方式和习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代代相传,逐渐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风尚和习俗,包公诞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 2013年包公诞被评为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包公诞的渊源及表现形态

目前,详细记载包拯生平的史料有四种:曾巩《孝肃包公传》、吴奎《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包公墓志铭》《宋史·包拯传》《宋仁宗实录·臣僚附传》。

这四种史料都没有提到包公的生日,至多说包公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至于生月、生日和生时不详。孔繁敏先生撰写《包拯年谱》,杨国宜先生撰写《包拯集校注》,也都没弄清包拯的生月生日生时。

但在包公生前,宋仁宗《赐枢密副使包拯生日礼物诏》透漏了包公生辰信息,内容为“抱峻清之节,济沉远之谋,眷秉轴于弘廷,省梦熊之嘉月。方宠政涂之望,特将私馆之颁。续尔寿祺,昭予礼遇。”古代生男孩称“梦熊之喜”是指包公生日。这里的嘉月指的是春月(农历正月至三月),所以可断定包公的生日应在农历正月至三月。肇庆人为什么选择农历二月十五为包公庆祝诞辰,已无从考证,肇庆人有个普遍的说法就是有包公祠就有包公诞。根据《肇庆府志》记载,端州兴建的第一座包公祠是在1068-1077年间,在府治仪门之左,宋熙宁端州郡守蒋续(绩)建,原因是蒋续(绩)仰慕包公为人,有感于包公的善政和廉洁。根据府志记载,建祠过程中并无包公过寿辰的相关记录。但在明朝,有了关于祭祀包公的蛛丝马迹。肇庆市包公文化园收藏了一方明成化年间(公元1468年)的《重建宋包孝肃公祠堂记》古碑,碑文记载“华亭黄侯瑜来守古端,初谒,下包孝肃公拯祠于郡治丽谯楼内之东偏,既怃然曰:此厉廉具也,何至陿隘侈屺,又旁通府库,为隶厮出入处邪!越明年丙戌,乃上疏,上俞其请。制下,每岁春秋祀以少牢。”据肇庆耄耋老者说,春祭指的是包公生辰祭祀,秋祭根据包公去世时间进行祭祀。所以,可断定最初包公诞是在1467年开始,至今已有550年的历史,祭祀的方式是少牢之礼。在比较重要的祭典上,畜生在祀前须用栏圈(牢)蓄养一段时间,故经过牢养的牛、羊、豕为“牢”,太牢为牛牲;少牢为羊牲。春秋后,太牢一般指牛、羊、豕三牲;少牢一般指羊、豕二牲口。根据碑文,当时实施春秋两祭的原因是社会贪婪成风,为激励官员,树包公为榜样,宣扬廉洁之风。

包公文化园还收藏明朝(1504年)一方古碑,名为《宋包孝肃公新祠记》,碑文记载“祠之迁也,岂但寓怀贤之意而已耶?将俾食禄与夫宦游而道出于兹土者,造祠登拜之顷,睹庙貌之焕然,瞻遗像之如在,肃然兴其仰止之心,勃然笃其思齐之志。殆见播清风而秉直道,济济乎其人也。则于世道,端有赖焉。”从碑文可以看出,迁建新祠祭拜的原因仍是让世人效法先贤,传播清风,堵塞邪佞的通道。关于祭祀礼仪虽然碑文未曾提及,但和1467年相差不远,推测仍是少牢之礼。

肇庆市包公文化园还收藏清康熙年间(1624年)一方名为《百子灯田提名碑记》的古碑,碑文记载“端城西門内原建有宋孝肃包公祠,祠後復有戴公生祠。祠经日久,风雨飘摇,包祠庙貌塵,木石犹存。至于戴祠,则废毁矣。”从碑文对包公祠的描写,可以看出,人们较少祭拜包公,春秋两祭的习俗也肯定被终止。

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待兴,举国上下忙于现代化建设,社会没有出现贪腐成风的现象,在当时看来有点“封建迷信”色彩的包公诞活动一直被搁浅。直至西江发洪水,数日未退,百姓想到包公治端时,曾筑堤排沥,屯田养鱼,效果奇佳。于是就将包公神像从包公祠抬出,让包公像沿河堤巡游,祈求包公驱邪避灾,赶走洪水。因此,在每年包公诞,包公巡游取代了少牢之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夙愿代替弘扬清廉之风。到1969—197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包公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包公被视为“四旧”,别说诞辰祭祀,就连包公祠也被夷为平地。

三、当代包公诞活动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在金钱和物质的引诱下,功利主义逐渐侵蚀了部分党员干部,贪腐现象又开始萌芽。肇庆百姓再次抬出包公,给官员严重警告。包公诞也随即恢复,并在2013年被列为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公诞的表现形态更加多样,背后的内涵也更为丰富,包括祭祀仪式、包公巡游、包公送福等。

祭祀仪式:肇庆富有威望的长者身穿汉民族传统的“玄端礼服”,依照明朝少牢规例,通过“就位、迎神、奠币、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送神、分胙”九步完成祭祀仪式,继而诵读包公诗作《题端州郡斋》和《弟子规》。整个过程体现了仪式的庄重感和肃穆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帮的良好形象;弘扬尊老爱幼、礼让宽容、文明用语的中华传统美德。

玉印盖福:原在肇庆西门包公祠内有包公印,后因种种原因而流失。传说此印印钮为龙,印面为朱文(凸字)小篆体“龙图阁大学士包拯之印”(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一职),以黄绸包裹。盖印沾福,祈求包公庇佑。

供奉文房四宝:包公任端州知州期间曾修建文昌阁以激励百姓崇文尚学,更开办了岭南第一所官办书院“星岩书院”(今肇庆市第一中学前身),故北宋端民认为其是文曲星下凡转世,于旧包公祠使用笔、墨、纸、砚来供奉。现仍沿用文房四宝来供奉包公这一习俗。营造崇文尚学的氛围。

包公巡游:由信众供奉的樟木包公像将被奉请上轿,由四名壮汉抬着威武出游。灯笼引路,长幡在前,大锣鸣锣开道,展昭与四大护卫合力护送,醒狮、衙役、八音乐队、“肃静回避”牌、罗伞、御扇、九牙旗、汉服方阵、信众等上百人组成的浩荡方阵紧随其后。包公出巡,自古寓意驱魔辟邪,为百姓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现如今,包公巡游又有新的内涵,寓意包公走进群众、了解百姓、与民同乐的大爱精神,为当今官员树立榜样。

包公送福:包公送福前采用醒狮、太极扇、咏春拳等传统娱乐方式预热。“御猫”展昭表演完精彩的“青龙降魔剑”,其与四大护卫将迎出黑脸“包公”。“包公”在包公祠牌坊前与民同乐,为端州百姓送出诚挚祝福,带领护卫与随从为市民群众派送数千个福袋。获得福荫的百姓迎祥接福,自此福有攸归。

包公系列文创产品:借“包公诞”之际,包公文化园新开发的数十种文创产品与大家亲密接触,当下,博物馆文创产品也要走向市场,创造利润。吸引广大游客为包公系列文创产品献言献策。

包公文化小知识竞猜: 列举近1000道关于包公文化和包公文化园的知识点,以猜谜语的形式有奖问答,寓教于乐式传播包公相关知识。

四、包公诞的价值

2017年2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首次以文件形式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强调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包公诞作为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形式古雅、内涵丰富,是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载的廉洁文化、司法文化、孝悌忠信文化、广义的祠堂文化、祭祀礼仪文化、清官文化、戏曲文化、家训文化是弘扬、宣传的重点内容,也是包公诞存在的真正价值。

五、社会教育价值

包公诞活动表达的是人们祈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弘扬的是中华民族崇文尚学,尊礼重道,崇正义、重民本的中华传统美德。这种表达与十八大提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倡廉洁、树清风是相辅相成的。2017年包公诞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通过网络、微信、报纸、电视、广播宣传,关注量达到10万人次,这不得不说通过举办包公诞活动,可全方位、多角度对国民进行了包公文化的深入宣传,包公文化无形地深入到人民心中。其次,活动本身也充分体现了包公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比如,参加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达200余人,他们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把包公精神贯穿活动始终。另外,包公信众、肇庆市河南商会、肇庆市纪委、肇庆市文物博物协会、中国人民银行肇庆支行等多家单位捐赠人民币达10万元,这不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吗?自2015年包公文化园建园以来,已接受党政团体、学生、普通游客达120万人次,社会教育价值凸显。

包公诞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包公不仅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台湾、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都建有包公祠,特别是台湾,每年包公诞之际,海峡两岸的同胞欢聚一堂,畅谈包公文化。包公精神是全世界向往清廉、公正的人们的信仰。包公诞活动拉近了两岸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实现两岸大宣传、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两岸经济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包公“司法之神”深入人心:当下,最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检察官侯亮平面对师生情、学长情、发小情、市委书记情所表现出来的铁面无私、公平正义的精神,我们会不自觉地称他为“当代包公”。可见包公朱砂黑的无私铁面孔、光照青天的月牙形象,千百年来,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肇庆包公诞有个特定的规例,就是包公神像必须被请出巡游,目的就是让“铁面、月牙”的司法形象深入人心。让司法人员时刻铭记肩负的重任。在包公诞活动中,我们曾采访一位市法院工作人员,他说:“完善的法律是实现公平公正的基础,在法律环境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司法者的精神品格和职业操守往往成为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和保证。包公司法精神的、内涵中的精髓就在于包公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

民俗学、人类学价值:包公诞最初是春秋两祭,以少牢之礼祭拜,然后出现较长时间的断层,再演变为包公巡游习俗,再到被认为是“四旧”,直至现如今公祭、巡游、送福、唱戏、文创产品开发、包公知识知识竞猜等形式多样。包公诞承载了因社会变动、需求变化的不同形式的民俗活动,是实物无法取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体现了这一地区不同时期民众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信仰。

六、包公诞传承与发展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增加,参与面很广,载体多样。但对于包公诞这一传统民俗活动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古、泥古,应该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2017年肇庆市举办的包公诞活动较之以往有实质的变化,增加了崇教尚文、与民同乐、文创产品开发、包公知识竞猜、仪式感较强的公祭仪式等内容,切实解决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包公诞活动弘扬的内容永远是“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的核心思想理念;“精忠报国、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俭约自守”的中华人文精神。

包公诞历来是民间风俗活动,其传承和发展主要依靠民间力量。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明确的规定。首先当地政府坚定文化自信,把此项工作摆上日程;市委宣传部也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把市纪委、市人民法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明办等单位调动起来,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形成党政群体协同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局面。

肇庆市政府制定和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包公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实施建设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或共建包公诞文化项目。

传承和发展包公诞文化是全体肇庆市民的责任。鼓励文化馆、粤剧团、汉学社等文化单位和学校、社区、机关积极参与。发挥志愿者、文艺骨干、文化辅导员、文化经营者的热情,参与到包公诞活动中。逐渐形成人人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生动局面。

总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贯彻实施,也与各地区各部门各工作密切相连,与社会生产生活、人民群众日常行为紧密相关。因此,对待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弘扬包公文化 传递正能量[OL].开封网.

[2]恢复“包公诞”习俗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OL].南方网.

K890

A

许辉(1979-),女,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馆员,主要从事包公文化研究、博物馆宣传教育。

猜你喜欢
包公肇庆市肇庆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包公吃鱼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女包公”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包公与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