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雪莲花”文学社

2017-01-26 06:14裴桂革
兵团工运 2017年4期
关键词:雪莲花荷塘月色文学社

□裴桂革

最忆“雪莲花”文学社

□裴桂革

高中毕业离开一师七团中学校门不知不觉已经20多年了。最不能忘记的便是“雪莲花”文学社了。

1987年我考入高中,自选进入文科班学习。那时教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庞莎斌。瘦瘦高高,据说当时在团里是一名榜上有名的文学青年。创作过小说,写过相声段子,发表过诗歌等多个文学作品。更为要紧的是,那时教我们的老师,除了清一色的上海青年外,他是不多的、和我们一样的兵二代,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时隔那么多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在那间破旧的、不知输送出了多少批、令人艳羡的七团职工子女的土坯教室里,庞老师为我们解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样子。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他一手捧着书本,一手握着一节粉笔头,时而台上时而台下来回慢慢踱着,一会儿板书几个字,一会儿停驻在我们身边向我们发问,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朗读与讲解中,仿佛这部作品出自他的手,眼角眉梢、字里话里满是欢喜和热爱。以至于到现在我也成了《荷塘月色》的呆粉,成了朱自清的痴傻。喜欢语文,迷恋上文学,或许就是那个时候明晰起来的吧。

在那个兵团团场物资和精神都异常简陋、简单的年代,痴迷于文学的庞老师却时常带给我们一些惊喜。

有一天走进教室,庞老师忽然点了极少的几个平素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同学,这期中当然包括我,让我们到他办公室去,说是有事商量。在全班同学齐刷刷热辣辣的目光中,我们惊讶着,也隐隐的感到一份荣耀。

来到老师的办公室,我们意外的获知,由庞莎斌老师任总编,学校要成立一个文学社,而我们连同其他几名高年级文科同学,被内定为文艺骨干,吸纳为首批成员。至于叫什么名字,大家叽叽咋咋好一番议论。最后还是庞老师一锤定音:我们身处在西部边疆的大漠深处,文学社就我们学校而言是史无前例的,就好比天山上的雪莲,是珍贵奇缺的,就叫“雪莲花”文学社吧。

自那以后我们这批成员个个对“雪莲花”校刊的创办迸发出了无以伦比的热情。几期下来,人人都有作品被接连刊发。每回捧着刚出刊,散发着浓浓油墨味的雪莲花时,那一行行字、一篇篇文熟悉又亲切。在老师的指点下,由我们自己校正、刻蜡、复印出样的“雪莲花”,恰似雪峰顶处绽放的雪莲花,开满我们的心间。那份自信、满足和成就感支撑了我很长时间。

感谢“雪莲花”文学社,感谢那个年代简陋而又非凡的七团中学。□

猜你喜欢
雪莲花荷塘月色文学社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荷塘月色
我问雪莲花(混声合唱)
雪莲花
雪莲花的哭泣
陌上花开文学社:播撒文学之种,静待一树花开
春芽文学社:春芽破土,遨游文学之海
荷塘月色