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的特征:勇于担当

2017-01-24 21:40齐卫平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责任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的特征:勇于担当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勇于担当登台亮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四个全面”战略、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在一些重大聚焦点上显示了勇于担当的思想和实践特征。习近平治国理政呈现的勇于担当精神,既是对党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又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的创新焕发。把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勇于担当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现实,正视矛盾,战胜风险和挑战,显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思想的发展逻辑。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勇于担负起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满足人民期待、从严管党治党、推动国家永续发展、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责任。

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责任

勇于担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勇于担当有一系列的阐述,并领导党中央进行勇于担当的实践,为全党作出了榜样。研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思想和实践,有利于敦促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砥砺奋进。

一、勇于担当:新一届党中央的登台亮相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讲话,以鲜明的责任担当意识登台亮相。他指出:“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1]P69,强调这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1]P71。可以说,习近平的整篇讲话都以强烈的勇于担当思想为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必须发扬勇于担当的精神,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不断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敢于担当这两个问题,他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1]P338。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他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2]。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领导干部“四个铁一般”要求,其中包括“铁一般担当”。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的最后部分,以进京执政的历史性考试没有结束为告诫,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3]P28这是勇于担当的具体话语表达。

解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勇于担当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勇于担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四年多时间里,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作风、社会风气已经出现和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态得到了改善,“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4]P88廉政建设大力推进,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管党治党的各种制度、规章和严厉举措接踵出台,国家建设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力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国防建设水平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得到提升。这一切都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出的业绩,也是党中央勇于担当获得的成果。

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勇于担当的精神动力。十八大召开后,新一届党中央登台亮相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全党全国人民。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号召“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1]P84。实现“中国梦”基于习近平“接力棒”的责任担当意识。他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党、国家、人民交给我们的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们一定要接好这一棒”[5]P85。“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历史链环环相扣,习近平以“接力棒”的意识掂量自己的使命,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勇于担当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勇于担当的实践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构成的战略,是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形成的崭新成果。从党的文献资料看,全面小康、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这些概念都早已提出且有详细阐述,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将这些概念所表达的任务提升为重大战略进行新的定位,并将它们构成具有内在关系的全面战略系统,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实践新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勇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的新法宝”[6]P44。从勇于担当的角度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面对全新的历史场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深水区,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面临风险和挑战集中显现的新形势。作为勇于责任担当的发展谋划,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必须应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仗,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7]P146,“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治国,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8],各级党组织“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9]。这些论述强调的就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勇于担当的思想。

再者,五大发展理念是勇于担当的思想彰显。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号召全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10]P17。五大发展理念显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思想先进性。中共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进入新常态的变化,勇于责任担当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10]P95。发展理念是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秉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先进理念引领为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新常态决定着政治、文化、社会的新走向。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的责任担当。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按照这样的总要求形成的思想创新,它的先进性体现在引导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成功实现,为当代中国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进指明方向。

二、历史与现实担当:新形势下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思想的发展逻辑

勇于担当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实践呈现的勇于担当精神,既是对优良历史传统的发扬光大,又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的创新焕发。新形势下,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思想的树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使命,构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勇于担当思想在党建立之初就有鲜明的体现。1923年中共三大宣言中指出:“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更进而加入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11]P277。这个表述志向宏大,而民族解放则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它驱动了党领导国民革命、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抗日战争、实现民主建国的历史实践循序深入开展。在此过程中,共产党人的勇于担当思想贯穿始终。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针对困难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共产党员不能不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12]P521-522。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写道:“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而中国共产党则从自己建党的一天起,就把这样的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之上了,并且已经为此而艰苦奋斗了整整十八年”[12]P652。这两段论述以勇于担当思想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事实证明,“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3]P4。这是对共产党人历史担当的精辟概括。

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决定了责任担当具有阶段性的具体任务。当完成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担当任务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引领国家走上新的建设轨道成为勇于担当的使命要求。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风风雨雨的实践磨难,党深刻认识到,与28年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征程相比,获得社会主义建设成功这件大事任务更为困难,情况更为复杂,使命更为艰巨。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文化落后、基础薄弱、缺乏经验、发展不平衡以及国际环境牵制等等的因素,导致党在实践探索中种种不顺利情况的出现,期间遭遇的曲折留下许多沉重教训。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勇于承认自身错误,敢于检讨自身失误,成为党取信于民的责任担当,也是摆脱包袱向前迈进的动力修复。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作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抉择,果断地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一条新路的时代任务,从而揭开了共产党人现实担当的历史扉页。这是十八大后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领导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思考的思想、结论、观点和举措,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中展示了党的勇于担当。现实发展中,勇于担当之所以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新亮点,与我国发展起来后问题集中和尖锐地呈现的新形势有关。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经济快速腾飞和国家面貌巨大变化的事实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以致有“中国模式”之说引发热议。然而,问题缠绕、困难纠结、风险伴随、挑战严峻,使当代中国又处于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腐败滋生、收入差距扩大、资源瓶颈、环境污染、体制机制障碍,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构成发展起来后的中国困境。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如何增强发展动力,如何厚植发展优势,如何显示发展后劲,成为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新要求。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力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10]P91。这个论述需要理解的是战略机遇期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内涵变化?新时期的实践中,从邓小平开始,党中央就始终强调机不可失,我国曾经几次错失机遇的深刻教训使党中央倍感机遇的珍贵,在机遇与挑战关系认识上,更加重视把握机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的认识在以往有合理性。但机遇和挑战是共生互动关系,既不能以孰大孰小来掂量,也不能将两者机械地分割对待。机遇伴随挑战,挑战贯穿机遇;挑战应对无力,机遇就把握不住;把握机遇必须直面挑战,畏惧挑战就是放弃机遇。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动,我国发展机遇没有消失,但风险和挑战更加突出和严重起来,战胜风险和挑战成为把握机遇的重要战略任务,机遇把握于挑战应对之中。这就是十八大后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思想的发展逻辑。

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思想的发展逻辑,体现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告诫全党要保持忧患意识,说弄得不好我们党就有改变颜色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用“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的概括,突出了忧患意识。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P38,“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面前,“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1]P39,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1]P42。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中把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勇于担当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现实,正视矛盾,形成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13],“责任就意味着尽心尽责干事”,各级领导干部奋发有为就要“做到责任在心、担当在肩”[4]P325。“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4]P92。他多次提起“周期律”的话题,不断反省毛泽东关于“我们决不做李自成”的告诫;他经常引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奢糜之始,危亡之渐”等古训名句警醒全党。这表明,勇于担当不因顺境或逆境而左右,越是接近胜利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迎来光明越要怀有谨小慎微的心态。忧患意识是十八大后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思想的动力来源。

三、时代新使命: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五种责任

党的实践进程中,勇于担当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环境和阶段性任务的目标不同,勇于担当的要求和内容也不一样。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时代内涵,必须从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以及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出发,才能切实担当起新的责任使命。

第一,把解决发展后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勇于担当不是停留在嘴上的表态,不能满足于口号式的宣言,必须落实到行动和作为上。“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4]P324。从1978年算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今已经干了近40年,支撑这个事业的基础性条件已经创造出来,要将后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以坚定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解决好发展后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习近平反复指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要注重解决发展边取得成效边积累问题的怪病。新情况总是不断发生,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新问题必然伴随事物发展而不断涌现。但发展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小患就会变成大疾,积重难返就会前功尽弃。事实告诉我们,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比解决发展初始的问题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既具有世界各国发展遭遇的普遍性,又有着自身历史、文化以及体制机制带来的特殊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艰巨性的道理所在,决定了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沉重性。

第二,把满足人民期待的责任担当起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担当有着具体的责任内容,而不管什么样的责任,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价值取向,勇于担当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目标指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使命来源,它要求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必须落实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世界政党政治实践中,任何执政党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使命,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的体现。从毛泽东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习近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历届党中央都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立场。就勇于担当而言,对党的事业负责和对人民的利益负责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和人民选择和拥护党的领导,是因为它给中国和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前途的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的既往中获得了满足,更憧憬美好的未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P70。满足人民期待,实现党的承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务实要求。

第三,把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这句话为以后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它的深刻涵义表现在:历史逻辑和现实需要赋予我们党的领导和执政双重使命。因此,国家、民族、社会与政党形成紧密的捆绑关系。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下,竞选获胜的政党虽然上台执政,但政党执政不代表政党领导,因此,不管执政党还是非执政党,其自身治理与国家治理没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双重使命则决定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关联,领导通过执政得以实现,执政水平反映领导水平,领导和执政的紧密关系形成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中国政治逻辑。十八大后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正是这个政治逻辑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演绎。习近平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强调“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都是中国问题关键在党的思想延伸。从严管党治党是一种政治担当,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应该突出政治担当。习近平指出:“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4]P97。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勇于担当的重中之重。

第四,把推动国家永续发展的责任担当起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取得了辉煌无比的成就,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提升、人民获得的显著事实,是党勇于担当的有力证明。然而,国家发展不在于某时某刻的表现,不在于一期一段的成绩,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永久的事情,勇于担当要求我们党在推动国家永续发展中不断地建功立业。因此,一方面,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绩,躺在功劳薄上,从过去的成功中寻求慰藉;另一方面,不能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减弱使命感,降低责任心。党中央始终把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诉求,新形势下勇于担当要认真思考和回答推动国家永续发展靠什么的问题。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提出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对于推动国家永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这个总目标包含两个关键词,一是制度,二是治理现代化。制度就是规范,对推动国家永续发展来说,它提供的是秩序保证。治理现代化就是路径,对推动国家永续发展来说,它提供的是可靠通道。习近平指出,这个总目标的两句话是一个整体,不能只讲一句话。制度贯穿治理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以制度为基础。推动国家永续发展要求习近平治国理政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责任担当的基本任务。

第五,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责任担当起来。大千世界,人们生活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有着各自地域环境、历史遭遇和文化传统,信仰、观念、习俗以及行为方式各不相同,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创造的文明都具有共享的借鉴价值。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互惠成为常态,世界宛如一个“地球村”,各国利益关系更加紧密。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是应有的责任。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以领先世界的卓越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只是到了近代,中国落伍的历史悲剧抑制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退出了文明贡献的先进行列。“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3]P20。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77年7月,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兴旺起来,“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14]P47。1983年12月,邓小平会见美国来宾时说:“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在古代我们做得不错,对人类有突出的贡献。但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我们落后了近一百五十年,这一段对人类的贡献较小”[15]P947-948。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3]P20,“中国人民深知,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3]P2。新形势下,我们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以生动的实践叙说精彩的中国故事,以伟大的事业谱写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崭新篇章。它的亮丽出彩和成功事实,将为世界提供人类文明的中国经验。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远大志向。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出席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27.

[9]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朱文鸿)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 Jinping’s Governance Thought and Practice:To Be Responsible

QI Wei-ping

(Department of Politic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round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has come onto the stage with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exhibited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sibility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formulation of the "Four Comprehensives" strategy,and the articulation of five development ideas.The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shown in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governance thought and practice is not only an extension of the Party’s good tradition,but also a new innovation boosting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thought of responsibility in governance is shown in the combination of preparation for unexpected eventualities an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e problem orientation,facing the reality and contradictions,and overcoming risks and challenges.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must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imes,that is,to solve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development,satisfy the people’s expectations,strength party discipline,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humankind.

xijinping;governance;dare to be responsible;responsibility

2017-06-16

齐卫平(1953—),男,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专项委托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党建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6ZZD0362010)的阶段性成果。

D61

A

1674-0599(2017)04-0012-07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责任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신시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