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致富带头人
——记一三四团二十四连王海峰

2017-01-26 06:14孙景恩
兵团工运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工棉机海峰

□孙景恩

农机致富带头人
——记一三四团二十四连王海峰

□孙景恩

在八师一三四团,人们一说起王海峰,熟悉他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王海峰凭着他大胆拼搏、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不懈努力,立足于当地实际,引导职工走上了农机致富路。目前该连农机合作社拥有采棉机5台,大马力机车2004、1804各1台,750、850、954、904拖拉机共10台,配套农具包括翻转犁、联合整地机等10余台套,固定资产已达1000余万元,2016年,该合作社采棉机收入400多万元,其他农机150万元,总收入接近600万元。同时以农机合作社的形式,帮助连队10户职工致富。

王海峰出生在一三四团二十四连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他自幼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大专毕业后回到连队工作。由于他工作扎实,虚心好学,热情服务,深受连队干部职工的好评。先后在连队担任植保员、技术员、副连长、指导员、连长等职务。 2011年调到二十四连担任连长。在王海峰的努力下,连队生产效益逐年提高。随着连队生产的发展,连队落后的农机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应生产的需要,要提高职工收入,就必须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摸索一条新的农机经营道路,对此王海峰深深地思考着。

为增加收入,开展多元化增收,针对连队职工接民工困难、劳力紧张的实际,2013年,王海峰就动员职工王家根贷款购买一台采棉机为农工服务。王家根采棉机的热情服务,大大缓解了农工劳力紧张的局面。由于王家根机车服务态度好、作业质量高,农工既方便又降低棉花采摘成本,因此他的采棉机深受广大农工和农场主的欢迎,连队的职工和周围的农场主都喜欢叫他家的车子干活,相应的王家根收入也大大增加。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作为连队领导的王海峰,从王家根大型农机致富看到了希望,要把这一成功经验在全连推广,引导职工实行种植+农机的模式。2015年7月,在王海峰动员下,连队35户农机工人及部分农工,在全团率先成立了石河子市金强惠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并一次申办成功。合作社农机作业包括农工生产全过程,犁平耙、播种、打药、机采棉花等环节。

农机合作社成立那天,王海峰到现场对合作社社员们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去干,要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各种农机作业要达到农户满意,连队放心,为我们合作社成员增加收入而努力去干。”为扩大农机规模,王海峰动员合作社成员利用团场农机补贴政策又购买4台采棉机。就这样,在王海峰的正确引导下,该连农机合作社开始了经营农机全程服务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正式开始了带领职工走上农机致富路。一开始合作社的活也不是很多,因为现在各单位农机都多,机车基本饱和,农机作业竞争力特别大,许多人对他们雇的驾驶员作业技术也不是很放心,甚至觉得肯定技术不怎么样。许多人甚至觉得只是靠连队的一些活,是吃不饱的,没多大发展。但是经过一年下来职工们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为了支持合作社的发展,王海峰在工作之余,积极为合作社四处揽活,合作社成员几乎是拼了命地去工作,只要有人找,立即就出车,不管白天还是夜晚。王海峰始终要求他们以优质服务为准则,运棉花时,帮着农工装车、踩车。田间作业时,驾驶员都要认真调试好机车,力求达到作业要求和承包户的满意。在当年农机作业中,二十四连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无论是作业质量、面积都是周围农机无法比较的,其中的驾驶员还获得了优秀机车手的荣誉称号,紧接着找他们合作社干活的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团场发展设施农业大面积开发土地,王海峰又看准团场农机补贴的有利时机,引导合作社成员购买了更大马力的1804型、2004型拖拉机,就这样向职工农机致富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面对这些“大家伙”,一向性格沉稳的王海峰,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机车合理高效运转起来,服务连队,让车主能够多挣钱尽快将投资收回,凭着车主优质的服务很快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周边的农场主都愿意叫他们去干活,业务也由本连队扩展到了邻近的家庭农场。王海峰从连队的全局出发,鼓励合作社成员走出去多干活,多收入,但必须在干好连队的基础上,才能到家庭农场去干。 看到合作社经营好的局面,王海峰并没有得意忘形,又在想着让更多的职工致富,在经营的过程中,王海峰没有忘记连队还未加入合作社的个体农机户,鼓励他们也加入农机合作社,并主动帮助他们揽活,2016年,他先后帮助连队一名2004车主在附近最大的家庭农场揽了5000多亩地的活、一名1804机车主揽活2000多亩地的犁、平。王海峰日夜为合作社操劳,合作社效益显著,收入增加,但王海峰未拿合作社一分好处,并婉言拒绝了农机工人请吃饭。

作为兵团军垦后代,王海峰相信自己一定会依托团场这个大舞台,把致富之路走得更远,合作社计划2017年再购进一台3154型大马力机车,争取更大的效益。王海峰不但乐于帮助人,而且让合作社成员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职工,使大家共同致富,并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在发展连队、壮大团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王海峰依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断扩大连队农机规模,实现了增收致富的目标。□

栏目责编:磊石

猜你喜欢
农工棉机海峰
探索“农工之家”建、管、用 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magnetic skyrmionics
活着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倪海峰
“免费农工”
新疆兵团棉花进入盛采期
农业部:2017年棉花综合机械化率达73%
M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