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人才观

2017-01-26 04:38汪燕
浙江经济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月入人才观煎饼

□汪燕

树立正确人才观

□汪燕

最近,北京一位煎饼摊大妈一句“我月入3万,还能少你一个鸡蛋!”,火了整个网络,舆论的焦点不是“少你一个鸡蛋”,而是大妈“月入3万”,一位毫不起眼的煎饼大妈的收入让那些拥有高学历、出入写字楼的小白领汗颜。

无独有偶,差不多同一时间,一则《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只拿2000元底薪》的新闻刷爆了媒体和朋友圈。文章讲述杭州一普通家庭,花200万送女儿去澳洲留学,但拿着硕士文凭回国找工作时,一度被开价2000元底薪。

两则新闻的反差,一度让读书无用、文凭贬值等各种言论一时泛滥。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仅从表面数据看,摆煎饼摊、投快递、送外卖等等行业月收入过万的的确不少,然而这些却并不是令人生羡的营生,看似无需技术、上手即会,但是起早摸黑、风吹日晒、全年无休的高强度工作模式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即使挣得再多也是辛苦钱。何况,煎饼大妈就算手脚再快,月入3万基本也是天花板了,那些表示要“转行卖煎饼”的网友多半也是调侃而已,当不得真。

反观一众上班族,虽然起薪不高,但可以朝九晚五、吹着空调上着网,享受五险一金、周末双休、年假产假等等福利。初入职场的新人或许只能拿到不多的起薪,但寒窗苦读中获取的各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其个人未来成长的重要基石。有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其优势就逐步显现,学成归国的留学人员有80%左右在工作5年内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也就是说,只要有真才实学又踏实肯干,过个三年五载,小白领们大约也无需羡慕大妈的月入3万了。高等教育以及海外留学经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还有视野和胸怀,这种能力和信心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藏,这绝对不是一个什么水平的起薪可以衡量的。

当下,我国每年有7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40多万留学回国人员涌向就业市场,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难、起薪低的问题是客观事实。如果仅凭此来算经济账,那教育投资短期内显然不是划算的买卖,或许短时间内不如投资买房更增值。但是,如果由此得出文凭贬值、教育亏本的结论则是荒谬的。且不说还有那些毕业于名校并拥有较强实力的精英学霸,在就业市场炙手可热(比如今年27岁博士一毕业就被浙大特聘为博导的杨树),即使普通大学毕业生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其发展后劲也不是普通劳动力可比拟的。所以,起薪仅是就业增长曲线的起点,重要的是曲线攀升的速度,如果攀升的速度比别人快,那么胜出只是时间问题。教育投资要看长期回报,不必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否定了教育对个人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要相信高素质的教育会让你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更快、更远的跨越。

不仅是个人成才需要高素质教育,国家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依靠低廉的价格优势获得了增长奇迹,而如今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已经无以为继,要不断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思想,还多次对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论述,他说,“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阶段,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关键靠人才支撑。

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新时期我国的人才发展战略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政策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

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摆脱功利性短视思维,假以时日,我国一定可以实现从劳动力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型,实现人才各尽其才,各展其能。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经济》总编

猜你喜欢
月入人才观煎饼
煎饼
收入
清涧煎饼,好吃又好听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煎饼侠
浅谈《三国演义》
月入30万,婚礼动画师石秀大赚浪漫财富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