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和反弹的长效机制研究

2017-01-24 16:38于洋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四风党员干部监督

于洋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辽宁 大连 116013)

构建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和反弹的长效机制研究

于洋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辽宁 大连 116013)

“四风”问题由来已久,严重背离党的宗旨,既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具有传染性、顽固性和反复性等特点,要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必须着力构建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和反弹的长效机制,把其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经常抓、反复抓。

“四风”问题;复发;反弹;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四风”问题具有传染性、顽固性、复发性等特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反“四风”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的复发和反弹。

一、“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作风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存在着差异,但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最终都会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危害。当前,“四风”问题的存在严重危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表现形式和严重危害,从根本上防止“四风”问题的产生。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形式主义,是指片面强调形式而忽略实际的工作作风,或者是指只注重事物的现象而轻视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学风不正、知行不一;文来文往、文山会海;花拳绣腿、不求实效;隔靴搔痒、走马观花;贪图虚名、华而不实。形式主义这种只注重表面工作而不深入研究实际的工作作风,不仅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也对党的事业造成了危害。形式主义只讲形式,不干实事,妨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国家的政令畅通;形式主义蔓延,导致务虚不务实的歪风盛涨,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也带坏了社风民风;形式主义不深入基层,不注重调查研究,往往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给党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二)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负责任、不敢担当;跑官要官、任人唯亲;吃拿卡要、与民争利。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天敌,严重损害者党群干群关系。官僚主义者不愿意深入群众中,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很难把握解决疑难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官僚主义者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无动于衷,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官僚主义者作风粗暴,搞“一言堂”,独断专行,造成了党员干部之间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三)享乐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享乐主义是指过分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生活享受,而忽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作风。享乐主义主要表现为思想空虚、精神懈怠;庸懒松散、不思进取;玩物丧志、生活腐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天敌,“片面追求人的自然属性的无限满足,而泯灭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对社会文明进步造成了危害的严重;享乐主义者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奢靡之风的表现及危害

奢靡之风是指花费大量的钱财和社会财富去追求过度享受的风气。奢靡之风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超标配车、违规建设。奢靡之风不仅污染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人们的心灵,而且造成了物质财富巨大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它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幅降低。奢靡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侵害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奢靡之风是过度的物质消耗为代价的,加剧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导致了国家发展危机。

二、“四风”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思想观念出了问题,各种各样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行为就会显现出来。当前,由于少数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导致“四风”问题的产生。

(二)政绩评价不科学

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将能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更好地做到为人民服务。但是,当前的干部考核体系仍存在唯GDP论英雄的尴尬,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依然存在,这些就给“四风”问题的屡禁不止提供了土壤。

(三)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制度是作风建设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健全的制度,可以阻止问题的出现;不健全的制度,可能导致很多工作执行不到位。当前,“四风”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固然有学习教育不到位方面的原因,但更为关键的还是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泛滥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决策上还存在程序上合法,实际由一把手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而且,虽然监督方式较多,但仍监督乏力现象依然存在。

三、构建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和反弹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学习教育机制,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要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四风”问题,必须从思想根源抓起,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政绩观、权力观,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形成抵御“四风”的思想防线。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因此,一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二要抓好党性教育;三要抓好道德建设。

第二,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满足党员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要不断拓展党内生活的形式和内涵,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吸引力。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一要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会议,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风采展示和先进事迹宣讲、党组织书记述党建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的身份和先进性意识;二要注重党内生活制度执行的持续性,使党员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源头上构筑反“四风”的思想防线。

第三,创新教育方式。一要打破原有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红色革命根据地资源,建立开放式的作风教育培训基地,不断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二要加强党员干部到基层挂职职锻炼的力度,实现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全面了解基层群众之需;三要加强警示活动教育,让党员干部观看违法违纪党员的审讯视频、忏悔录像,真正达到以此为鉴、警钟长鸣的效果。

(二)完善治庸治懒治散机制,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完善治庸治懒治散机制,铲除滋生庸懒散的土壤,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第一,继续实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制度。积极构建“承诺践诺评诺再承诺”的长效机制,实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制度,使公开承诺践诺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第二,搭建干群直接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开通“行风热线”“民情直通车”“读者热线”“网上微博”等方式,搭建干群直接交流平台,让党员干部有效掌握基层群众的实际诉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第三,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沟通机制。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定期走访、下基层蹲点、接待群众等活动,让党员干部走到群众中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从而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完善制度设计运行机制,保障权力有效运行

“只有建立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机制,推动制度建设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由单项工作向综合治理转变、由应急抓向经常抓转变,才能促进行政权力的公开、公正、透明运行,从根本上遏制‘四风’问题的发生。”第一,制度设计要科学。制度设计只有科学合理,才能等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所谓科学合理,就是指制度要具备体系性、可操作性和指向性。只有具备这“三性”,制度规定的内容才能得到贯彻执行。

第二,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一个制度要获得有效的执行,首要的是领导要带头执行。领导应成为制度的首要维护者和忠实的执行者,决不能走在制度规定的内容之外,否则制度在落实中就会大打折扣,执行不下去。

第三,惩戒要落实。制度要有权威性和威慑力,必须有明确的惩戒措施予以配套。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对党员干部的行为产生影响,才能起到规范党员干部的作用,从而保障权力的有效运行。

(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筑牢党员干部的监督防线

只有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运行,制度才能得到长久的执行,遏制“四风”才能成为现实。第一,打造立体式监督网络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要把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以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等形式结合起来,打造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体系完备、制约有效的立体式监督网络体系,切实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合力。

第二,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只有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才能保证一把手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从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密集领域的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密集领域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滥用,促使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坚决纠正“四风”,遏制腐败势头的蔓延。

(五)完善政绩评价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

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机制,既要兼顾业绩,又要兼顾作风;既要兼顾效率,又要兼顾群众的反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第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坚持以“德”为前提,以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满意为导向,注重过程监控和终级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上级部门评价、单位内部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社会公众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党员的工作绩效,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第二,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按照“三定”方案,结合现有的岗位实际,科学设置岗位,明晰岗位职责,规范岗位运行,遵循“因事设岗、人岗相适、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履职、定责、考责”的岗位工作责任体系。要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标准和时限要求,做到每个岗位、每个党员、每项工作任务的标准化、具体化,在单位系统内部进行全面公开公示,并面向服务对象、监督对象和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监督。

第三,完善内部绩效管理。在设置考核指标时,除每个党员干部应完成的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等职能工作目标外,还要考核依法履职、高效履职、廉洁履职等管理工作目标,创新创优目标、社会满意度目标,以及道德品质、党性原则、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表现。通过对每个党员干部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核评议,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有效防止“四风”问题的复发和反弹。

[1]刘云山.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J].党建,2015(6).

[2]王岐山.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9-26.

[3]刘武俊.解决“四风”问题要靠制度建设[N].吉林日报,2013-06-25(08).

[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责编:张清雅)

D262.6

A

1008-8431(2017)02-0018-03

2016-12-28

2015年大连市纪检监察系统重点调研课题项目“构建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和反弹的长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于洋(1976-),男,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四风党员干部监督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