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的解读:从理念精髓到中国国情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的体会

2017-01-25 20:50郑秉文
中国医疗保险 2017年3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治国卫生

文/郑秉文

“健康中国”的解读:从理念精髓到中国国情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的体会

文/郑秉文

在去年8月份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并对其作了详尽阐述。半年多来,关于健康中国的论述越来越多,分析越来越透彻。推进健康中国,其内容非常丰富,意义十分重大,影响特别深远,可以说,健康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个伟大实践。我以为,健康中国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健康中国是一个崭新的治国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健康中国的推出将其推到了一个巅峰。健康中国作为治国理念,既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又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关系,这是因为,健康中国所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情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二战结束以来,福利国家的诞生与推广作为一种理念的结果将资本主义推向了新阶段;健康中国的构建本来就是与中国共产党宗旨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健康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从这个角度看,健康中国必将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崭新的治国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既然是治国理念,就要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化到经济社会政策的所有领域,成为执政党长期执政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应将之视为一个临时的“社会运动”。

第二,健康中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众所周知,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硬骨头”。当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它就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换言之,健康事业和健康管理能否现代化,健康中国能否实现,这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从治国理念出发,国家治理体系必然要以公平可及和社会正义为宗旨,用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而健康中国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最大限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而不应将之视为一个权宜之计。

第三,健康中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从社会事业发展的横向看,它包括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从人的一生健康管理的纵向看,它包括全方位和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体制机制建设,从幼儿保健管理,到建立长期照护保险计划,从社会宣传,到国民教育,等等。换言之,它是一个全社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用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甚至包括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等等。因此,健康中国的建设,关键是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而不仅仅将之单纯地理解为每个城市建立“大机构”包揽一切,那样就将健康中国的理解狭隘化与片面化了。

第四,健康中国是推动“三医联动”改革的最高要求。医保(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医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医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三个体制联动改革已经提出10年之久,但始终处于“各自动作”的不协调之中。健康中国的提出与推进,要求“三医联动”,要加强合作,充分协调,形成合力。在“三医”中,他们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有着不同的机制,属于不同的层次。其中,“医保”遵循的是社会保险规律,是很专业化的保险制度,是“三医”中的重要支柱,发挥着健康中国的基础性的兜底作用;“医药”是“三医”中的物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市场机制的规律,应让市场发挥作用;“医疗”是大卫生、大健康的基本制度框架,在“三医”中是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而与时俱进的制度安排,与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包括公立医院的改革等“硬设施”的改革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治国卫生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略论《尉缭子》的治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